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笔者发现,在实际养猪生产中,某些猪场新生仔猪群体吮吸母猪分泌的前3?d的初乳时,吃的越多腹泻越严重,把它们寄养到没有这种现象的母猪吃奶,而腹泻症状会很快减轻或稍加治疗就会痊愈。若不寄养或不进行人工乳喂养,此种腹泻现象药物治疗基本无效,导致后期脱水,消瘦,直至死亡,个别耐过,但在以后的生长过程中大多成为僵猪,失去经济价值。
此种腹泻有别于病毒性腹泻,虽然发病日龄与目前国内部分地区发生的仔猪病毒性腹泻相似,但是病毒性腹泻具有高传染性,高死亡率;也有别于细菌性腹泻,细菌性腹泻治疗明显,普通抗生素效果良好,而此种腹泻抗生素治疗见效慢,甚至无效。
1仔猪吮吸初乳导致腹泻原因分析1.1母猪初乳中存在毒性物质——细菌产生的毒素
章红兵等在研究母猪体内内毒素与仔猪腹泻相关性时,抽取3日龄内的腹泻仔猪20头份及母猪10头份的血液,同时也采取同日龄的无腹泻的仔猪20头份及母猪10头份的血液,进行血液内毒素的测定。内毒素用LAL试剂盒测定。
试验结果显示:
无腹泻组:母猪体内内毒素的平均值为1.?EU/mL,仔猪内毒素含量为0.?EU/mL。
腹泻组:母猪体内内毒素的平均值为1.?EU/mL,仔猪内毒素含量为1.?EU/mL。
腹泻组体内的内毒素比无腹泻组分别高96.43%、.61%。
经过对腹泻仔猪治疗至腹泻症状消失后,再次测定此时其体内的内毒素含量,均降到0.?EU/mL的水平。
试验结果表明,母猪体内内毒素与初乳中的内毒素成正相关,可以通过奶水传给仔猪,当内毒素的含量超过一定阈值时,仔猪会出现腹泻。
试验结果还发现,内毒素高的母猪精神沉郁、皮肤苍白或黄褐色,尿少而黄,有的便秘。也就是“亚健康”体质。
养猪生产过程中,猪舍环境中无论如何消毒,都不可能做到无菌无病毒,母猪群随着喂养周期的延长,体内会通过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积累一定浓度的细菌。这些病原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会繁殖,并产生有毒有害物质进入母猪血液中并通过血液循环进入乳腺。?常见病菌有: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产生外毒素;副猪嗜血杆菌、沙门氏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等革兰氏阴性菌则产生内毒素。
1.2滥用药物导致母猪体内药物残留超标
日常养猪生产中,使用化药对母猪进行治疗和特定病的预防投药,在一定意义上控制了病情和特定病原;另一方面,临床中滥用抗生素的现象更加严重。随意投药,大剂量、长期用药,导致了猪只肝脏、肾脏功能的损伤,还造成了药物残留。血浆中游离的、低分子量、脂溶性的药物以被动转运方式进入乳汁中;离子化水溶性的药物,则通过细胞膜的小裂孔进入乳汁;另一种就是与血浆中蛋白质结合,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入乳汁,血药与乳药的浓度成正相关。乳汁中的残留药物在仔猪吮吸后进入肠道引起肠道微生态系统的紊乱,有害菌滋生发生腹泻。
1.3霉菌毒素
据美国权威检测机构建明工业中国客户检测实验室(CLS)对我国10个省份饲料原料持续跟踪检测显示,自年11月份以来,玉米及玉米副产品中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及黄曲霉毒素B1污染严重,小麦及麦麸呕吐毒素污染严重。霉菌毒素进入母猪体内后为蓄积储存,并且可以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胎盘毒害仔猪,新生仔猪部分出现八字腿,外阴红肿现象;霉菌毒素还可进入乳腺细胞中,随着乳汁进入仔猪体内,引起仔猪中毒,发生腹泻。当然这种情况的发生依据母猪体质的不同,而出现差异化:母猪个体依据采食量及自身的体质不同,其所生仔猪临床表现也有区别,中毒症状有轻有重。
1.4细菌性乳房炎
母猪乳房因外伤而感染细菌引发乳房炎时,细菌在繁殖过程中产生的毒素也会进入奶水中,当仔猪吃了被细菌破坏变质、含有细菌及毒素的奶水,会引起腹泻。
2新生仔猪肠道不能识别和滤过毒性物质新生仔猪肠壁的通透性极高,出生的前几天肠道内皮细胞发育不成熟,具有“开放性”,即允许大分子物质、免疫球蛋白通过胞饮功能完整地吸收进入血液。胞饮功能在其出生后24~36?h关闭,在这个时段,仔猪对于初乳中的抗体和免疫细胞、营养物质、毒素无需消化即可吸收。若母猪处于“亚健康”体质,体内肝脏的代谢功能低下,导致代谢终产物不能及时的排出体外,其中有毒物质在仔猪吮吸奶水时进入其体内,此时仔猪的肠道对于有毒物质无滤过作用,免疫反应很弱,对于抗原(细菌、病毒、毒素)的刺激不能积极产生主动免疫,从而引发过敏反应,导致腹泻的发生。新生仔猪对于常见的大肠杆菌、链球菌、沙门氏菌等易感,而自身的免疫机制低下,抗病能力差,感染后易发生腹泻。
3解决方法1)加强饲养管理,做好产房的消毒工作,全进全出。
2)对于兼有外伤性感染引起的母猪乳房炎,给予抗生素治疗母猪。
?方案为:头孢2?g+鱼腥草注射液20?mL,肌肉注射。
治疗期间对于仔猪人工喂养或寄养,有腹泻症状的给予抗生素治疗:每头仔猪肌注10%长效盐酸头孢噻呋混悬液5?mg/kg,隔天重复一次;口服连翁颗粒,10头一包,即50?g。
3)对于霉菌毒素引起的“毒奶水”,则给予母猪更换成优质饲料,添加0.3%的小苏打,3%~5%的葡萄糖,添加脱霉制剂进行脱霉去毒。
4)母猪应该科学合理用药,对于细菌性感染最好做药敏试验,选取药物,避免大剂量盲目用药、频繁用药,导致药物残留超标的发生。
5)中草药白头翁汤喂养母猪进行产前产后调理,药物有效成分可以通过奶水有效预防新生仔猪腹泻发生。
①白头翁汤成分: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该组方中含有四类化学成分:生物碱类、香豆素类、皂苷类、柠檬甙素类。
②白头翁汤功能
一是抗病原微生物,白头翁汤具有显著的抗菌作用。君药白头翁含有皂苷类成分,时维静等用K-B纸片扩散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副伤寒杆菌进行抗菌试验,结果表明白头翁提取物对以上细菌均有强大的抑制作用。陈绍辉等采用血清药理学实验方法,探讨白头翁汤对5种细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含药血清对大肠杆菌、肺炎球菌、李氏杆菌、链球菌在给药2?h达到最大的抑菌效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给药后0.5?h达到最佳。按照这样的研究结果,母猪喂食该方剂药物,可以清除体内的常见病原菌,减少体内毒素的产生,进而减少奶水中的毒素水平。
二是抗炎抗溃疡作用。黄柏提取物中的柠檬甙素类具有抗炎、抗溃疡作用。时维静等研究发现白头翁汤中的柠檬甙素类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能够对抗二甲苯所致的炎性反应。孔梅等在观察白头翁汤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中性粒细胞凋亡及血清中IL-8变化的过程中,试验结果表明白头翁汤可以通过调节中性粒细胞凋亡,达到缓解溃疡的效应。药物中的有效因子通过奶水进入仔猪体内,可以提升仔猪抗击炎性因子的功能。
三是增强免疫功能。白头翁汤中的皂苷可以上调CD4+的产生,改善免疫抑制功能,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依据这样的机理,母猪用药后可以提高免疫机制,也能提升抗病能力,预防感染。药物成分通过奶水进入仔猪体内也可以提升仔猪的免疫功能,提高抗病力。
四是抗内毒素。胡屹屹等在研究白头翁汤对细菌内毒素(LPS)导致机体炎症损伤时发现,该汤剂的主要成分香豆素在NO、IL-8介导的机体炎症反应过程中发挥治疗作用。白头翁汤饲喂母猪能够清除或降低体内细菌产生的内毒素,清除或降低奶水中的内毒素水平,让仔猪吃到高品质、安全的奶水。
五是抗腹泻作用。白头翁汤具有很好的抗腹泻功能。白头翁中的皂苷及黄连、黄柏中的小檗碱具有很好的抗腹泻作用,药物成分通过奶水进入仔猪体内,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仔猪腹泻。
依据以上5个方面的研究基础,“仔病治母”,给母猪产前投喂中草药白头翁散?,利用中草药白头翁汤中的有效成分,抑杀有害的病原微生物,净化奶水;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通过乳汁进入仔猪体内,可以起到抑杀病原体,构建肠道健康的微生态系统,提升仔猪的免疫机制,最终提高初生仔猪的存活率和健康度。
6)总结
对于初生仔猪吮吸初乳容易发生腹泻的猪场或黄白痢等细菌性病原引发腹泻高发的猪场,除了做好消毒,疫苗免疫,加强营养及母猪、仔猪的护理外,母猪产前3?d、产后3?d各喂饲白头翁散一包,可以有效防控腹泻对仔猪造成的危害,提高仔猪的成活率。
本文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