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并没有进入三伏天,但最近的天气也是直线上升。夏天来了,许多疾病也进入了高发期。
而对于小宝宝们来说,夏季最常见的三种疾病则是手足口、腹泻和中暑。
今天和大家说下这三种疾病发生的原因、护理办法以及如何预防,让宝宝和家长都少遭罪,过个愉快清爽的夏天。
手足口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EV)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急性传染病,5岁以下儿童多发。
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手足口主要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近几年成人手足口病患者呈明显上升趋势。而成年人感染手足口病后,免疫力较强的会不发病,没有症状,但是其携带的病毒仍然具有传染性。
所以,即使宝宝并未外出接触他人,但有发热、脱水、在手足口等部位出疹时,就要警惕宝宝被感染手足口。
手足口是病毒感染的自限性疾病,也就是说,在没有并发症出现的前提下,是不需要使用任何药物的。
大多数的手足口病症状都比较轻,不用特意治疗也可以自愈,所以治疗还是以缓解患儿的不适感为主要目的。
但3岁以下的宝宝要尤为注意,他们很容易发展成重症。如果宝宝出现以下情况,要及时就医:
宝宝高烧不退,并持续发热3天
出现嗜睡、呕吐、头痛等不适症状
呼吸困难、四肢发凉、出冷汗等
接种疫苗是预防手足口最有效的方法。EV71型疫苗是自费疫苗,需要打两针,中间间隔一个月。1~2岁的孩子是手足口病的高发人群,中国疾控中心建议6个月~12月龄的宝宝尽早接种手足口病疫苗(EV71),5岁以上的小朋友就不建议接种了。
如果没有接种手足口疫苗,勤洗手则是最好的预防。另外,家长要避免带宝宝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尤其是像海洋池、摇摇车等。
腹泻1、宝宝拉肚子
几乎每一个宝宝在成长的道路上都会出现拉肚子的情况,尤其是6个月到24个月的宝宝。
遇到拉肚子最主要的是要预防脱水。
2岁以下的宝宝。新生儿每天的大便次数通常为一天排便2—5次,有的婴儿会一天排便7—8次,相对人工喂养而言,母乳喂养的婴儿排便次数较多。随着婴儿月龄的增长,大便次数会逐渐减少,2—3个月后大便次数会减少到每天1—2次。爸妈需要首先了解宝宝正常的排便习惯,才能在第一时间判断他是不是拉肚子了。
宝宝拉肚子:
1、轻度拉肚子:每天大便5—6次,甚至多至10余次,大便呈蛋花样或水样,黄或黄绿色,有白色小块,可有低热,溢奶的情况,精神饮食尚好或略减,体重不增或略降,无脱水。
2、中度拉肚子:每天大便10次,稀水便、气味酸且臭,可能中度发烧。
3、重度拉肚子:每天大便10次以上,水样便,黄色,呕......
适量的食物摄入和营养补充可以帮助胃肠道功能的恢复。
要是宝宝腹泻,宝妈们可以做一些易于宝宝消化并且富含水分的食物,像是粥类、面食、藕粉、鸡蛋羹之类的,尽量做到少食多餐。
要是宝宝的腹泻长达两周以上,就可能会导致乳糖不耐受,这个时候可以临时改变成喂无乳糖或者度乳糖的配方奶,能够加快宝宝的恢复。
中暑中暑是高温天气非常容易发生的症状,宝宝会出现体温升高,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等情况,严重中暑会导致痉挛、休克等致命的后果。
发生中暑的主要原因是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以及体液流失过多。婴幼儿的体温调节能力较弱,新陈代谢旺盛,体液丢失较多,是中暑的高发人群。
宝妈们要尽量保证室内通风阴凉,避免在夏季阳光剧烈的时候去户外活动,经常主动给予宝宝喝水的提示,比如喝水、喝奶、吃水果、喝绿豆汤等,帮助宝宝获取足够的水分。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创意图库
爸爸们要记得协助宝妈,烧好绿豆汤、切好水果,丰富宝宝的补水形式。宝宝们大量出汗后应及时擦拭汗液,注意避免让宝宝大量出汗后对着空调、电扇直吹。
还要提醒各位家长,千万不要把宝宝单独留在车内,车内密闭的空间可以让温度迅速升高,导致宝宝中暑,甚至身亡。
另外,最好养成下车前检查车内东西的习惯,确保宝宝不在车内后再关车门,一定要谨记。
饮食、营养很重要
除了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