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年即将结束,也意味着年底了,朋友们会一起聚个餐,公司也会举行年会。那避免不了要喝酒,开车的朋友们都知道“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但是生活中有些食物会被测出是酒驾,我们还是要多留意的。
一碗核桃肉蒸蛋,竟把老陈(化名)送上了嘉兴海宁法院的被告席,还令其吃了“牢饭”。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图片来源网络)
今年8月5日下午,老陈像往常一样去公司食堂吃饭,点了酒酿核桃清蒸蛋,一入口,老陈就抱怨这菜口味太过清淡。于是乎,食堂师傅又为他加了些调料。谁知,正是这调料成了导致老陈之后出事的“罪魁祸首”,原来,食堂师傅加的是半斤黄酒,且度数不低,酒精含量达16%。
饭后,老陈在开车回家的路上,被执勤交警拦了下来作例行检查,发现老陈身上有酒气后,遂对其进行呼气式酒精测试。面对测出结果,老陈却傻了眼:血液中乙醇成分含量为mg/ml,已属于醉酒驾驶机动车。
(图片来源网络)
之前福州一名司机因为吃荔枝被查出酒驾。不知道还有印象吗?
(建议在Wi-Fi模式下观看)
“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这句俗话可谓众所周知,然而,有部分市民将对“酒驾”的理解局限于“喝酒”。在这里要提醒广大市民,日常生活中,驾驶前除了不能喝酒,也需要尽量避免过多食用含酒精类食品。
食物类
食物类除了豆腐乳,果啤(配料里有啤酒花)、醉蟹(螺、虾)、啤酒鸭、酒酿圆子、糟鸡(肉),酒心巧克力,等也含有酒精。
(图片来源网络)
中国菜的烹调习惯在烹调过程中加料酒,加得多的话也可能被测出酒驾。很多食品为延长保质期,包装前都会在食物表面喷洒食用酒精。人吃过这些食品后,立刻测试出的数据都会超过限定标准,也就是假性醉酒。所以当我们在食物包装上看到“食用酒精”的标示时,也要注意一下,尽量避免开车前食用。
药品类
除了藿香正气水含有酒精,易被测出“酒驾”。一些注射液也含有乙醇,比如氢化可的松注射液、尼莫地平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尼麦角林注射液、多西他赛等。口服及外用药包括正骨水、十滴水、消咳喘糖浆、口腔清新剂、漱口水等,都易被测出“酒驾”。
水果类
除了荔枝,含糖量高的苹果、香蕉、梨等,如储存不当,也会产生酒精。
喝酒不开车
开车不喝酒
为了您和您家人的幸福
切莫喝酒开车!
素材来源于网络,若有侵犯请联系删除
早期白癜风能治愈吗白癜风治疗要花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