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什么都拉,吃什么都不拉,肠胃不好怎么办?高博特盐水瓶调整肠道菌群失调,让肠胃更健康(本品不代替药物治疗作用)
5月19日是世界炎症性肠病日,你知道什么是炎症性肠病吗?
很多人都把腹痛、腹泻、消瘦这些症状当成普通的拉肚子,但其实有可能是炎症性肠病。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李明松表示,目前很多人对这一疾病的认识不足,导致有很多病人因为误诊而拖延成了疑难重症。世界炎症性肠病日来临之际李明松为大家解答一些此类疾病的疑问。
炎症性肠病在我国发病率逐渐升高
炎症性肠病的发生原本在我国少见,但近20年来,由于饮食习惯、生活节奏以及环境的改变,我国炎症性肠病发病率逐渐升高,目前已成为我国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
“炎症性肠病发生的相关因素包括易感基因、免疫失衡、粘膜屏障受损、肠道菌群紊乱、不当饮食、紧张和抑郁等,是易感人群对环境因素产生过激的免疫应答,导致消化道发生的非特异性的炎性损伤。”李明松介绍,虽然炎症性肠病的发生存在基因易感性,但炎症性肠病不是遗传病。
为终身性疾病,目前尚不能治愈
“炎症性肠病,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李明松指出,克罗恩病可累及从口腔至肛门间的全消化道,临床以腹痛稀烂便及肠梗阻为主要症状。溃疡性结肠炎则主要累及直肠及结肠,临床以腹痛、粘液脓血便及里急后重为主要症状。两者均可有皮肤、关节及眼部病变,且这两种疾病均为终身性疾病,目前尚不能治愈,并具有致残性。对此,李明松提醒,当出现不明原因的腹痛、腹泻时,应该警惕是否存在炎症性肠病。
除此之外,他还提醒,炎症性肠病多始发于青少年,但如果治疗得当,可以长期处于缓解状态,可以象正常人一样生长、发育、生育以及学习、工作和生活。因此,炎症性肠病不仅是一个医学难题,而且也是一个社会问题。
消化内镜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炎症性肠病的治疗以内科药物治疗为主,主要的药物包括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生物制剂。当出现肠梗阻、穿孔、中毒性巨结肠及肠道癌变等并发症时,才需要外科治疗。”李明松表示,消化内镜在炎症性肠病的诊断和治疗中也具有重要作用。为明确诊断,应该进行全消化道内镜检查及活检,消化道CTE或MRE检查也是必要的。
不当的饮食可以诱发或加重炎症性肠病
炎症性肠病的治疗除了药物外,饮食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李明松指出,不当的饮食可以诱发或加重炎症性肠病。对此,他提醒炎症性肠病患者的饮食应该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避免辛辣及刺激性食物。此外,具有滋补作用的食物及药物也要避免。除了饮食外,有规律、有节制的生活习惯也有利于炎症性肠病的康复,同时能够减少炎症性肠病的复发。
小编提醒:缺觉或增结肠炎风险睡眠对于身体健康尤为重要,如果总是熬夜睡不好,久而久之可能会影响你的身体健康。
医院的研究发现,睡眠质量影响炎症性肠病的发病。研究者对受试者进行了两年一次的详细问卷调查和随访,并对其中后来确诊为克罗恩病(CD)或溃疡性结肠炎(UC)的患者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位女性中共有例CD和例UC。与通常每天睡7~8小时的女性相比,每天睡眠少于6小时或多于9小时的女性患UC的风险更高。
溃疡性结肠炎不是普通炎症,其病十分复杂。每年死于癌变的患者逐步上升,然而更多的结肠炎患者却没有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以为便秘、腹泻、肠鸣、腹痛,吃点消炎药很快就好,但忘了铲除肠炎根源,最终导致病情反复发作由轻变重,久治不愈。更有5%的结肠炎患者最终癌变,留下终生遗憾,希望引起患者高度重视。(来源:老年报)
炎症性肠病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这两种疾病可能与肠道微生态菌种紊乱有关,国外观察非致病性酵母菌对克罗恩病的治疗作用,对临床缓解的32例患者只用5-氨基水杨酸或5-氨基水杨酸酸加用酵母菌只靠6个月,结果显示,单独使用5-氨基水杨酸复发率为37.5%,而与微生态制剂何用的患者中克罗恩病的复发率仅为6.25%,提示微生态制剂可作为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维持治疗,另一途径在缓解期给予患者口服微生态制剂(如高博特盐水瓶),可与5-氨基水杨酸一样起到防止溃疡性结肠炎的复发效果。
——摘自《肠道微生态制剂与消化道疾病的防治》P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