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疾病症状
治疗疾病
疾病后遗症
疾病诊断
预防疾病
疾病饮食

孩子老是感冒,原因竟是因为爱吃肉

不知道家长朋友发现没有,当下许多孩子,只要着风得点儿感冒,立马体温上升,随之扁桃体也红肿了。所以,人们都一致认定:现在的孩子“娇气”,身子骨经不起一点小风浪,想当年咱们家长小时候,哪有过这些个“毛病”……可是,就因为生活质量提高了,所以孩子被动地变得娇气?这不科学啊!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有资料显示,一般这样的孩子,家长在肉食上没有量的控制,而且宝贝非常喜欢吃肉。因此,特别容易由外感引起上焦的热症。而且,因为这样的孩子脾胃功能往往相对比较弱,所以热症更容易一下子变得很严重,引起肺部感染等。

所以,医院里,基本有这样一条诊断“潜规则”。只要家长说孩子一感冒,扁桃体就发炎,基本可以断定这个孩子平时爱吃肉。

这一类孩子,除了平时正常吃饭、爱吃肉以外,往往还会喜欢吃一些薯片、饼干、等非天然的、含有防腐剂的小零嘴。所有这些东西长期累积,就会对孩子的脾胃造成损害,出现“积食”。

曾经某个健康节目里,一个孩子高烧不退,打激素试了都退不掉,最后通过一名经验丰富的老中医问诊,才发现孩子平时爱吃肉和零食,是脾胃积食,他解释道,脾胃积食会让火一直堵在上焦,以致于出现持续发烧、扁桃体发炎等问题。于是,他当即就采用了消食导滞的方法治,先让孩子的脾胃功能恢复正常,胃气往下走,火气也往下走,结果奇迹真的发生了,第二天,孩子的烧就退了。

  

所以,家长一定要让孩子平时吃肉不要过量,让孩子在饮食上有节制,做好引导,不要盲目地听孩子的话。

老中医告诉小编,如果判断出孩子是因为积食导致的发热、咽喉肿痛,家长可以试试“喝焦楂水”及时预防和缓解。做法很简单,熬点儿焦山楂水给孩子喝,把肉给化掉就可以了。焦山楂的用量:三岁以下的孩子用3克;三岁以上的用6克;五六岁及以上积食严重的孩子可以用到9克,但一般情况下用6克就可以。

但过程中,家长要注意这几点:别给孩子吃生山楂,生山楂力道太猛,不宜食用;要到市面上去买,自己炒的话,焦山楂受热不会那么均匀;焦山楂主要是消肉食,一般吃两三天就可消除积食症状,症状没了就不要吃了。

波波总结:家长在宝贝的饮食中,如果肉食没有控制,且宝贝喜欢吃一些薯片、饼干、等非天然的、含有防腐剂的小零嘴。这些东西长期累积,就会对孩子的脾胃造成损害,出现“积食”。可以用“喝焦楂水”及时预防和缓解。焦山楂的用量:三岁以下的孩子用3克;三岁以上的用6克;五六岁及以上积食严重的孩子可以用到9克,但一般情况下用6克就可以。焦山楂主要是消肉食,一般吃两三天就可消除积食症状,症状没了就不要吃了。

附:

有些家长会有疑问,既然孩子的大部分疾病都是脾虚造成的,但脾虚、积食、脾胃不和这几个中医概念我闹不清楚,它们说的是一回事吗?

其实,这不是一个概念,脾虚、积食、脾胃不和,它们之间是互相重叠、互为因果的。”

  什么是脾虚

脾虚就是身体吸收、运化食物的功能出问题了,实际上主要跟我们身体正气不足有关,它会引起营养无法吸收,最终正气不足。

中医讲很多气,宗气、肺气、肾气,等等,它们都和脾胃有关,因为只有脾胃吸收、运化功能正常,才能将吸收的食物营养转化为这些正气。

  脾虚会出现什么问题

营养吸收会少,没法运输到全身;四肢秉受的营养不足,所以四肢会无力,肌肉会消瘦,因为脾主四肢、主肌肉;另外,人的肺气就会弱,因为“脾土生肺金”,肺气的来源是脾胃之气生发的,而“肺主皮毛”,那么人体体表的这些防卫系统——皮毛功能就会弱,出现头发没有光泽、掉发、皮肤干黄等症状。

  什么是胃虚

  就是人受纳食物的功能有问题,比如你吃了东西马上胃就胀,也就是吃不下去了,不能消化了,呕吐、呕酸水等,这都是胃虚、胃气上逆的表现。

  什么是脾胃不和

脾和胃,都是属于消化系统的,在中医看来,它们本来是相表里的(互为表里的还有肝和胆、心和小肠、肺和大肠、肾和膀胱)。

如果脾胃不和了,比如说胃强脾弱,胃亢进,胃口特别好,特别能吃,但是吃了不吸收,不能运化——脾弱了,吃了就腹泻或者吃了以后肚子越来越胀,这就是胃强脾弱。

脾胃不和就是脾胃两个不能合作了,本来一个管接受的,另一个是帮助吸收的,但是如果能接受不能吸收,不能运化,不能向全身输动,就是脾胃不和。

脾胃不和通常还指脾胃与其他脏腑之间不能协调,比如肝气不舒、情绪不好也会引起脾胃不和,严格地说,这种脾胃不和叫做肝脾不和。

还有一种情况,是脾胃和外界不合。比如说你突然到了一个地方,水土特别不服,吃了什么东西,喝了比较硬的水,之后闹肚子,这也叫脾胃不和,是脾胃跟外界不合,跟当地的环境不合。

  什么是积食

积食是脾胃虚弱里边的一个类型。积食会引起脾胃虚弱,脾胃虚弱又会引起积食,它们之间是互为因果的。

积食,有的是积在胃,就是吃东西多了,导致胃堵了,比如说孩子吃鸡腿,一下吃了三个,接下来不想吃别的了,有时甚至会往上呕酸水。

那么积在脾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当积食长期地积在胃后没有被消除,慢慢地脾就被伤掉了,会给孩子带来更严重的危害。

如果积在胃里,可能吃点山楂之类的就消掉了,没事了。但是当积在脾以后,脾的功能被伤了,这是经过一个长期过程形成的,是积食发展到后来的更严重后果。

积食到了这步,孩子总爱腹泻,或者经常大便干燥——大便前边是硬的,后边是软的,不成型,吃一点东西肚子就爱胀,严重的孩子肚子会胀得像球一样。这样的孩子看上去四肢比较消瘦,这是因为肌肉缺乏营养来源了,然后会没有力气,经常出汗、气喘等,都是因为脾功能受伤了,它运化不了食物,就全部堵在那了。

脾积是长期形成的,因为胃积一两次,是不会导致身体状况改变的,但如果脾伤了以后,孩子身体状况就会改变。

积在脾的表现可能没有积在胃那么明显,因为如果积在胃,会出现一些比较突出的症状,比如口中味道大、突然食欲不振,甚至呕吐酸水、未消化食物等。

但是,积在脾,却往往是慢性的过程,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开始变得虚弱,正气不足,因为不是突然出现的,往往没有胃积那么明显,但脾积伤害孩子会更严重一些。

总的说来,脾胃虚、脾胃不和、积食对孩子身心的影响都比较大。一般来讲,在孩子身上出现的毛病,由积食引起的多,最后会导致脾胃不和、脾虚。

如果孩子脾虚,家长一定要特别予以重视,因为脾虚已经是进入一个慢性疾病的状态了,而普通的积食多是急症,只要一消,可能第二天就好了,但脾虚不会是今天补,明天就好的,它要一点一点地调养。

分清楚这三者之间的差别和关系,对我们如何调理好孩子的身体有很重要的意义,家长只有能够清楚分辨孩子处于什么状态,才能对症及时调理。

  ——摘自罗大伦老师《脾虚的孩子部不长个、胃口差、爱感冒》一书









































专业治白癜风医院
北京严重白癜风怎么办


转载请注明:http://www.dvtnw.com/jbhyz/4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