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疾病症状
治疗疾病
疾病后遗症
疾病诊断
预防疾病
疾病饮食

一不同的炮制品其治疗效果也不同

中药炮制品种繁多,所用功能各有千秋,以生姜,半夏,大黄,黄连,天南星,麦芽,生地、麻黄等中药进行举例说明。

一、生姜

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新鲜根茎。性温,味辛辣具有发汗、散寒、健胃、止呕、祛痰、解毒等功能,可适用于感冒风寒或雨淋水浸之后引起的怕冷、发热、腹部冷痛等症,又可应用于受寒引起的呕吐、咳嗽等症。

生姜入药炮制方法及功效:

生姜皮:刮取生姜的皮(洗净泥沙),晒干。

生姜皮没有热性,有利尿消肿的功效,

-适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等症。

生姜汁:将生姜洗净后捣烂绞取其汁。

生姜汁功效与生姜相似,能祛痰止呕。

主要适用于痰多及呕吐等症。干姜:将生姜晒干后,用水略浸泡,再切片,晒干。

干姜有温里祛寒、祛痰的功效。

适用于手足冰冷,脉搏微弱出冷汗,又可用于腹部冷痛、泄泻及受寒引起的咳嗽痰白稀薄等。煨姜:将原只生姜洗净,取草纸包裹,再用清水浸湿,放在火中煨,待草纸烧焦,姜即煨热。

煨姜有温中止呕、祛寒止泻功效,

适用于胃寒呕吐及胃腹冷痛、泄泻等症。炮姜:将干姜炒炭(炒至外黑、内棕黄色),又名炮姜炭。

炮姜有止血功效,适用于虚寒性出血如便血、子宫出血。

炮姜又能温中止泻,适用于受寒饮冷引起的消化不良、肠鸣腹泻。

二、半夏

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生品味辛,性温,有小毒。

归脾、胃、肺经。

功能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适用于湿痰咳嗽、痰多或痰逆头眩等;胃气上逆,恶心呕吐;胸脘痞闷,梅核气以及瘿瘤痰核、痈疽肿毒等;

与秫米配伍,可用于胃不和而卧不安。.

生半夏有毒,禁止内服。否则可引起舌、口腔咽喉麻木、肿胀,造成流涎,张口困难,言语不清,声音嘶哑,甚至窒息,停止呼吸等症状;又因有毒,肝肾功能不全者及妊娠期妇女忌用。

故半夏需要炮制,半夏因炮制的方法不同,炮制后的半夏功效也就不同。

半夏炮制品种多,如下

清半夏:用白矾炮制的半夏,炮制后的半夏为椭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片状。切面淡灰色至灰白色,可见灰白色点状或短线状维管束迹,有的残留栓皮处下方显淡紫红色斑纹。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呈角质。气微,味微涩、微有麻舌感。

用于燥湿化痰。姜半夏:用姜炮制过的半夏,炮制后的半夏为片状、不规则颗粒状或类球形。表面棕色至标褐色。质硬脆,断面淡黄棕色,常具角质样光泽,气微香,味淡、微有麻舌感,嚼之略粘牙。

有降逆止呕的功效。法半夏:用生石灰炮制过的半夏,为淡黄白色、黄色或棕黄色。质较松脆或硬脆,断面黄色或淡,质稍硬脆。气微,味淡略甘、微有麻舌感。粉末淡黄色至黄色。

燥湿健脾要用法半夏。半夏曲:化痰消食;

青盐半夏:燥性大减,多用于湿痰兼阴虚者的;

仙半夏:药性平和,适用于痰湿轻症;

竹沥半夏:功善清热化痰的;

生半夏:多外用于痈疽肿毒。

三、大黄

大黄是多种蓼科大黄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合称。药用大黄是在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除去细根,刮去外皮,切片晒干备用。本品性寒味苦,可入脾、胃、肝、大肠、心包经,有攻积导滞、泻火凉血、活血化瘀、利胆退黄等多种作用、可用于热结便秘、血热妄行、瘀血结滞、湿热黄疸、结石内阻等多种病症的治疗。大黄始载于《山海经》,谓其可“荡涤肠胃,推陈致新”。大黄一药备受历代医家所推崇,素有“人参杀人无过,大黄救人无功”之说。生大黄:是取原生药材,洗净,切片干燥备用。

功能攻积导滞,主治胃肠实热积滞,大便秘结者。

对温病热结便秘,高热不退,神昏谵语者,可用本品配伍芒硝、厚朴、枳实,以加强攻下作用;对热结伤阴,燥屎内结者,用生大黄配伍生地、玄参、麦冬,以增水行舟。

常用量入煎剂每日10~15克。酒大黄:俗称酒军,是取生大黄,用黄酒喷淋拌匀,稍闷,用微火炒至色泽加深时取出放凉备用。

黄酒性温味辛,能通血脉,御寒气而行药力。

临床常用于治疗血热妄行所致的吐血、衄血,火邪上炎所致的头痛头胀、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等,以及跌打损伤所致的瘀血肿痛。常用量入煎剂每日10~20克。熟大黄:是取生大黄,用黄酒拌匀,置容器内密闭,隔水炖后至大黄内外均呈黑褐色时取出干燥备用。

熟军泻下作用缓和,但能减轻泻下时的腹痛,增强活血化瘀作用,适用于老人体虚而有瘀血者,常用量入煎剂每日3~6克。

大黄炭:是将生大黄置于锅内,用武火炒至外表黑色时取出,推开放凉备用。

大黄炭泻下作用极弱,而收敛和吸附作用相对增强,有止血止泻的功效,

主治大肠有积滞的大便下血,外伤出血、吐血、崩漏等病症。常用量入煎剂每日15~30克。

四、黄连

黄连味苦,性寒。归心经、脾经、胃经、肝经、胆经、大肠经。具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能。

1.黄连: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抢水洗净,润透,切薄片,晾干。或用时捣碎。

生黄连苦寒之性颇盛,善清心火,解毒,

多用于心火亢盛,烦躁不眠,神昏谵语,以及湿热诸证如湿温、痢疾、热毒疮疡等。

2.酒黄连:取黄连片,用黄酒拌匀,闷润至酒被吸尽,置炒药锅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黄连片每kg用黄酒12.5kg。

酒黄连能借酒力引药上行,缓其寒性,善清头目之火,

多用于肝火偏旺,目赤肿疼。

3.姜黄连:取黄连片,用姜汁拌匀,闷润至姜汁被吸尽,置炒药锅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黄连片每kg,用生姜12.5kg捣汁或干姜4kg煎汁。

姜黄连能缓和过于苦寒之性,并增强其止呕作用,善清胃热呕吐。

4.萸黄连:取净吴茱萸,加水适量,煎煮半小时,去渣取汁拌入黄连片中,闷润至吴茱萸汁被吸尽,置炒药锅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黄连片每kg用吴茱萸10kg。

萸黄连抑制其苦寒之性,使黄连寒而不滞,以清气分湿热,散肝胆郁火,多用于肝气犯胃,呕吐吞酸等。

五、天南星

天南星为天南星科植物天南星:Arisaemaerubescens(Wall.)Schott.异叶天南星risaemaheterophllumBl.或东北天南星ArisaemaamurenseMaxim.的干燥块茎。秋、冬二季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茎苗及须根,洗净,撞擦或刮去外皮,晒至八成干时,用硫黄熏一次,晒至足干。

1、生天南星: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天南星味苦、辛,性温,有毒。归肺经、肝经、脾经。

具有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消肿散结的功能。

用于顽痰咳嗽,胸膈胀闷,中风痰壅,口眼㖞斜,半身不遂,癫痫,惊风,破伤风,风痰眩晕,痈疽痰核及蚊虫咬伤等。

天南星,生用辛温燥烈,有毒,多外用。也有内服者,以祛风止痉为主,多用于破伤风,中风抽搐,癫痫等。外用以消肿散结力胜,用于痈疽、瘰疬,疮疖,蛇虫咬伤等证。

2、制天南星:取净天南星,按大小分开,分别用清水浸泡,每日换水2~3次,如水面起白沫时,换水后加白矾(天南星每kg加白矾2kg),泡1日后,再进行换水,漂至切开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另将生姜片,白矾置锅内加适量水煮沸后,倒入浸漂好的天南星共煮至内无干心时取出。除去姜片,晾至4~6成千,切薄片,干燥。筛去碎屑。天南星每kg用生姜、白矾各12.5kg。

生姜、白矾制后,降低毒性,增强燥湿化痰作用。

用于顽痰咳嗽,胸膈胀闷,痰阻眩晕等。

3、胆南星:取制南星细粉,加入净胆汁(或胆膏粉及适量清水)拌匀,蒸60分钟至透,取出放凉,制成小块,干燥。或取生南星粉,加入净胆汁(或胆膏粉及适量清水)拌匀,放温暖处,发酵7~15天后,再连续蒸或隔水炖9昼夜,每隔2小时搅拌1次,除去腥臭气,至呈黑色浸膏状,口尝无麻味为度,取出,晾干。再蒸软,趁热制成小块,干燥。制南星细粉每kg用牛(或猪、羊)胆汁kg(或胆膏粉40kg)。

胆南星降低毒性,缓和其燥烈之性,药性由温转凉,味由辛转苦,功能由温化寒痰转化为清化热痰。以清化热痰,息风定惊力强,

多用于痰热咳喘,急惊风,癫痫等。

六、麦芽:行气消食,健脾开胃,回乳消胀。临床有生麦芽、炒麦芽、焦麦芽之分

1、麦芽:除去杂质。麦芽行气消食、健脾开胃、疏肝解郁、退乳消胀,治疗食积不消、脘腹胀痛、脾虚食少、肝气郁结、乳汁郁积等证.

生麦芽疏肝健脾,消食通乳

2、炒麦芽:取净麦芽,照清炒法(不加辅料的炒法称为清炒法。)炒至棕黄色,放凉,筛去灰屑。

炒麦芽回乳汁、下积滞

3、焦麦芽:取净麦芽,照清炒法(不加辅料的炒法称为清炒法。)炒至焦褐色.放凉,筛去灰屑。

焦麦芽健胃消食.

七、地黄

地黄,中药名,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新鲜或干燥块根。秋季采挖,除去芦头、须根及泥沙,鲜用或炮制后用。分为鲜地黄,干地黄和熟地黄。

鲜地黄:呈纺锤形或条状,长8~px,直径2~px。外皮薄。表面浅红黄色,具弯曲的纵皱纹、芽痕、横长皮7L样突起及不规则疤痕。肉质,易断,断面皮部淡黄白色,可见橘红色油点,木部黄白色,导管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微甜、微苦。

功效:清热生津,凉血,止血

主治: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咽喉肿痛

生地黄(干地黄):多呈不规则的团块状或长圆形,中间膨大,两端稍细,有的细小,长条状,稍扁而扭曲,长6~px,直径2~px。表面棕黑色或棕灰色,极皱缩,具不规则的横曲纹。体重,质较软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棕黑色或乌黑色,有光泽,具黏性。气微,味微甜。

功效: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主治:用于热人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热病伤阴,知绛烦渴,津伤便秘,咽喉肿痛

熟地黄:为不规则的块片、碎块,大小、厚薄不一。表面乌黑色,有光泽,黏性大。质柔软而带韧性,不易折断,断面乌黑色,有光泽。气微,味甜。

功效:补血滋阴,益精填髓。

主治:用于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眩晕,耳鸣,颏发早白。

八、麻黄

该品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sinicaStapf,中麻黄EphedraintermediaSchrenketC.A.Mey.或木贼麻黄EphedraequisetinaBge.的草质茎。功效: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麻黄:取原材料,除去木质茎、残根及杂质,抖净灰屑,切段;或洗净后稍润,切段,干燥。

本品发汗解表和利水消肿力强,

多用于风寒表实证,胸闷喘咳,风水浮肿,风湿痹痛,阴疽,痰核。

蜜麻黄:取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淋入麻黄段中拌匀,闷润,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不黏手时,取出晾凉。每kg麻黄段,用20kg炼蜜。

蜜麻黄性温偏润,辛散发汗作用缓和,增强了润肺止咳之功,以宣肺平喘止咳力胜。

多用于表症已解,气喘咳嗽。

麻黄绒:取麻黄段,碾绒,筛去粉末。

麻黄绒作用缓和,

适于老人、幼儿及虚人风寒感冒。

蜜麻黄绒:取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淋入麻黄绒中拌匀,闷润,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深黄色、不黏手时,取出晾凉。每kg麻黄绒,用20kg炼蜜。

蜜麻黄绒作用更为缓和,

适于表证已解而喘咳未愈的老人、幼儿及体虚患者。









































白癜风医院
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vtnw.com/jbby/1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