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疾病症状
治疗疾病
疾病后遗症
疾病诊断
预防疾病
疾病饮食

关注慢性腹泻

一、慢性腹泻是怎么一回事?

正常人一般每日排便1次,个别人每日排便2-3次或2-3天1次,每日排出粪便的平均重量g--g,含水分60%-75%。腹泻俗称拉肚子,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过g,或含有未消化食物或脓血、粘液。根据病程长短区分急性、慢性:病程2周:急性腹泻;2周-2个月:迁延性腹泻;2月以上:慢性腹泻。那么,慢性腹泻是怎么引起的?一般分为肠源性慢性腹泻;胃源性慢性腹泻;胰源性慢性腹泻;肝胆疾病所致、全身性疾病引起。

正常大便细菌谱中常住菌(普通大肠杆菌、肠球菌)90%,过路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等)10%。芽孢菌、酵母菌属于常住菌,不超过总菌数10%。如过剩菌(包括过路菌、芽孢菌、酵母菌)繁殖显著超过正常(40%以上),引起肠内食物分解紊乱,出现肠道菌群失调症状。肠道菌群失调是慢性腹泻的主要病因:72%的慢性腹泻是原籍菌(原来就生长在该部位的)异常表现,并无外来菌参加。说明大部分的慢性腹泻是由菌群失调引起的。

胃源性慢性腹泻:萎缩性胃炎、胃癌、恶性贫血、胃大部切除术。胰源性慢性腹泻:胰源性吸收不良:慢性胰腺炎、胰腺癌、胰腺广泛切除术后、囊性纤维、VIP瘤。肝胆疾病能导致肝硬化、肝外胆管肿瘤、胆囊切除术后。全身性疾病引起:内分泌代谢障碍疾病如甲亢、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胃泌素瘤、类癌综合征、糖尿病;尿毒症;免疫缺陷如艾滋病等。

二、慢性腹泻有哪些主要表现?

根据排便情况、粪便性状、腹痛部位、伴随症状提示某些引起慢性腹泻的疾病。直肠、乙状结肠病变一般便意频繁,里急后重;如有腹痛,多位于下腹或左下腹,便后可减轻。小肠病变一般无里急后重;小肠吸收不良者,粪呈油腻状,多泡沫,含食物残渣,恶臭;如伴腹痛,多位于脐周或右下腹。脓血便提示炎症性腹泻;脓血仅附于粪便表面,提示直肠或乙状结肠病变;洗肉水样一般为重症溃疡性结肠炎;果酱样大便一般为阿米巴痢疾、升结肠癌;酸臭糊状便提示糖吸收不良;油滴糊状便提示脂肪吸收不良;恶臭大便提示蛋白质消化不良;蛋花样大便一般为伪膜性肠炎;伴发热要注意可能为炎症性肠病、淋巴瘤;伴明显消瘦、营养不良提示小肠吸收不良、胃肠道肿瘤、甲亢;伴皮肤损害、关节炎可能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伴头晕失眠健忘提示肠易激综合征。

三、一旦得了慢性腹泻,应如何明确诊断?

慢性腹泻是临床症状,腹泻病因并非单纯。消化系统本身病变或某些全身性疾病皆可以引起慢性腹泻。慢性腹泻患者应及时就诊,明确诊断。区分器质性、功能性腹泻。医生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常规化验特别是粪便检查进行诊断。如诊断不清楚,进一步X线钡灌肠、肠镜检查。仍无明确结论,根据不同情况选用超声、CT、MRCP、ERCP等影像诊断方法检查胰胆疾病,或进行小肠吸收功能试验、呼气试验、小肠黏膜活检检查小肠吸收情况。长期慢性腹泻,会出现众多不良后果:营养不良及维生素缺乏症感染;中毒性肝炎等。

四、如何预防和治疗慢性腹泻?

1、慢性腹泻的预防

根治急性腹泻;注意饮食卫生,不吃变质、油腻生冷食物,不暴饮暴食;生活规律,避免疲劳、受凉,尤其腹部保暖;心情舒畅,乐观豁达;腹部保健按摩;适当活动锻炼,增强体质;选择一些健脾止泻的食物,如苡仁、山药、大枣、莲肉(去芯)、栗子、芡实、扁豆、茶叶、大蒜、食醋等;少吃容易引起腹泻的食物,如蜂蜜、香蕉、无花果、芝麻、麻油、花生仁、瓜子仁、核桃肉等。

低脂少渣饮食:每天脂肪40g左右;限制植物油,注意烹调方法,以蒸、煮、烩、烧等为主,禁用煎炸、爆炒、滑溜等;可用食物有瘦肉、鸡、虾、鱼、豆制品等;注意少渣饮食,宜进食细挂面、粥、烂等。粗纤维多的食物能刺激肠蠕动,使腹泻加重,当腹泻次数多时最好不吃或尽量少吃蔬菜和水果,可给予鲜果汁、番茄汁以补充维生素。

高蛋白高热能:慢性腹泻病程长,常反复发作,影响食物消化吸收,并造成体内贮存的热能消耗。为改善营养状况,应给予高蛋白高热能饮食,并用逐渐加量的方法,如增加过快,营养素不能完全吸收,反而可能加重胃肠道负担。

禁忌食物:如粗粮、生冷瓜果、冷拌莱等,含粗纤维多的韭菜、芹菜、榨菜等;坚硬不易消化的肉类如火腿、香肠、腌肉等;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烈酒、芥末、辣椒粉,以及肥肉、油酥点心等高脂肪食物。

2、药物治疗

病因治疗:针对不同类型腹泻采取相应治疗;对症治疗:尽量避免选择成瘾性药物;明确病因后应用止泻药物。慢性腹泻的常用药物主要有神经性止泻药,通过增强肠道平滑肌的张力,抑制肠的推进性蠕动,延长其内容物的停留时间而起到止泻作用,适用于因交感神经兴奋导致的腹泻或慢性腹泻。由于疗效确切,很多人一拉肚子就服此药,其实,如果单纯使用易蒙停,不利于炎症的消退,出现水样腹泻且伴随有腹胀、发热等细菌感染症状时不应使用。

3、中医药治疗慢性腹泻

中医认为本病与脾虚的关系最为密切。脾虚失运,水谷不化精微,混浊内生,谷反为滞,水反为湿,混杂而下,并走大肠,而为泄泻。常用中成药:参苓白术丸、资生丸、纯阳正气丸、藿香正气丸、四神丸、附桂八味丸、右归丸、附子理中丸、逍遥丸、良附丸、舒肝丸。

马齿苋:性味酸、寒,为深受群众喜爱的野菜。马齿苋营养相当丰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常食马齿苋,不仅可补充机体的营养素,而且无增高胆固醇之忧。

薏苡仁:苡仁,性味甘、淡、凉。有健脾、补肺、清热、利湿之功效。薏苡仁的营养价值,其中维生素B1含量较高,铁、锌、锰等微量元素也相当高。《本草经疏》对薏苡仁的药用记载“薏苡仁性燥能除湿,味甘能入脾,并补益其脾,还有止泄之功效”。

白扁豆:性味甘、平。《本草纲目》谓其“止泄泻,消暑,暖脾胃,除湿热,止消渴”。《会约医镜》说:扁豆“生用清暑养胃,炒用健脾止泻”。《本草用法研究》中说:“扁豆味甘平而不甜,气清香而不窜,性温和而色微黄,与脾性最合,主治霍乱呕吐、肠鸣泄泻、炎天暑气、酒毒伤胃,为和中益气佳品”。扁豆是可煮粥、煮饭的食品。扁豆含有对人体有影响的植物血凝素和溶血性皂素,需高温方能破坏之,因此食服时必需烧熟煮透。对生扁豆加热不够,食后可发生恶心、呕吐、腹痛、头晕等中毒症状。

茶叶:性味苦、甘、凉。有清头目、除烦渴、化痰,消食等诸多功效。《本草别说》谓茶叶“治伤暑,合醋治泄泻甚效。”茶叶的药理作用主要由其所含的黄嘌呤衍生物(咖啡因及茶碱)所产生,另外尚含大量鞣酸,有收敛、抑菌及维生素P样作用。

山楂:性味酸、甘、微温。山楂为健脾消食的食物,另外,山楂的体外抑菌试验表明,生山楂有很强的抑制福氏痢疾杆菌、宋内氏痢疾杆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及绿脓杆菌的作用。

乌梅:性味酸、平。有敛肺、涩肠、生津、安蛔止痛之功效。现代研究证实,乌梅对肠道致病菌以及呼吸道多处致病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名医别录》谓其“止下痢,好唾口干”。《日华子本草》“除劳,治骨蒸,去烦闷,涩肠止痢”。

糯米:适宜脾虚泄泻者服食,有补中益气止泻的作用。唐代食医孙思邈称:“糯米,脾病宜食,益气止泄”。可用糯米配莲子、大枣、淮山药煮粥,加适量红糖服用。

乌骨鸡:能治脾虚滑泄。《本草纲目》载有一法:“治脾虚滑泄:乌骨母鸡1只,洗净。用豆蔻1两,草果二枚,烧存性,掺入鸡腹内,扎定煮熟,空腹食之”。适用于慢性腹泻体虚消瘦者。

苹果:治疗轻度腹泻和便秘的作用。治疗腹泻时,只吃苹果粉,不吃其他东西,一两天内即可恢复正常。因为苹果中含有鞣酸和有机酸,两者有收敛作用。中国医科大学叶橘良教授曾经称苹果为“整肠止泻剂”,治慢性腹泻:苹果干粉15克,空腹时温水调服,一日2~3次。”

荔枝:补脾益血,又能壮阳益气,故适宜脾虚泄泻和阳虚腹泻之人食用。可用荔枝干果7个,大枣5个,水煎服,治疗脾虚久泻症。《泉州本草》中介绍:“治老人五更泻:荔枝干,每次五粒,春米一把,合煮粥食,连服三次;配加山药或莲子同煮更佳。”

石榴:善治滑泻久泄,适宜慢性腹泻和久泻不愈之人。可用酸石榴适量捣汁饮用,或每日2~3次,每次吃1~2个。石榴皮止泻效果比石榴果实更佳,可用石榴皮15~20克,水煎后加红糖适量,1日2次,饭前服。

芡实:性味甘涩,补脾止泻,适宜脾虚大便泄泻者食用。《食物中药与便方》介绍一法:“慢性泄泻(包括慢性肠结核,五更泄泻等):芡实、莲肉、淮山药、白扁豆等分,磨研成细粉,每次30~60克,加白糖蒸熟作点心吃。”也可单用芡实研粉,每次30克,同粳米早晚煮成稀粥服食。

栗子:养胃健脾止泄泻的作用。明·李时珍曾介绍:“煨栗:胡人内寒,暴泄如注,令食煨栗20~30枚,顿愈。”

莲子:性味甘涩,能补脾涩肠,故适宜脾虚久泻之人食用。选用莲子(去心),芡实(去壳)各60克,鲜荷叶(手掌大)1块,以适量糯米煮粥,亦可加砂糖适量服,对脾虚便溏者尤宜。

肉桂:适宜阳虚型腹泻。肉桂能补元阳、暖脾胃,对阳气不足、腹冷泄泻者尤宜。可用肉桂研末,每日早晚各用2~3克,调入稀粥内服食,或用肉桂3~5克,红糖10~15克,水煎去渣,分2次温服。

山药:功在健脾,适宜脾虚型泄泻者经常服食。据《医学衷中参西录》记载:“一女,五岁,秋日为风寒所束,心中发热,医者不知用辛凉表散,而纯投苦寒之品,致脾胃受伤,大便滑下,食山药粥,旬日而愈。”除煮粥外,常吃山药糊亦宜。叶橘泉老中医也有一法:用山药克,莲子、芡实各克,共研细末,每次以2~3调羹,加白糖适量,蒸熟作点心吃,每日1~2次,连续服用,适宜脾虚腹泻,慢性肠炎,消化及吸收不良者食用。

火腿:适宜久泻者服食。《救生苦海》中有载:“用陈火腿脚爪,白水煮1日,令极烂,连汤一顿食尽”。也可用火腿肉50克,川椒6克,先将火腿切片,加水适量,煎煮成汤,汤沸后入川椒及葱、盐少许,再炖1~2沸,撇去油,乘热食肉饮汤。

4、慢性腹泻食疗方

蒜泥马齿苋

组成:独蒜50克,鲜马齿苋克,黑芝麻15克,白糖13克。

用法:将马齿苋择洗干净,折成小段,用沸水烫透,装盘中,独蒜捣成泥,芝麻炒香捣碎,放入盘中,加精盐、味精、白糖、花椒粉、油、醋拌匀,佐餐食之。

作用:清热止泻;适用于慢性肠炎,腹泻反复不愈。

茴桂黄羊汤

组成:小茴香10克,桂皮5克,生姜10克,黄羊肉克。

用法:将黄羊肉洗净,切成小块,生姜切片,同小茴香、桂皮、精盐、葱、姜、料酒一同入砂锅中,加水适量,炖煮约50分钟,至羊肉熟烂,食肉喝汤。

作用:补中益气,散寒止泻;适用于脾胃虚寒,饮食难以消化,腹泻便溏。

车前山药粥

组成:山药30克,车前子12克。

用法:山药切碎,研成细粉,车前于择去杂质,装入纱布袋内,扎紧袋口,与山药粉一同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用小火煮成粥,可作点心食用。

作用:健脾清热,固肠止泻;适用于慢性肠炎,久而不愈,腹泻反复发作。

四君子蒸鸭

组成:肥鸭1只,党参15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炙草6克。

用法:将肥鸭杀死,去毛及肚肠,洗净,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用纱布包好,放入鸭肚内,整鸭放于大碗中,加葱、姜、料酒、盐、味精、鲜汤,用湿棉纸封住碗口,于笼中蒸至熟,去棉纸、药袋,佐餐食之。

作用:健脾补气;适用于脾虚,消化力弱,大便稀薄。

八宝糯米饭

组成:莲子50克,白扁豆50克,薏米30克,核桃肉30克,桂圆肉30克,青梅20克,大枣20枚,去皮鲜山药克,白砂糖克,糯米克,猪油50克。

用法:将糯米、薏米、白扁豆、莲子洗净后分别入笼中蒸熟,取大碗1个,用猪油10克抹于碗内,再排放青梅、大枣、桂圆肉、核桃仁、莲子,加入糯米饭,入笼中蒸30分钟,取出翻扣于大盘中,再用猪油和白砂糖溶化后浇淋饭上即成,用以佐餐或用正餐。

作用:健脾益胃;适用于脾胃虚弱,经常腹泻。









































试写高考作文丨释小龙nbsp延参法师
保健颈椎是身上最脆弱的地方,送你一套


转载请注明:http://www.dvtnw.com/yfjb/1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