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疾病症状
治疗疾病
疾病后遗症
疾病诊断
预防疾病
疾病饮食

提高乳仔猪低蛋白日粮使用效果的途径和方法

一、市场现状

由于豆粕等蛋白原料的货源紧缺和饲料原料价格的全面上涨,饲料成本急剧上升。其中,乳仔猪饲料成本上升-元/t,企业的利润被原料成本上升所侵蚀。同时,由于猪价的低迷、企业之间的竞争等原因,饲料涨价的难度很大,即使上涨也跟不上原料上涨的速度。

为了维持持续的生产经营,饲料企业一般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来缓解豆粕紧张和企业利润下降的局面:

1、降低乳仔猪饲料整体营养水平

一般蛋白水平下降2%左右,从原来的18-19%下降到16-17%,同时对氨基酸含量和能量水平等亦做相应的调整。

2、减少高价原料的用量

1)能量原料部分:降低或取消膨化玉米、豆油、蔗糖等的使用量。

2)蛋白原料部分:

将高蛋白豆粕/去皮豆粕更换为常规43%蛋白豆粕;

降低或取消配方中鱼粉、奶粉、乳清粉、大豆浓缩蛋白等高价原料的使用量。

3)功能性添加剂部分:部分企业为了缓解饲料成本上升对企业效益的影响,降低甚至取消部分功能性添加剂的使用。

二、出现的问题

乳仔猪采食量下降、增重下降、腹泻率增加、皮毛变差。

三、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1、采食量和增重方面

采食量是影响动物营养物质效能发挥的第一开关,而饲料的适口性是影响采食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配方中膨化玉米、蔗糖、乳制品等用量的降低,饲料的气味和适口性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而乳仔猪对饲料气味和味道的敏感性远远高于其它动物,所以仔猪会表现为采食量下降。

在仔猪采食量下降的同时,饲料本身的营养浓度又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仔猪总的有效营养的摄入量降低,所以猪整体增重表现为下降;另外,对于仔猪而言,采食量的高低不仅仅影响本期的生长,同时对后期的生长亦有较大的影响(见图一),最终影响整体养猪经济效益。

资料来源:俄亥俄州立大学试验

2、消化率方面

消化率是影响动物营养物质效能发挥的又一个总开关,首先消化率会影响动物的采食量,Wittemore()假设自由采食饲料量的限制条件(食欲的障碍),是不可消化物质的产量,并给出如下关系:自由采食饲料量的界限(kg/d)=0.×活重(kg)÷(1-消化率)。

其次,消化率会影响仔猪的发病率。在乳仔猪阶段,由于营养物质消化不良导致仔猪腹泻率增加,由于腹泻引起相关疾病的发生率占95%以上;而由于前期的腹泻导致其健康基础下降(体质下降)而引发的发病率占80%以上。

由表一可知,当乳仔猪饲料中鱼粉、奶粉、乳清粉、大豆浓缩蛋白的用量降低或取消后,饲料本身的可消化性会大幅度下降,部分企业降低或取消酸化剂、酶制剂等促进消化的功能性添加剂的使用,从而导致猪的采食量下降、腹泻等消化道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增加。

表一乳仔猪原料蛋白质和必须氨基酸表观回肠消化率(%)

资料来源:《中国猪营养需要》李德发等年9月第一版

3、抗原/抗营养因子和肠道健康方面

饲料中的抗原和毒素等是引发仔猪消化道上皮损伤的主要原因。为了保证仔猪消化道上皮的完整性,一方面我们会选用新鲜的原料,同时将抗原含量较高的豆类产品进行预处理(如去皮、膨化、发酵等),以降低抗原的含量。

由表二可知,由于配方的调整,饲料中46%蛋白豆粕换为43%蛋白豆粕,同时降低或取消鱼粉、乳制品和大豆浓缩蛋白等低抗原类原料的添加,饲料中抗原的比例大幅度提高,从而仔猪肠道的过敏反应加剧,肠道上皮的完整性遭到极大破坏,部分企业降低或取消丁酸类、酸制剂等肠道健康类添加剂的使用,则导致仔猪的腹泻率和腹泻程度进一步提高。

表二市售大豆制品中抗营养因子含量(干物质基础)

资料来源:国家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

四、常用的解决路径

1、采食方面

1)选择新鲜的原料;

2)使用调味剂掩盖饲料中不良的气味和味道,提高饲料的适口性。

2、消化方面

1)选用消化率高的原料,提高饲料的可消化性;

2)添加酸化剂、酶制剂等功能性添加剂等帮助提高动物的消化能力。

3、肠道健康方面

1)有效控制饲料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和抗营养因子的含量;

2)采用酸制剂、有益菌或抗菌肽等调节肠道菌群平衡;

3)使用丁酸、谷氨酰胺等为肠道提供快速能量,修复已经损伤的肠道上皮;

4)使用精油、植物提取物等缓解猪的应激反应,调节机体的自由基平衡。

五、美农提升乳仔猪低蛋白日粮使用效果方案建议

一)日粮配方设计和原料选择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dvtnw.com/jbzz/16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