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猪病在发生和流行过程中多病原的感染显著增加,我们把这种情况称为混合感染或是共感染或是继发感染或是协同感染,包括病毒和病毒的混合、病毒和细菌的共同感染也有细菌和细菌共同感染,有时也会出现病毒、细菌和支原体共同感染。这样的情况在临床中都有检出。
案例1:怀来某猪场临床中发生了腹泻,对它的病原进行检测,同时有3种病原检出,包括蓝耳病病毒、伪狂犬病毒和流行性腹泻病毒。
案例2:同样临床症状是腹泻病原检出有圆环病毒2型、猪的流行性腹泻病毒、增生性肠炎。
案例3:临床症状主要是腹泻和呼吸障碍,病原检出有蓝耳病病毒、圆环病毒2型、流行性腹泻病毒、增生性肠炎。
案例4:病猪临床表现消瘦,病原检出蓝耳病和圆环病毒2型。
案例5:临床中母猪表现为繁殖障碍,检出病原为蓝耳病和圆环病毒2型。
这样的例子在临床中很多,我们把它称为多病原的感染。多病原感染加速了猪的死亡,同时给诊断也带来很大的困难,在这当中应该说确诊还需要依赖实验室的检测。这是目前猪病在发生和流行过程中所出现的新的特点,对此必须依赖实验室的检测才能确诊。
可见,实验室检测在猪病防控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是通过抗原检测来确诊疫病,包括非洲猪瘟、蓝耳病等等,在我国疫情发布之前都需要实验室的检测。只有确诊的疫情才可以采取相应的隔离、消毒、紧急免疫的措施,所以诊断工作是防控疫病的基础。其次是对疫苗中抗原的检测,可以为筛选有效的疫苗提供依据,目前可以做的是猪瘟疫苗中抗原含量检测。另外,很多猪场非常重视猪场的生物安全,生物安全涵盖内容比较广泛,其中有一点就是要确认猪场中疫病发生和流行的传染源或是感染源。筛查对象包括对公猪精液、水质等。
目前猪场都会做中和抗体的检测,抗体检测可以评估疫苗的免疫指标,通过抗体检测判断用苗之后有没有产生抗体,产生抗体水平的高、低。另外可以根据初次免疫或者是母源抗体的水平来制定免疫程序。所以通过抗体检测可以评估疫苗的免疫质量,同时还可以评估猪场中有没有感染某种病,在此基础上开展疫病的净化和控制。例如伪狂犬的防控,目前防控伪狂犬主要采用的是基因工程缺失疫苗,疫苗在使用之后,它不会产生gE抗体。所以在临床中就可以用配套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检测结束后就可以对伪狂犬来进行净化和根除。
伪狂犬净化和根除的路径:首先对gE抗体进行检测,检测之后gE抗体的阳性率如果说低于10%,可以采取以下的措施:建议一次性淘汰所有的阳性母猪,对健康的母猪可以免疫基因缺失疫苗,引种要免疫合格,而且gE抗体是阴性的公猪和母猪,之后每2—3个月检测一次,一年之后可以清除伪狂犬野毒;针对高阳性的猪场即阳性率大于10%,全群继续用缺失疫苗进行免疫,另外引进免疫合格而且是阴性的公猪、母猪同时每2~3月检测,可以是检gB抗体也可以检测gE抗体,经过这样的三年,伪狂犬gE抗体阳性率就会降低,到最后也可以做到伪狂犬的净化。
很多猪场需要做药敏实验。药敏实验主要针对的是细菌病,可以筛选敏感药物,以为细菌病的防控提供依据。
最后是基因测序,基因测序目前在猪病中主要适用于蓝耳病的测序,蓝耳病目前有很多毒株,相应的疫苗有两大类的疫苗,一是经典毒株的疫苗,二是高致病毒株的疫苗。针对不同疫苗,关于蓝耳病的防控有以下几点建议:如果猪场没有蓝耳病的疫情或者周边没有大的疫情,可以不用疫苗;猪场周边有疫情可以用疫苗。在选择疫苗时应该根据猪场或是周边疫情的发生和流行情况选择相应疫苗,如果周边或者猪场中流行的是经典毒株,可以用经典毒株的疫苗进行免疫。如果猪场或者是周边流行的是高致病性的毒株,就可以用高致病毒株的疫苗进行免疫。如果说用蓝耳病疫苗去免疫,猪场稳定之后疫苗还可以停用。同时,对免疫猪的抗体也进行监测,监测之后如果整齐度比较高,变异系数不是很大还可以停用。这是检测对疫病防控的指导意义。
如此来看,应该说猪的整个防控工程离不开检测。目前在防控猪病工程中,我个人认为还有误区。首先就是猪场里边目前还是比较重视治疗轻视预防;另外有些猪场对猪病的防控是重视经验轻视检测,一旦发病可能会根据以往经验来进行防控;同时很多猪场重视疫苗免疫轻视生物安全,很多猪场都会用疫苗免疫,而且某些病的防控免疫的密度及免疫频次还是比较高,这恰恰又忽略了生物安全,从我国去年发生非瘟以来,从国家到行业,从相应的养殖场来看,大家开始重视生物安全,但是个人认为目前重视的程度还不够,所以在未来应该把生物安全放在防控疫病的首位;再次是有些猪场中重视显性感染轻视隐性感染,显性感染因为它有明显的临床表现便于观察,但是作为隐性感染在临床中确实有发生,在临床中很难观察,所以就需要实验室的检测。
(资料来源:本文摘自河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袁万哲教授,在年“伊科拜克·猪兜讲坛”第9期(总第37期)视频直播节目中分享的内容,由猪兜编辑部整理,供大家学习、参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猪兜爱养猪
长按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