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疾病症状
治疗疾病
疾病后遗症
疾病诊断
预防疾病
疾病饮食

新生仔猪传染性腹泻的原因

新生仔猪传染性腹泻的原因

原创:新生仔猪传染性腹泻的原因

仔猪腹泻是国内现阶段猪场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也是引起仔猪死亡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哺乳期仔猪发生腹泻,严重影响仔猪正常生长和各个器官的正常发育,进而影响仔猪未来长势和抗病能力,增加猪场疾病爆发的风险,降低猪场养殖效益。由于导致仔猪腹泻的因素非常多,临床上这些因素又往往是混合存在的,在致病作用上又出现相互促进和诱发的作用,这对临床上防控仔猪腹泻病有着巨大的影响和挑战。临床上导致新生仔猪(10日龄以内)腹泻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传染性因素和非传染性因素。传染性因素主要包括细菌性腹泻、病毒性腹泻和寄生虫性腹泻。非传染性腹泻包括营养性腹泻、母源性腹泻、管理因素。本文就导致新生仔猪腹泻的传染性因素进行概括。

1病原

1.1细菌性腹泻

1.1.1仔猪黄白痢

仔猪黄白痢均为大肠埃希氏杆菌引起的急性、高度致死性腹泻病,该病也为新生仔猪腹泻最为常见且严重的腹泻病。黄痢主要在仔猪出生后3-10天,主要症状为同窝相继拉水样、粥样、糊状黄色稀粪,偶有呕吐,逐渐消瘦,死亡。白痢主要发生在10日龄以上的仔猪。主要症状同窝相继出现拉白色、灰白色糊状或浆状粪便,腥臭味,有时偶有呕吐的症状,及时治疗能痊愈,反复发作易呈僵猪,严重者1周左右死亡。

1.1.2仔猪红痢

仔猪红痢由C型魏氏梭菌产生的毒素所引起,主要发生在3日龄以内的仔猪,以排红色粪便和坏死的肠粘膜为特征,病猪精神沉郁,食欲废绝,排血便,粪便中含有坏死组织碎片和小气泡,恶臭,多呈急性,发病快,病程短,死亡率高,剖检死猪可见肠腔内充满血样内容物,肠粘膜充血、出血、易脱落,肠系膜充血,肠系膜淋巴结充血肿胀。

1.2病毒性腹泻

1.2.1猪流行性腹泻(PEDV)

PED是由PEDV引起的急性、接触性、高传染性的消化道疾病,多发生于寒冷的秋冬季节,主要临床症状为呕吐、水样腹泻以致严重脱水。PED的传播范围广,在全球许多国家均有严重疫情报道,此疾病的频发给我国和全球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由于PED发病率高,幼年仔猪感染率高达%,1周龄内腹泻仔猪3至4天后脱水死亡,病死率约为50—%,育肥猪和种猪耐过一周后可自行康复,但仍存在持续带毒的风险,所以出现过PED的猪场可引起持续性腹泻。无论是自然感染还是人工感染,PEDV均能引起仔猪产生肉眼可见的临床症状。主要症状为消瘦、扎堆、精神萎靡、被毛粗乱、食欲降低、眼窝下陷、眼结膜苍白或发绀,水样腹泻,粪便呈黄色,腥臭味。某些病猪出现犬坐姿势、呼吸困难等症状。解剖观察:胃内有未消化的黄色乳糜,小肠鼓气,某些肠段充满黄色、白色或绿色内容物;同时肠壁变薄,缺乏弹性,呈半透明状;肠系膜淋巴结充血肿胀。对未吮乳的仔猪进行PED发病机理的研究,3日龄的仔猪在人工感染22小时至36小时后出现临床症状。免疫荧光试验和透射电镜观察表明病毒的复制主要发生在小肠和结肠的绒毛上皮细胞浆中。在感染了

PEDV后12小时至18小时的猪只上皮细胞中可检测出该病毒,24小时至36小时后病毒量达到最大。感染了PEDV的猪只的结肠上皮细胞虽没有出现细胞变性,但上皮细胞变性、小肠绒毛变短、腺窝深度由正常比7:1变成3:1。

PEDV临床解剖病理变化

年至年我国PED的发病特征为:(1)全国各地均有发生;(2)哺乳仔猪为主要侵害对象,临床症状为呕吐、水样腹泻、脱水;(3)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秋冬季节高发;(4)带毒猪场反复发作;(5)新生仔猪发病率50-%,死亡率高达%;(6)返饲效果差。

1.2.2猪传染性胃肠炎(TGE)

TGE是由TGEV引起的急性、接触性、高传染性的消化道疾病,多发生于寒冷的秋冬季节,由于TGEV和PEDV均属于α-冠状病毒属,因此临床症状二者十分相似,很难区分,临床上要鉴定两者只能通过实验室诊断,进行PCR反应。

1.2.3猪轮状病毒(PoRV)

猪轮状病毒是引起仔猪腹泻常见原因之一,多发生于寒冷的秋冬季节,主要发生在1-4周龄仔猪,目前临床发病率较PEDV低,死亡率为10-50%。主要表现为厌食、呕吐和下痢,病理变化病变主要在消化道,胃壁弛缓,充满凝乳块和乳汁,肠管变薄,小肠壁薄呈半透明,内容物为液状,呈灰黄色或灰黑色,小肠绒毛缩短,有时小肠出血,肠系淋巴结肿大。

1.2.4猪瘟

猪瘟俗称“烂肠瘟”,是由黄病毒科猪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发热、接触性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临床上除了引起各猪群败血症,全身器官出血,坏死、梗死外,还会引起仔猪腹泻。发病初期,厌食,体温41℃,稽留不退,随即出现糊状下痢。粪便呈灰白色、黄白色或浅黄色,没有腥臭味,后驱被粪便污染严重,进而仔猪怕冷,嗜睡,精神萎靡,严重者脱水死亡。

1.2.5猪伪狂犬病(PRV)

猪伪狂犬病是由猪伪狂犬病毒引起的猪的急性传染病。该病在猪呈爆发性流行,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节较多。引起妊娠母猪流产、死胎,公猪不育,育肥猪呼吸困难、生长停滞等,新生仔猪的大量死亡。新生仔猪腹泻日龄早,最早1日龄即可腹泻,表现为吮乳无力、流涎、眼睑水肿、共济失调、呕吐、消瘦、黄色粥样腹泻、无恶臭味,发病1-2天后出现口吐白沫,磨牙、抽搐、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最后往往整窝死亡,病程4-5天。剖解病变主要为肾脏有针尖大小出血点,脑膜表面充血、出血

1.2.6其他腹泻病毒

δ-冠状病毒(PDCoV)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仔猪腹泻病毒,并相继在美国,加拿大、韩国,中国发现。目前,主要症状:呕吐、粥样腹泻,严重致脱水死亡。病理变化除了有PEDV有的病变外,严重者还可观察到腹水、胸腔积液、胸腺萎缩。本病感染后死亡率不高,腹泻症状持续7-10天后逐渐恢复,整个病程中体温不会有变化。因此,本病在致病方面主要起协同其他病原致病作用。该病作为新发现的病原,其研究还不够深入,也不系统,包括病毒起源、病毒受体、基因组结构功能、致病机理、免疫机理和疫苗。

猪嵴病毒(PKoV)会引起新生仔猪腹泻,感染率也较高,但该病毒一般不作为直接致病原,和PDCoV一样起着协同致病作用。

博卡病毒(PBoV)也会引起仔猪腹泻,但主要是温和性腹泻,新生仔猪发病率低,主要见于保育猪。

1.3寄生虫性腹泻

1.3.1球虫

猪球虫主要发生于小猪,且多发生在7-15日龄的哺乳仔猪,主要流行春末和夏季。主要临床症状为:粪便呈白色、黄色、灰色,重者有红色血痢。剖解肠道会发现,空肠和回肠粘膜出现纤维性坏死,肠绒毛萎缩和脱落。一般情况,仔猪会继续吃奶,但被毛粗乱,脱水,消瘦,增重减缓。

1.3.2弓形体

临床上常见且分布广泛,哺乳仔猪通过包囊垂直感染,补料后也可能通过卵囊感染。哺乳期仔猪多是整窝发病,仔猪任何日龄均可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最早的是生后3天发病。本病还可迁延到断奶后的架子猪。主要症状为排粪频繁、粪便稀薄,排出水样浆液性炎性渗物,带少量的粪渣,呈乳糜状、玉米花状和蛋花状。提起前肢仔猪肛门松弛流出粪便,有的肛门周边皮肤泛红、充血;病猪多数精神萎糜、呆痴、食欲废绝。多数病例伴有呕吐,无发热反应;病程短,数小时或一到两天死亡。解剖检查可见小肠严重充血出血,黏膜呈弥漫性红色或深红色,肠系膜血管扩张和瘀血,胃底大面积出血。采病猪血液涂片,用罗曼诺夫斯基染色镜检,可见弓形体和包囊;采内脏作冰冻切片检查,在肝、脾和淋巴结组织的吞噬细胞中可见大量弓形体。。

1.3.3类圆线虫

本病主要危害哺乳仔猪,仔猪患本病后死亡率可达50%,断奶仔猪感染后,发病逐渐减少。由于寒冷和炎热的季节,虫体停止发育,所以,本病发生有明显季节性,春秋季节是发病高峰。丝状蚴有2种方式感染仔猪,一是通过带丝状蚴的母乳感染;二是外界环境的丝状蚴经仔猪消化道和皮肤感染。类圆线虫可能是猪生下来后最早感染的一种线虫,有学者曾从5日龄发病仔猪腹泻物中检出大量虫卵。由于类圆线虫具有与蛔虫相似的体内发育过程,症状表现多样化,成虫形成前,出现皮炎、肝周炎、咳嗽,一过性发热等症状。大量成虫寄生小肠后,主要表现腹泻症状,成虫镶嵌匿藏在小肠黏膜内,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严重受损,造成消化机能紊乱,食欲减退,被毛干枯,消瘦;排出白色、黄白色或暗白色的粪便,最后多数因营养不良死亡。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







































北京治疗白癜风费用多少钱
北京治疗白癜风费用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dvtnw.com/jbhyz/1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