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和成人功能性便秘现象很普遍
儿童和成人都有相似的功能性便秘的现象,但在流行病学、症状、病理生理学、诊断和治疗上又有区别。
区别:就儿童而言,重点是要保持孩子的注意力,治疗过程包括坐便训练和服用通便药物。
对成人而言,主要是查明原因,根据不同的亚型(胃动力不足、胃酸分泌不足和排泄困难等)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包括改变生活习惯和药物治疗。
临床症状及临床分型
共同点:儿童和成人功能性便秘均表现为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伴随腹胀、腹痛等症状。
区别:在自己能控制排便之后,儿童伴随大便失禁、尿失禁和尿道感染等泌尿系统症状。
成年人可能伴随其他相关病理性症状,如盆底功能失调、产后创伤。成年人主要表现为排出不尽感和阻塞感需要手指辅助。
功能性便秘分为三个亚型:传输正常型,慢传输型和直肠排空障碍型。
流行病学
罗马标准已经明确功能性便秘更统一的定义,提高对功能性便秘流行性的认识。
年一篇系统性meta分析文章,报道儿童功能性便秘发病率为9.5%。专家认为,在确诊前,年龄大的患儿和成人通常都有很长的功能性便秘史。长期随访研究表明,25%的接受功能性便秘治疗的儿童,成年后仍会有功能性便秘的现象发生。一岁以下患儿比四岁以上患儿由于大便不规律和年龄原因,更容易导致确诊的不及时。这些研究都说明儿科功能性便秘缺乏确诊。
病理学
共同点:儿童和成人功能性便秘的病理生理学因素均多样化,常见的包括遗传、生活习惯(如节食、运动)和心理学障碍。
区别:儿童由于器质性病变引起的便秘较少报道,95%以上是功能性原因。根据临床经验,便秘仅次于系统性疾病,成人药物治疗远高于儿童。
遗传因素
共同点:儿童和成人功能性便秘患者通常有家族便秘史,从这个角度来讲,可能有遗传因素。但并未发现与功能性便秘相关的特定基因。
生活习惯
1.饮食
饮食是儿童和成人功能性便秘的重要病理学因素。
婴儿时期喂养习惯改变,比如从母乳喂养改为配方奶粉喂养或者辅食喂养,通常是功能性便秘的一个诱因。
2.肥胖和运动
肥胖与便秘相关性仍存在争议,儿科和成人相关研究结果也不一致。肥胖导致骨盆紧张、活动少也是成人和儿童便秘的危险因素,这些说明肥胖和功能性便秘相关。
3.微生物学
功能性便秘的直肠微生物学并未完全研究清楚。健康个体与功能性便秘患儿、成人的肠道菌群表现出差异性。
结肠运动因素
儿童和成人功能性便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结肠运动功能失调导致传输缓慢。儿童和成人直肠测压试验结果证实,与没有便秘的患者相比,慢传输型患者高振幅传播收缩(HAPCs)发生频率较低。
肛肠因素
大量功能性便秘患者直肠肛门功能和/或结构受损导致粪便从直肠排出困难。粪便变形、排便不尽、直肠感觉异常和手指促进排便等相关的症状,有时被认为是排便协同失调。
心理和行为因素
1.心理因素
特殊行为障碍儿童,如自闭症、注意力缺陷障碍儿童,便秘的比例大于没有这些问题的儿童。从儿童和成人功能性便秘患者与同龄健康人群对比发现,生活压力大的人,比如有身体和心理创伤,促进功能性便秘的发展。
心理因素与功能性便秘相关性可能与脑-肠轴相关。功能性便秘的成人和儿童,伴随腹部疼痛和腹胀的信号从肠道神经系统传到大脑皮层。这些通路最终可能影响大脑,导致心理问题。影响心理和情绪的因素可能通过神经纤维通路调节结直肠功能,导致肠道功能紊乱。
2.行为因素
儿童功能性便秘开始的时间基本上是在坐便训练开始。50%青少年和40%成人都有憋便行为。憋便导致大便停留,结肠粘膜对水分吸收导致大便更干硬,大便排出更加困难、排便过程更痛苦。憋便行为恶性循环导致粪便嵌塞。
父母的因素
父母在儿童功能性便秘的诊断和病理生理学中起重要作用。据报道,父母的神经特质、情绪低落和喂养方式,如过渡保护和态度导致过高或过低的自主权也与便秘和大便失禁相关。这种情况以家庭为基础的治疗方法更合适。
原文献:Managementoffunctionalconstipationinchildrenandadults.NatureReview.
上市后再评价研究
由天津中医院医院进行小儿化食口服液四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小儿化食口服液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功能性消化不良,在中医症候疗效、单症状的消失率、单症状的体征评分等方面有显著的疗效,且安全性高。
国家基药医保甲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