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年轻人不同,在用药方面要特别注意。以下这七种药,很多老年人都存在用药误区,这些药可不能常用或者长用。
(1)解热镇痛药
引发老年人发热或疼痛的原因非常复杂,在病因未查清前,用解热镇痛药只能暂时缓解症状,并无法从根本上治病,还会掩盖疾病的主要矛盾,影响医师诊断,耽误治疗。
滥用镇痛药会使一些老年患者形成药物依赖性成瘾。
吲哚美辛有时引起老年人眩晕、精神障碍或腹泻、胃肠道出血及溃疡;保泰松能引起水肿及再障;含非那西丁药可引起肾乳头坏死、间质性肾炎,甚至诱发肾盂癌和膀胱尿道肿瘤。
(2)泻药
习惯性便秘是老年人的常见病。若靠泻药导泻,不但不能治好便秘,还会使患者对药物产生依赖和成瘾。
同时易发生结肠痉挛,使排便更难。
长期服用泻药还可因钙、磷和维生素丢失,造成体内钙、磷、维生素缺乏。
(3)止泻药
老年人腹泻的原因很多,病因与病情不同,治疗原则也不同,不能一概止泻。
尤其对细菌感染或细菌毒素引起的腹泻,腹泻本身就可以排除毒素和细菌,如果止泻,反而会阻止细菌和毒素排出,造成毒素重吸收,加重或贻误病情。
(4)镇静催眠药
失眠是老年人的常见症状,有的药物即使开始用量极少,若长期服用,势必增加药量才能奏效,而一旦形成习惯,再想撤药就难了,久服后停药,会产生头晕、恶心、失眠等停药反应。
同时要注意的是,镇静催眠药不要常服一种,以免产生依赖性,在确需用药的情况,最好交替或轮换使用,且用量一定要小。
(5)维生素E
国内外有关文献报道:长期过量服用维生素E,会造成药源性疾病,如高血压、乳腺瘤、血栓性静脉炎;使原患心血管疾病如心绞痛、糖尿病者病情加重,延缓伤口愈合;轻者出现唇裂、头晕、恶心,重者致低血糖、阴道出血等;改变一些生化数值,干扰诊断正确性;机体抵抗力降低。
(6)抗生素
老年人由于肝肾功能自然减退,抗生素在肝脏、肾脏的代谢与排泄速度减慢,血液中抗生素浓度增加,故应选择对肝肾功能损害小的、且对症的药物。
除了药物的种类,使用剂量与用药时间也有关系,老年人宜剂量小,时间短,过敏体质者应更慎重。
(7)肾上腺皮质激素
哮喘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不少人喜欢用皮质激素治疗老年性哮喘。它并不是治疗哮喘的特效药,只能暂时消除症状而不能根治;相反,长期或反复使用,往往会造成对皮质激素的依赖,还会降低其他平喘药的疗效,停药可能会导致哮喘发作。
同时,皮质激素还有降低机体抵抗力,造成代谢紊乱的不良反应。
患有肠道疾病或处于慢性营养不良的老年患者,不宜使用,因皮质激素能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增加凝血酶原,促进血栓形成。
同时,降低肠壁细胞的抵抗力,导致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及引起空、回、盲肠和结肠出血或穿孔。
北京根治白癜风医院白癜风有好的治疗方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