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疾病症状
治疗疾病
疾病后遗症
疾病诊断
预防疾病
疾病饮食

母子一体化10:断奶应激对仔猪生长和母猪

母子一体化10:断奶应激对仔猪生长和母猪

母子一体化10:

断奶应激对仔猪生长和母猪繁殖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母子一体化系列资料分享集10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畜牧健康养殖中心主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印遇龙年提出“母子一体化”概念,认为“专业母猪料是母猪营养和饲养研究领域新成果的集中体现,母仔一体化系统营养综合效应理论成果对母猪繁殖阶段、关键营养参数、精细化管理、功能化干预模式进行科学集成,符合当前母猪营养的实际需求,而且对我们的仔猪的生产也非常重要”。

母猪在不同生理阶段对营养需要的差异性更大、营养管理的灵活性更小,必须更加精细化、精准化来配置均衡营养饲料。其不同生理阶段对氨基酸、维生素、脂肪酸、矿物质以及各种功能性因子的需求更加苛刻。

根据母猪繁殖生理、母猪繁殖病理、胎儿生长发育、母仔关系、饲养管理、动物营养、饲料工艺、生产环控等特点,现代杂交瘦肉性母猪必须“阶段细分、整体连贯”,即阶段精细、精准、专业饲喂;过渡自然、有机、整体优化。

断奶应激对仔猪生长和母猪繁殖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张莹,孙景童,张敏,金英海

(延边大学农学院,吉林延吉)

摘要:主要阐述了伴随断奶日龄出现的断奶应激对仔猪生长过程的影响,以及早期断奶对母猪繁殖性能等方面的影响。并就早期断奶技术在降低仔猪断奶应激、改善母猪生产能力、提高养猪生产效益方面所起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断奶应激;断奶日龄;仔猪;母猪

随着养猪规模的扩大,仔猪的更早断奶不仅有助于养殖效率的提高,也有助于养猪场经济效益的提高。我国养猪场从传统的仔猪60日龄断奶逐渐变为35、28或21日龄左右断奶,有的奶日龄甚至更低。断奶日龄越早,断奶后仔猪在生理、饲料营养、饲养环境等综合应激下,造成生长缓慢、高腹泻率甚至死亡的可能性就越大,而且还会严重影响到育肥阶段仔猪的生长发育[1]。降低仔猪的断奶日龄已成为提高母猪繁殖效率的关键性措施,但是通过降低断奶日龄来缩短母猪的泌乳期,从而增加年产仔数的方法并不是绝对有益的。当断奶日龄低于一定期限时,母猪的繁殖能力将会向低谷发展,比如在极短时期之内断奶,母猪的繁殖寿命将大打折扣。对于我国而言,由于工厂化养猪企业的生产工艺和饲养管理水平相对落后,许多养猪场都存在着断奶日龄较长的问题,国内针对不同断奶日龄对断奶仔猪的行为和母猪生产力影响方面的研究还有很多空白。为此,有必要结合国内外专家与学者的研究,探讨不同断奶日龄产生的断奶应激对仔猪早期生长发育、健康状况等的影响,以及早期断奶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从而为今后缓和、防治断奶应激做好前期准备。

1断奶应激是影响仔猪健康和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

1.1断奶应激对仔猪健康状况的影响

相对于仔猪而言,断奶应激所对应的并不仅仅是没有母乳,更重要的是要适应环境。仔猪早期断奶时,其出生日期较短,相对应的免疫能力、消化能力以及体温调节能力等均未成熟,新环境将会对仔猪的生理以及心理两方面造成极大的影响。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一种断奶后应激综合征就是腹泻,其发病机理争论颇大,众说纷纭,但普遍认为导致仔猪腹泻的直接原因是断奶应激,病原微生物感染是仔猪腹泻的继发性因素[2],其中以大肠杆菌为主。也有报道表明,仔猪断奶死亡率约为2.4%,其中约70%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养殖户通常将仔猪的断奶时间控制在28~60d之间,并且随着断奶日龄的增长,仔猪的发病率会有所下降,对于仔猪断奶期间发病率最高的腹泻而言,其持续时间以及影响程度均会有所下降,然而断奶日龄与仔猪死亡率之间并没有较为直接的关系。断奶应激通常导致仔猪在断奶后的7~14d出现生长减缓或者停滞的现象。大量试验表明,补偿性增重并不适用于仔猪,所以断奶之后仔猪7~14d的生产性能与上市日龄等直接相关[3]。

断奶后会产生很多应激性疾病,断奶日龄的减少通常伴随着各种应激性疾病发病率的提高,当断奶日龄低于一定期限时,应激性疾病的发生率最高将会达到73.19%,死亡率更是高达8.13%。作为发病率最高的腹泻而言,其在发病案例中的比例高达49.23%,死亡率高达5.12%;水肿病的发病率仅仅占2.58%,但是其死亡率却高达%,这是极为需要重视的;僵猪综合征和咬尾咬耳综合征分别占3.6%和17.53%,这2种病情的死亡率均低于0.5%。其实断奶综合征并不仅仅表现在早期断奶的仔猪身上,按照传统时期断奶的仔猪同样面临着断奶综合征的困扰[4]。

1.2断奶应激对仔猪生长发育的影响

针对断奶应激对于仔猪生长发育的影响,相关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研究方式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研究对象通常选择断奶日龄为2、3、4、5周4个阶段的仔猪,研究期限通常为断奶之后50~60d的生长期,研究指标一般采取粪便指标、血液指标、消化指标以及免疫指标等,通过对指标的研究分析确认最佳的断奶日龄。然而在研究中,学者们发现猪的品种、生长气候、出生体重、食物质量、管理水平、生长环境、区域差异等因素均对研究指标有所影响,且影响相对较大,因此,学者们的研究成果一直无法达成统一。研究中较为统一的成果表明,仔猪在断奶之后的7d之内,进食量以及增重均有增长缓慢的现象;在断奶后7~14d时,仔猪的胰腺以及胃功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其肝脏的生长却较为缓慢。周芬等[3]针对23日龄和28日龄断奶的仔猪生长情况进行比较研究,发现28日龄断奶的仔猪日进食量以及增重量均高于23日龄断奶的仔猪,并且28日龄断奶的仔猪出现断奶应激的可能性较低。陈平光等[5]研究发现,28日龄断奶的仔猪以及18日龄断奶的仔猪均出现进食量以及增重量缓慢的现象,只是28日龄的仔猪并不明显,当两者均达到42日龄时,进食量以及增重量基本相同。李凯年等[6]通过从断奶日龄对仔猪和母猪的影响以及经济效益等方面分析出仔猪最佳的断奶日龄为28d。张建生等[7]通过试验发现,仔猪在25~60日龄之间断奶时效果最佳,其肠胃消化功能等均会有所提高,有益于保证仔猪后期生长发育,从而提高了肉猪生产的经济效益。

1.3断奶应激对仔猪消化功能的影响

断奶应激会使仔猪胃内pH值升高,消化固体饲料有一定的难度,其原因是断奶后的仔猪因不再吮乳而使胃内乳酸含量减少,再加上受到摄入的饲料中较强酸性物质的影响,导致其断奶后胃液的pH值升高。据报道,早期断奶仔猪无论在断奶后采食何种日粮,胃液的pH值都会上升到5.5以上[8]杨琳等[9]研究表明,断奶应激导致仔猪胃食糜pH值上升后,再恢复到正常的时间需要1~3周,并且随着断奶日龄的缩短,恢复到正常值的时间就会延长。早期断奶的仔猪胃液的pH值过高会影响多种消化酶(胃蛋白酶、凝乳酶及乳糖酶等)的活性减弱,使得饲料中各种养分的消化利用率降低。同时,胃酸分泌不足还会反馈性地引起胃的排空速度加快,使得未充分消化的饲料进入消化道,导致肠道中未被消化的蛋白质等内容物腐败分解刺激肠壁,使仔猪发生消化不良和腹泻等现象。

仔猪断奶后其消化酶活性有所下降,乳糖酶活性和含量随着哺乳量的减少而呈下降趋势,其他消化酶的增长速度也有所下降。周芬等[3]报道,仔猪空肠食糜消化酶活性会随着断奶而有所下降,胰蛋白酶会在断奶后14d时再一次恢复到之前的活性并有所超越,然而脂肪酶以及淀粉酶的活性并不能恢复。

断奶会破坏仔猪肠道菌群系统,并使肠道大肠杆菌、链球菌、肠杆菌等有害菌大量存在,甚至成为优势菌,进而导致腹泻。断奶仔猪因胃酸和消化酶分泌不足以及肠道黏膜被某些饲料成分或病毒损伤,造成大肠杆菌能通过胃而入侵消化道,并在消化道定殖繁殖,从而导致微生态菌群系统失控。张振斌等[10]研究表明,断奶后仔猪粪便中的大肠杆菌数量会在断奶后的第6天增加5.4%,乳酸杆菌数量会在断奶后的第9天下降14.3%。

1.4断奶应激对仔猪免疫性能的影响

大量研究表明,部分刚出生的仔猪并不具有主动免疫功能,而是通过母乳获取抗体(主要是IgG和IgA抗体),之后仔猪将会慢慢形成主动免疫机能。通过比较可以发现,14~21日龄断奶的仔猪免疫力以及抗病力较差,35日龄以上断奶的仔猪免疫能力以及抗病能力与自然哺乳的仔猪相比基本没有区别。丁洪涛等[11]研究发现,断奶日龄少于28d的仔猪在不采取一定的护理以及营养措施的基础上,其免疫能力以及抗病能力均会受到严重阻碍,即使达到45日龄时断奶也很难与正常哺乳的仔猪相比。较晚断奶的仔猪,其免疫能力以及抗病能力也会受阻,但相比于断奶较早的仔猪而言程度较轻。通常情况下,断奶较早的仔猪其主动免疫能力会受到一定的抑制,且易出现腹泻等疾病。

2早期断奶对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2.1早期断奶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以母猪每年提供的上市肉猪数以及断奶仔猪数来评定母猪生产性能。虽然通过缩短断奶期以及提高年产胎数的方式可以实现提高母猪年产仔猪数量的目的,但这一措施是有局限性的。试验证明,哺乳期控制在28~45d之间时,母猪的妊娠率、发情率以及配种间隔均会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断奶过早,母猪的繁殖能力会严重下降。试验证明,年产胎数下降、发情间隔期延迟的原因可能是促黄体激素(luteinizinghormone,LH)和促卵泡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hormone,FSH)水平不足、卵泡囊肿等。另外,断奶过早会导致母猪的排卵数、受精率以及胚胎着床率和存活率均有所下降。据美国一所州立大学研究显示,泌乳5~11d断奶的母猪下一胎次的排卵数低于泌乳23~31d断奶的母猪;早期断奶会促使母猪采食量减少,间接地使胚胎存活率受到影响;程伶[12]研究表明,断奶日龄不低于18d对于母猪分娩之后的恢复是较为合适的;将18~23d作为断奶日龄可以提高母猪分娩率;增加仔猪的断奶体重,19日龄以上断奶比较合适。

2.2早期断奶对母猪产仔力的影响

由于母猪在妊娠期会使子宫扩张,在分娩时又会加剧子宫的疲劳,所以,从生理角度来讲,母猪分娩后需要一段时间复原子宫,从而为下一个繁殖周期做准备。有资料表明,母猪在分娩21d以后,子宫才能完全复原,而哺乳会加快子宫的复原;但2周龄前超早期断奶,母猪的子宫并未复原(关于子宫复旧可以参阅《哈白猪子宫复旧的研究》,成都蓄康生物科技批注),也会导致子宫内膜的分化,若想使胚胎着床成功实现,必须使胚胎的分化与到达子宫的时间和子宫内膜分化过程统一,若过早或过迟到达子宫会使胚胎着床率明显降低,造成胚胎存活率下降,进而导致下一胎次的产仔数量减少。程伶[12]研究表明,若想增加母猪产仔数应以20日龄断奶比较理想。Marois等[13]在研究不同断奶日龄对长白母猪发情间隔的影响时发现,断奶日龄低于18d,再发情间隔时间就会缩短,同时下一胎次的产仔数会下降较明显。

3结语

从以上叙述可以看出,养猪场的生产效益会随着仔猪断奶日龄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在我国,不同猪场均应综合考虑各自的养殖环境和饲养水平后再确定适宜的断奶时间,不能盲目追求过早断奶。对于一些条件较优越的猪场可对仔猪实施2~3周龄的断奶时间,而一些环境控制和饲养水平较好的规模化猪场可选择3~4周龄断奶,普通猪场以4~5周龄断奶最为适宜,对于寒冷的北方地区,则是30~40d作为断奶日龄最佳。由于我国养猪场的生产工艺与管理水平与国外相比相对较落后,猪场的疾病预防与环境卫生控制也不是很好,导致仔猪断奶后产生的应激相对较大,且关于断奶日龄的变化对仔猪生长发育以及母猪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还较为欠缺,因此,有必要加大这方面的研究,以确定适合我国不同地区养猪场的生产工艺流程以及仔猪适宜的断奶日龄。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运用仔猪早期断奶隔离饲养技术的四大要素_余海波》、《仔猪早期断奶综合症》、《哈白猪子宫复旧的研究》等。

文章来源群友

哪儿有母猪,哪儿有母猪产程长。

母猪产程长,母猪痛苦,胎儿遭殃,员工辛苦,猪场受损。

母猪产程长是母猪产科疾病的极其重要的根源,是阻碍我国猪业发展的瓶颈。

母猪产程长一直是猪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特别是现代养殖模式下的杂交性母猪场。多年来,国内外许多动保企业、饲料公司、研究机构和大专院校进行了大量研究和实验。

母猪围产期时间短(分娩前后7天)、跨度大(重胎期、分娩、哺乳)、变化快(重胎期时孕激素为主、分娩时催产素为主、产后促乳素为主)、问题多(产程长、产后疲劳、食欲恢复慢、恶露持久、应激氧化),围产期问题是现代养猪模式下杂交瘦肉型母猪十分普遍的问题。

围产期母猪专用饲料是现代母猪阶段细分精细化饲喂的必然趋势,必将打破传统母猪料格局。









































北京治白癜风哪家好
北京治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dvtnw.com/yfjb/1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