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卫昌
专家门诊时间:周二上午、周五上午(特需门诊)
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委员,江苏省消化病分会副主任委员,苏州市消化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重点医学人才、江苏省""第三层次培养对象,入选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
擅长消化系疾病诊疗和内镜诊疗工作,在消化道肿瘤、胰腺疾病、功能性胃肠疾病等诊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心得。
名医介绍案例32岁的李先生是园区某大公司的一名白领,平时工作压力大,经常连续加班,尽管他很重视饮食卫生,但今年以来每当连续加班后就会出现腹胀、腹泻等肠道不适症状,并伴有头痛、失眠。虽然服用了很多药物,但没有效果。有时不吃药,休息两三天后也能痊愈,但过几天又重复出现这样的症状。
无独有偶,今年50岁的刘先生是吴江市的一个私企老板,去年,他开始连续腹泻、腹痛,而且症状不轻,以至于几乎每天都要上好几趟厕所。其间,医院求治,但没查出任何病因。虽然吃了不少止泻药,但每天仍“照拉不误”,体重也减轻了很多。
陈卫昌教授仔细询问了李先生和刘先生的情况后,发现他俩其实患的是一种病——功能性胃肠病,其原因与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加快、精神紧张等因素有关。
导致腹泻的最常见原因是细菌、病毒感染以及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但是,有时腹泻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像李先生和刘先生这样腹泻的产生,是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压力、紧张等情绪变化干扰了人高级神经的正常活动,以致造成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肠道运动功能和分泌功能亢进的结果。长期这样,可引起消化不良,严重妨碍健康。
陈卫昌提醒说:保持精神愉悦,避免过于紧张、劳累,是消除这类腹泻发生的最有效办法。而使用抗生素治疗不仅无效,反而可能会造成肠道菌群紊乱,使腹泻症状更重,更难治愈。
四成消化病是功能性胃肠病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消化系统的疾病谱已发生很大的变化。功能性胃肠病、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胰腺癌和食管腺癌等发病率正逐步增加,其中过去不被人们重视的功能性胃肠病已成为严重影响人民生活质量的一大疾病。
有调查显示,我国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率达5.3%,而8.7%的普通人群有肠易激综合征症状,功能性便秘患病率大约在6%以上。特别是以城市里的公务员、白领等从事紧张脑力劳动者高发,女性比男性更常见,而发病年龄多在30~50岁之间。
功能性胃肠病与精神压力有关
功能性胃肠病就是指经检查胃肠道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和生物化学异常的一类功能性疾病,主要包括:功能性腹痛、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腹胀、功能性便秘、功能性腹泻、肛提肌综合征、痉挛性肛门疼痛、盆底肌协调障碍和胆囊功能障碍等食管、胃肠和胆道等部位的20余种疾病。其中以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和功能性便秘最为常见。
功能性胃肠病患者主要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多数患者伴有焦虑、失眠、健忘、神经过敏、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症状。不同的功能性胃肠病的临床表现也不同,病人往往表现有一种或几种消化道症状:如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人主要有上腹痛和不适、上腹胀满、早饱、恶心等;肠易激综合征的患者常以伴有大便次数与性状异常的腹部不适或腹痛为主要症状;而功能性便秘的表现主要为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或排便未尽感等症状。
虽然功能性胃肠病发病原因,目前尚未清楚。但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可能是工作引起的精神压力及饮食因素,导致肠道出现不正常蠕动,进而有腹痛,出现大便次数增多,或者排便不畅,甚至便秘等。
饮食无规律让胃肠机能受损
“胃疼?光荣!一定是忙工作忙的。”影星姜文的一句经典广告语曾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肠胃之所以不肯好好为我们服务,其实主要原因是我们对它太不尊重。肠胃有自己的作息时间,1日3餐之时,肠胃会自动分泌出胃酸以及蛋白酶等,等待食物的到来。可是现在许多人一忙起来,却不注意用餐时间,该吃的时间不吃,经常是午饭晚饭并在一起吃,要么就是用两三块饼干忽悠一下自己的胃。而在晚上,有应酬时又是大吃大喝,让胃硬撑。这样要么让胃空等,要么又来个突然袭击,暴饮暴食,让肠胃不知所措,长此以往,再忠于职守的肠胃也会出来闹事。
所以,要想保持良好的肠胃功能,首先要注意用餐时间。同时,胃肠疾病又与人的心理、情绪息息相关。陈卫昌教授说,情绪不良、精神紧张都可以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增加胃酸的分泌,又影响胃肠道黏膜的血液营养供应,进而引起功能性胃肠病。
因此,日常生活中适度、合理的饮食十分重要,要尽可能避免饥一顿饱一顿的不良习惯,做到定时进餐。否则功能性胃肠病很容易就找上门来了。
健康饮食习惯是预防关键
所谓胃肠疾病,实际上是许多病的统称。它们有相似的症状,如上腹胃脘部不适、疼痛、饭后饱胀、暖气、返酸,甚至恶心、呕吐等等。临床上常见的胃病有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十二指肠复合溃疡、胃息肉、胃结石、胃的良恶性肿瘤,还有胃黏膜脱垂症、急性胃扩张、幽门梗阻等。
如果在某天某时,你感到症状加重了,而近来的治疗又没有新变化,没有换用新药,那就要认真回忆最近的饮食,并进行逐一分析,看看是否能找到原因。比如,症状开始加重是在饭后,就要看看饭菜中有没有过去未曾吃过的东西,或过去犯病时,进食的东西是不是和这次相同。总之。慢性胃肠病患者平时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对于自己胃肠病的康复是十分重要的。
饮食六宜宜早:人体经一夜睡眠,肠胃空虚,清晨进些饮食,精神才能振作,故早餐宜早。
宜缓:吃饭时细嚼慢咽有利于消化,而进食狼吞虎咽会增加胃的负担。宜少:饮食过量会损伤胃肠等消化器官。宜淡:饮食五味不可偏多,注意多吃淡味,对健康有好处。宜暖:胃喜暖而恶寒。饮食宜温,少食生冷食物,可有利于胃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宜软:坚硬的食物难以消化,尤其是老年人更易伤胃,提倡煮饮烹食须熟烂方食。福利来啦!
陈卫昌教授不仅给大家讲“保胃”知识,还给大家送福利啦!
快来抢!快来抢!快来抢!
先抢先得!先抢先得!先抢先得!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