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以来,不仅整个世界动荡不安,就连咱们猪场的情况也是波澜起伏。非洲猪瘟、新型蓝耳病、变异的流行性腹泻、变异伪狂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近几个月以来,笔者又屡次接到电话,描述一种比较特别育肥猪的腹泻,这种腹泻看似平常,却时常引起死亡,30-公斤的猪最容易发生腹泻,甚至有公斤以上的猪会因腹泻而死亡,而且死亡率不低,可以高达5%以上。检查猪场的(经典)猪瘟、伪狂犬等的免疫状况,又很正常,也没有什么特别明显的指示性症状。主述:猪群开始或有咳嗽,或有采食下降,拉黄色或黄绿色,粘稠状或水样腹泻,也有灰色或深褐色粪便,或有体温上升,打针或喂药后就不发烧了,有的腹泻可见明显的粘膜脱落,有“水样发光似的粘稠样粪便”。投一般的药如氟苯尼考、阿莫西林、强力霉素等,则多数不见很好的效果,几天后皮肤苍白,有的猪场还有连续的死亡,死后多有皮肤苍白的症状。
部分猪场有比较专业的技术员,所以才得以看到一些解剖症状,比较突出的症状是:以盲肠为中心,周边病变与炎症,包括回肠后段及小结肠前段有出血性炎症,肠粘膜增生、充血、水肿、钙化、上面覆有一层伪膜,肠内容物发黑、带血,有的延伸至胃部充血、出血。
有一些特别明显的案例如下图所示:
左:回肠炎右:结肠炎与螺旋体病
大猪螺旋体病
查猪病学关于消化道疾病的部分,有关于猪场最容易发生的一种混合感染——螺旋体病+回肠炎+沙门氏菌的描述如下:
1.急性SD(猪痢疾密螺旋体)典型的病变包括大肠壁和肠系膜的充血和水肿。肠系膜淋巴结可能肿大,出现少量清亮的腹水,结肠内容物呈水样柔软,含渗出物。随着病情进展,结肠壁水肿可能缓解,黏膜病变加重,纤维蛋白渗出增加,形成含有血液的厚厚的粘液纤维蛋白假膜。随着病变发展为慢性,黏膜表面通常被薄薄而密的纤维蛋白渗出物覆盖,类似表层坏死。病变也可出现在临床健康的猪中,黏膜出现发红的离散型区域,往往覆盖着粘液,但结肠内容物是正常的。
病变在SD的后期更容易发散。肝淤血、胃底充血或淤血可能发生。
2.患有PIS/PCS(毛肠短螺旋体)的猪很可能有并发的病症加重疾病,特别是肠道疾病,如SD,沙门氏菌病,PE等。
(以上来自《猪病学》第十版)
上述解剖症状与猪病学所说非常相似。
分析:近年来猪场多为封闭生产,外要防非瘟,内要防蓝耳,另外还要直面饲料限抗后的种种不适应。特别是后两种情况:蓝耳病导致免疫抑制,而饲料限抗后导致中大猪肠道微生态不平衡,以前的一些中性或无害菌或演化为致病菌,再加上猪场普遍存在的回肠炎问题,导致一些中大猪与所谓的“种猪”(多为三杂与四杂猪)经常发生这三种细菌(沙门氏菌、胞内劳森氏菌与螺旋体)的混合感染。
据笔者收集的处置效果而言,有的猪场以沙门氏菌、回肠炎为重点的,使用氟苯尼考+复方阿莫西林再配合一些微生态的药效果较好(尽管两药有拮抗,按照袁宗辉教授的说法,以临床需要为主);而另外一些场,以螺旋体为主的,会排出“彩色”的粪便,粘膜脱落与出血性肠炎偏多,对这类腹泻则使用泰万菌素或泰妙菌素等配合一些功能性的药物如多维、微生态甚至氨基酸葡萄糖等,效果较好。无论如何,只要猪场注意原发性因素的控制,如蓝耳、圆环、应激、霉菌等,则效果就比较好。
鉴于目前全国范围的饲料限抗的呼声,在饲料中长期小剂量地添加抗生素,似乎不妥(恐培养细菌的抗药性或培养出超级细菌)。
故笔者推荐一个方案:一旦中大猪或种猪中出现亮黄色、黑色、紫黑色、紫红色、湿水泥色、其他彩色(如粉红)或者“水光”样的粪便,请尽快使用回盛生物的复方阿莫西林1公斤/吨+地美硝唑克/吨+20%泰万菌素(治嗽静)1公斤/吨,拌料连续使用7-10天,如需要加快肠道修复,则还可额外添加绿益态1公斤/吨,一同使用,同时注意地面消毒,防止更多的粪口传播。
以上一个方案,把三种病原体与肠道调节以及传播途径都控制住了。
另外提请大家注意的是,猪场呼吸道保健常用的喘气病药物,往往与控制肠道的回肠炎与抗螺旋体的药物相吻合(多为大环内酯类药、双萜烯类或截短侧耳类药),所以凡猪场不太注意保健投药的,就很容易发生以上的情况。
目前养猪行情虽好,但猪场的问题多多,以非瘟和蓝耳为首的猪病仍在大规模攻击猪场,希望大家在做好生物安全、防好蓝耳病的同时也要注意上述情况(参见回盛《诸园》上的文章与案例)。大家且行且珍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