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疾病症状
治疗疾病
疾病后遗症
疾病诊断
预防疾病
疾病饮食

济南最长寿老人彭道芝112岁养盆芦荟拄着拐棍也要自己搬组图

济南最长寿老人彭道芝112岁养盆芦荟拄着拐棍也要自己搬(组图)

生于1903年的章丘老人彭道芝一生无儿无女,如今在敬老院里安度晚年。郭尧摄

[数据揭秘]

百岁老人超七成生活在乡村多不挑食,吃嘛嘛香

[精神窘境]

有人孤独无处排解守在小区门口“逮”人聊天

敬老院护工为午睡后的老人梳头本版照片均由郭尧摄

彭道芝老人今年112岁,一生无儿无女,如今在敬老院安度晚年,老人每天能抽近1包烟。本报黄冠林

112岁的章丘老人彭道芝,是目前济南健在的寿星中年龄最大的一名。一生无儿无女的她,孤身一人,已在敬老院住了23年。重阳节前,很多探访者前来问候,彭道芝会主动背《百家姓》、唱吕剧、开玩笑,显得格外高兴。

旁人眼中的彭道芝,活得洒脱但任性:她每天烟不离手,偶尔喝点小酒,饿了就吃,困了就睡,高兴了就笑,生气了还常常发发脾气。她乃至不听人劝,这么大岁数还拄着拐棍种菜养花。老人怕孤单、喜欢热烈,一个人时,常常眼巴巴望着窗外。探访者离开时,她会亲身送到门口,挥动手臂,依依不舍作别。人物档案

彭道芝,女,1903年6月生,章丘枣园人,现住章丘市枣园街道中心敬老院。自幼在济南长大,念过书,如今仍会背《百家姓》。后嫁回章丘,丈夫因病早逝,一生无儿无女。

很任性今年长出黑发,吸烟80年至今不戒

10月17日上午,秋日阳光和煦,章丘市枣园街道中心敬老院屋外,彭道芝坐在一把向阳的长椅上,双手拄一根旧拐棍,弯腰埋头,脸贴在手背上,像是睡着了。她的右手食指和中指间,夹着一根石狮牌香烟。脚下的地板上,落着两个熄灭的烟头和零星烟灰。护工说,若不是有人来访,她这一觉一般要睡到中午开饭。

让人奇怪的是,彭道芝去年还是花白的头发,今年竟然长出黑发。“过年时还不明显,后来有一天给她梳头,发现发根成片长出了黑头发。”敬老院的护工又惊又喜,在她们看来,老太太112岁仍身体结实,拄着拐棍还能走路,本就很奇异,现如今,竟然有了“返老还童”的迹象。

“她身体哪儿都好,就是最近两年耳朵不太好使了。”护工说着,走上前拍了拍彭道芝。阳光刺眼,彭道芝缓缓抬起头,眯起眼睛看,她爬满皱纹的脸上,显出思索的神情。得知有人来访,彭道芝1扫倦容,微笑着把夹在手白癜风能不能彻底治好里的香烟递到嘴边。护工见状,连忙点上。

老太太这个年纪还吸烟?从护工口中得到的答案是:彭道芝30多岁时,家里种着烟叶,她那时不知何故学会了吸烟,尔后再未戒掉。“一天能抽近1盒,凶着呢。”护工起初还怕她吸烟伤身,但一来她不听劝,二来见她身体一直结实,从未生病,也就不担心了。

抽了口烟,彭道芝打趣道:“我今年一百3十多岁啦。”一旁的老人和护工哈哈大笑,她自己也被逗乐了。其实,她生于1903年(清光绪29年)6月5日,今年112周岁。

爱热烈见生人来探访,唱起吕剧《喝面叶》

“听说您会背《百家姓》?”考虑到老人听力不好,高声提问,彭道芝仍未回答。原来,老太太今年耳背得利害,常听到耳边嗡嗡作响,她觉得烦,就拿两团北京白癜风医院地址棉花塞住了耳朵。护工上前摘掉棉塞后,伏在她耳边大声说话。她一听让背《百家姓》,张口就来,绝不推辞。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奚范彭郎……”彭道芝背到自己的姓,“彭”后面跟的是“郎”,她会习惯性嘀咕1句,“我们姓彭的,怎样就浪(郎)呢?”又是一阵哈哈大笑。

发现,彭道芝很会察言观色,她虽然说听不清旁人说话,却努力分辨口型。跟护工交谈,问老太太是如何会背《百家姓》的。还未等护工说话,她就抢先回答:“小时候就会,念道多少年了!”护工从老太太屋里拎出一只酒瓶,说“老太太现在还饮酒呢”。彭道芝瞅了一眼酒瓶,解释道:“饮酒不上瘾的,有就喝一盅,没有也不想它。”见向她的屋里看了一眼,她又连忙说:“快到里面坐坐去吧。”随后拄着拐棍站起来,把往屋里迎。

彭道芝的起居室,10余平方米,陈设整洁简单。床头柜上有一尊寿星木雕,旁边立着一张她年轻时仪态端庄的黑白照片,还有1本“山东省10大寿星”荣誉证书,格外引人注目。

“门外的大影壁还没我年龄大呢。”彭道芝指着荣誉证书洋洋自得。她口中的大影壁,其实在老敬老院门前。敬老院已迁址多年,她还是喜欢跟那块年岁旧远的影壁比年龄,来证明自己“资历老”,“我小的时候,那块影壁还没有,不知啥时候才‘长’出来的。”

彭道芝话音刚落,护工连忙竖起大拇指,说“你是这个”。她被哄得扬起嘴角大笑,眼睛眯成了一条缝。见气氛活跃,她又主动唱起吕剧《喝面叶》,给大家助兴。“……切上姜,放上蒜,老婆子喝了好出汗……”唱着唱着忘词了,她只好将这一句一再重复。护工和其他老人,对此已习以为常。

她每天晚上7点多上床睡觉,但常常半夜醒来,活动一会儿才继续睡去。半夜醒来后,如果天气好,她会去门外的长椅上坐上几个钟头,天气不好,就坐在屋内靠窗的椅子上。“她醒来后总会打开手电筒,我通过这光才发现她的作息规律。”敬老院的保安说。第二天上午,彭道芝一般睡到自然醒,护工则蹑手蹑脚来整理房间,生怕吵醒了她。

彭道芝胃口相当好,饿了就吃,没有忌口。她早上能吃一个鸡蛋、一碗面条,午餐能吃一个馒头、一碗菜,若是碰上吃最爱的饺子,能吃近20个。两顿饭之间,还喜欢加餐吃些蛋黄派、火腿肠之类的零食。

够随性喜欢种菜养芦荟,睡觉睡到自然醒

护工眼中的彭道芝,活得随性洒脱,心里不存事儿。

高兴时,彭道芝会哈哈大笑,对谁看不顺眼,也会不留情面,大发雷霆。“老太太脾气大着呢,院里种的菜熟了没摘,她一定会边数落我们,边亲手摘了送来。”护工说,敬老院大小事情,她总爱管一管。乃至种菜时,她也要在一旁监督,还总不听他人劝,非来搭把手。

“我种的南瓜大着咧,来看我的人没有一个不说‘大’的。”彭道芝将双手围成大南瓜的形状,得意地说。她在敬老院种菜多年,最开始是为了开垦荒地,竟成了1大兴趣爱好,直到现在。

彭道芝对种的蔬菜格外关心,成熟了就让人摘了拿到食堂去。去年开始,大家关心她,不让她去种菜,她就在屋里养了1盆芦荟。芦荟连盆带叶大概六七斤重,她视为珍宝,非得拄着拐棍亲身搬到屋外晒太阳,前不久天气变凉,她又亲身搬回屋内。就连浇水,也非得亲身去做,旁人一动,就要被数落。

更神秘一生无儿也无女,很多身世已成谜

彭道芝不但会背《百家姓》,爱唱吕剧,还认识一些字。“知道我的名字吗?彭道芝!”她锁住眉头,认真地问。

彭道芝出身的年代,看书识字并非易事,她是如何学会的?敬老院中流传着两个版本:一个是说她自幼在济南长大,家境不错,上过几年私塾;另一个说法是她有个弟弟上过私塾,她进不去,只得在屋外偷听。由于跟彭道芝沟通困难,她又没留下一儿半女,她的很多身世已成谜。

敬老院77岁的老人李明福和彭道芝同村,由于两家离得较远,他对彭道芝一家的记忆十分模糊。只记得,彭道芝的丈夫早年在淄博周村一家丝绸厂务工,因病去世得早,彭道芝厨艺过人,早年村里谁家盖新居、娶媳妇,多半她去掌勺做饭。敬老院院长李爱民介绍,彭道芝是章丘枣园街道大站村人,后来嫁到了曹庄村。她父亲曾做花生生意,家境殷实,她因此才有了读书识字的机会。嫁做人妇后,她还没来得及养育一儿半女,丈夫就因病早逝,尔后一直独住。后来,她家房子年久失修,难以遮风避雨,她只好在生产队的调和下,寄居他人家中。再后来,她一度以拾荒为生。1992年枣园敬老院建立后,她成了第一批入住的老人,1住至今。

也孤单见到生人很健谈,记忆零落无人懂

虽然身体仍旧结实,头发今年还变黑了,但彭道芝的思考能力不比从前。

彭道芝唱完吕剧《喝面叶》,护工伏在她耳边,想让她唱一唱《忍受好》。只见她低头寻思,嘀咕了一会儿,没想起怎样唱,就哼起了别的歌谣。跟交谈时,彭道芝本想说“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49冰上走,五九六九河边看柳”,却说成了“三九49河边看柳”。随后,她又自言自语、反复告诫,“从冰面过河时,一定要趴着,千万别站着走,漏下去就坏事啦。”

“她常常想起甚么就说甚么,他人根本听不懂。”护工说,彭道芝嘴里突然冒出的零星记忆,自己没法说清,旁人也很难理解。有时她说出的话他人没听懂,他人给出的反馈又明显不是她想要到达的效果,她可能就会大发脾气。

老太太与之前相比另一个反差是,近两年由于耳背严重,她跟敬老院的工作人员和其他老人的交换也明显少了。不过,只要有人来访,她又会变得格外健谈。护工说,有人来访的整个过程,她都兴趣高涨、眉飞色舞。而当探访者离去,她重新回到孤身一人的平静当中,又会觉得孤单。敬老院的保安说,老太太喜欢热烈、喜欢出门。

彭道芝屋里1共有4根拐棍,其中1根是喷着红色油漆的龙头拐棍,她一直不舍得用。“她常常念道,说这根是留着走亲戚的,自己在家不用分甚么孬好。”护工说,彭道芝年事已高终年不出门,但1说到出门走亲戚,会格外期盼,她还为此准备了一套专门的行头。

采访结束,临走时,彭道芝拄着拐棍起身,缓缓走到屋门外,久长挥手,依依作别。彭道芝屋门口到敬老院大门之间,大约距离50米,走出后回头看去,微微驼背的她仍站在门前,久久挥动着右手。“老太太喜欢热烈,每一个来访的人都会送到门口。”保安说。



转载请注明:http://www.dvtnw.com/jbhyz/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