[摘要] 详细介绍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病因、诊断及治疗的最新进展,在此抗生素应用较为普遍的年代,本文可供临床医师参考。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associateddiarrhea,简称AAD)是指应用抗生素后继发腹泻,为较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其发生率视不同抗生素而异,约为5%~39%[1,2]。按AAD的病情程度不同,包括单纯腹泻、结肠炎或伪膜性结肠炎。伪膜性结肠炎(pseudomembranouscolitis,简称PMC)指病情严重,在结肠粘膜有伪膜形成的特殊类型,如不及时认识,给予合理治疗,可导致并发症,死亡率高达15%~24%。本病的发生,目前较为一致的看法,是抗生素破坏了肠内菌群的自然生态平衡,即生理性细菌明显减少,而需氧性菌及兼性厌氧菌数量增加,其中与PMC发病有关的主要是难辨产气荚膜芽胞杆菌(Clostridiumdifficile,简称CD),它产生的2种毒素,毒素A为肠毒素,毒素B为细胞毒素,2种毒素均可引起肠道粘膜损伤和炎症。其他细菌尚有产气荚膜芽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产酸克雷伯杆菌和沙门菌属[3]。凡能对抗细菌的药物,几乎均可引起AAD,以林可霉素(lin AAD的诊断 病人在应用抗生素过程中,如出现腹泻,应警惕本病的可能。单纯腹泻病人,症状轻微,结肠无伪膜形成,停用有关抗生素后,腹泻自行好转。PMC病人症状较重,每日有5次或更多次的不成形便,可无肉眼血便或粘液便,这些病人大多有CD感染,腹泻同时伴有腹胀、腹痛,并有发热,有时被误认为原有感染性疾病的恶化。在病变的发展中,可出现难以忍受的腹痛,类似急腹症。如持续用有关抗生素,则症状加重,可伴脱水、电解质紊乱,大量清蛋白丢失,甚则死亡。
最近报道的药物相关性出血性肠炎,也论述了抗生素相关性出血性结肠炎(antibioticassociatedhemorrhagiccolitis,简称AAHC),约85%的病人由口服氨苄西林及其衍生物引起[7]。以肉眼血性大便为主要临床表现,病变局限于右半结肠,每日大便十余次,病程短,可在1~3d后自愈。本病病人大便内未找到CD,故原因还不清,可能为药物的变态反应所致。认为与PMC有所不同的又一型AAD。AAHC的诊断,目前主要靠结肠镜检查,在升结肠和横结肠粘膜有弥漫性出血和水肿[6]。
AAD的发病可在抗生素应用4~10d后出现症状,但变异很大,最短的在服药4h即发病。有报道口服氨苄西林致AAHC者,在服用2~7d后发病。特别要警惕的,据报道至少1/3的AAD病人,症状的出现可迟在有关抗生素已停用,甚至停用1~2wk后才发病。
对AAD有确诊价值的实验室检查是粪便作厌氧菌培养,多数病例可有CD生长。粪便CD的细胞毒素试验,对AAD的诊断也有一定价值。如第1次阴性,对可疑病例应复查,有些病例可呈阳性。将病人的粪便滤液稀释不同的倍数,置组织培养液中,观察细胞毒作用,1∶以上有诊断意义,污泥产气荚膜芽胞杆菌抗毒素中和试验常阳性。最近介绍以免疫法检测粪便CD毒素A的方法,与组织培养检测该菌的细胞毒素(毒素B)试验相比,前者的敏感性为91.5%,特异性为99%,该法简单而快速,在30min内可见结果[8]。
其他实验室检查可出现异常的周围血白细胞增多,多在10~20×.L-1以上,甚或更高,以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粪便常规可无特殊改变,仅有白细胞,多数无肉眼血便或粘液便。可有低清蛋白血症,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
在怀疑本病时,应及时作纤维结肠镜检查,对诊断有很大帮助。内镜第1次检查阴性,如病情无好转,应重复检查可发现典型的伪膜。内镜下PMC病变特征[9]:
1 早期病变 在正常肠粘膜上可见散在的充血斑,微隆于粘膜。
2 典型病变 进一步发展,早期的充血斑呈现点状伪膜,继而相互融合成数毫米至数厘米的圆形、椭圆形伪膜。病变呈散在或较密集分布,散在病灶之间可见正常粘膜是本病的特征之一。但重症病例伪膜可融合成片,甚至呈管型。伪膜呈黄白色、灰色、灰黄色、黄褐色不等,隆起于粘膜,周围绕以红晕是另一特征。伪膜不易脱落,如剥下可见粘膜缺损形成糜烂,常有渗血。
3 修复过程 伪膜脱落,隐窝内潴留分泌物排除,粘膜展平上皮细胞再生修复呈红色斑样,10d后粘膜恢复正常,无疤痕遗留。
病变处采取活组织作显微镜检查,对诊断PMC有很大帮助。疾病早期伪膜很小,肉眼不一定看到,而活组织显微镜下可显示典型病变。
X线:腹部平片示肠麻痹或轻至中度肠扩张。PMC不宜作钡剂灌肠检查,因其既无特征,又可使病情加重。
重症PMC可诱发中毒性肠扩张和结肠穿孔,幸较罕见。在临床上尚与真菌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结肠克隆病和缺血性结肠炎相鉴别。
AAD的治疗 即刻停用可疑抗生素。轻型AAD不一定是CD毒素所致,有认为抗生素引起的肠功能紊乱,停用抗生素后大多数病例很快恢复。不宜应用抗肠蠕动药,如地芬诺酯(diphenoxylate)、洛哌丁胺(loperamide),其对PMC不仅无效,且可诱发中毒性结肠扩张。加强支持治疗,纠正低清蛋白血症,水、电解质、酸碱失衡。
由CD毒素所致的伪膜性结肠炎,目前首选甲硝唑(metronidazole)mg,每日4次口服,共10d。重症病例有频繁呕吐不能口服者,可用静脉滴注给药,但疗效不及口服法[10]。次选为口服万古霉素(van 最近报告双歧三联活菌(Bifidobacteria)、酪酸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butyricunm)、地衣芽胞杆菌胶囊(Bacilluslicheniformis)等微生物制剂,对肠道正常菌群生长有促进作用,从而起到调整肠内正常菌群。据报道也有一定治疗作用[11]。有建议口服生物制剂亦有预防作用。目前均不主张应用皮质激素治疗本症。
对合并中毒性结肠扩张病人,不宜口服药,可作回肠或横结肠造瘘,经瘘口或直肠将万古霉素作肠腔内注射,亦可肠道外给药。
暴发型病例,内科治疗无效,病变主要在结肠,或有显著的肠梗阻、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时,可行结肠切除或回肠造瘘术。
[参考文献]
[1]McfarlandLV.Epidemiology,riskfactorsandtreatmentforantibioticassociateddiarrhea[J].Digdis,,16:-.
[2]时国朝,邓伟吾.第4代头孢菌素——头孢匹罗[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18:-.
[3]HogenauerC,HammerHF,KrajsGJ,ReisingerEC.Mechanismsandmanagementofantibioticassociateddiarrhea[J].ClinInfectDis,,27:-.
[4]GorenekL,DizerU,BesirbelliogluB,EyigunCP,HacibektasogluA,VanThielDH.Thediagnosisandtreatmentofclostridiumdifficileinantibioticassociateddiarrhea[J].Hepatogastroenterology,,46:-.
[5]MefarlardLV.Riskfactorforantibioticassociateddiarrhea.Areviewoftheliterature[J].AnnMedInterne(paris),,14:-.
[6]VikenesK,LundTonnesenS,SchreinerA.Clostridiumdifficileassociateddiarrheaaftershorttermvaginaladministrationofclindamycin[J].AmJGaetroenterol,,94:-.
[7]SakuraiY.Drugassociatedhemorrhagicenteritis[J].NipponRinshol,,56:-.
[8]BentleyAH,PatelNB,SidorczukM,etal.Multicenterevaluationofa治白癜风的医院哪个好北京白癜风治疗最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