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诊时经常遇到腹泻病人,如果因为吃了不干净的食物而出现的腹泻,几天就好了,这可能就是急性肠炎或痢疾。如果经常性腹泻,久治不愈,医院做个肠镜检查。肠镜报告一般是这样:肠粘膜有充血水肿,肠粘膜糜烂。诊断为“慢性结肠炎”。这种肠镜的诊断没有错,如果治疗效果不明显,就要考虑其他了。肠镜发现的肠粘膜充血、水肿有可能是做肠镜前服泻药刺激所致。糜烂也可能是肠镜进入肠道引起的损伤。慢性结肠炎在慢性腹泻的占比并不高,占比最高的是肠易激综合征。
1概念
肠易激综合征指的是一组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状异常、粘液便等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经检查排除可以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本病是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根据肠易激综合征的特点,大致相当于祖国医学的“腹痛”、“泄泻”、“下痢”、“便秘”等范畴。
2病因病理
神经精神因素:焦虑、抑郁、恐惧、激动及心理变异等因素可导致腹痛、腹泻。
感染因素:细菌性痢疾、阿米巴肠病、肠血吸虫病、肠蛔虫症等感染性肠病患者常在治愈后仍遗留腹痛腹泻。
饮食因素:高蛋白、脂类、过冷、过热和刺激性食物可导致腹泻。
中医认为脾胃虚弱是肠易激综合征发病的病理基础,但其病机主要在于肝脾气机不畅,运化失常,大肠传导失司,日久及肾,形成肝、脾、肾、肠胃诸脏功能失调。忧思恼怒,久郁不解,伤及于肝,肝气不疏,横逆及脾,脾气失和,可形成肝脾不调证。
3临床表现
腹痛 腹部胀痛,嗳气、排气后疼痛减轻,食后或遇寒凉加重,或腹部隐隐作痛,喜温喜按等。
腹泻 腹痛即泻,与情志变化有关;或大便时溏时泄,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增加;或出现五更泻。
疲乏无力,精神萎靡,时轻时重,常因精神因素而加重。
4治疗
一般疗法
饮食治疗 饮食疗法的原则是减少对消化道的不良刺激、避免食物过敏反应和少摄入能在消化道内产气的食品。应避免辛辣、甘、酸、凉、粗糙等刺激性食物。多食易消化、富营养的食品。应避免摄入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应避免大量饮牛奶和摄入大量牛奶制品。少饮碳酸饮料和少吃豆类的食品。
心理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不是器质性疾病,不会演变为其他疾病,主要是消化道运动功能异常,要消除顾虑,提高对治疗的信心。
西医治疗
解痉剂①抗胆碱能药物:多用于腹痛的治疗。目前国内的抗胆碱能药物有颠茄、阿托品、山莨菪碱等、双环胺。②钙通道阻滞剂:常用的有维拉帕米、硝苯吡啶、尼莫地平等,对腹痛和腹泻有一定疗效。③肌松药:美贝维林,又称藜芦胺丁酯,属罂粟碱类。
止泻剂①洛哌丁胺(易蒙停)、芬诺酯(复方苯乙哌啶)。②考来烯(消胆胺)。
抗抑郁药:舒乐安定、舍曲林、黛力新。
内脏止痛剂①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②5-HT3受体拮抗剂:恩丹西酮、格尼西酮。③阿片样受体拮抗剂非多托嗪。
中医辨证
①肝郁脾虚
主证:每因情志怫郁即腹痛肠鸣泄泻,泻后痛减,脘痞胸闷,急躁易怒,嗳气少食。舌边红,苔薄白;脉弦。
治则:疏肝健脾
方剂:痛泻要方加味
药物:炒白术、生白芍、防风、炒陈皮、柴胡、煨木香、炒枳壳、制香附、生甘草。
加减:腹痛甚者,加元胡、川楝子加强止痛作用;嗳气频繁者,加沉香、白蔻仁理气降逆;泄泻加党参、乌梅、木瓜;腹满胀痛,大便秘结或欲便不得者,加槟榔、枳实、大黄顺气导滞,降逆通便;若气滞日久,腹痛有定处,舌紫暗或有瘀点者,加五灵脂、丹参、桃仁、元胡以化瘀止痛。
②寒热错杂
主证:腹中作痛或肠鸣腹泻,便下黏腻不畅,或夹泡沫,或腹泻与便秘交作,烦闷不欲食,脘腹喜暧,口干。舌红苔腻;脉弦滑。
方剂:乌梅丸加减
药物:乌梅、细辛、党参、炒白术、炒川椒、制附子、黄连、炒黄柏、茯苓、炮姜、煨木香、当归、炒白芍、甘草。
加减:少腹疼痛,胀满恶寒者去黄连,加荔枝核、小茴香;胃脘灼热,口苦者去川椒、炮姜、附子,加栀子、吴萸;腹痛加元胡、川楝子;湿邪内阻,腹满后重者去党参、大枣,加厚朴、山楂炭、槟榔、藿香。
③脾胃虚弱
主证:大便时溏时泻,水谷不化,不思饮食,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与刺激性食物大便次数明显增多,上腹部隐隐作痛,面色萎黄,精神疲惫。舌淡苔白;脉缓弱。
方剂:参苓白术散
药物:党参、炒白术、茯苓、白芍、山药、炒扁豆、莲子、薏苡仁、砂仁、炒陈皮、木香、甘草。
加减:久泻不止,脾虚下陷者,加升麻、柴胡、黄芪益气升清;肾阳已衰,寒气内盛者,可加肉桂;黎明泄泻,伴腰膝酸软,形寒肢冷者,加补骨脂、肉豆蔻;腹痛喜按,怯寒便溏者,加干姜、肉桂;脾虚湿盛,加苍术、厚朴、藿香、泽泻。
④食滞肠胃
主证: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伴有不消化之物,脘腹痞满,嗳腐酸臭,不思饮食,舌苔垢浊或厚腻,脉滑。
方剂:保和丸
药物:山楂、神曲、莱菔子、陈皮、半夏、茯苓、连翘。
加减:食滞较重化热,用枳实导滞丸(大黄、枳实、黄芩、黄连、神曲、白术、茯苓、泽泻)。
5.其他
(1)体针:泄泻取足三里、天枢、三阴交。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脾胃虚弱加脾俞、章门;脾肾阳虚加肾俞、命门、关元,也可用灸法;脘痞加公孙;肝郁加肝俞、行间。
(2)耳针疗法:取交感、神门、皮质下、小肠、大肠。每次选用2~3穴,刺激强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宜,留针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
(3)外治法
①蛇床子、吴茱萸,研末敷脐,24小时更换1次,治疗久泻。
②食盐60g炒热,装在布袋内熨肚脐周围,治虚寒腹痛、腹泻。
③胡椒粉填满肚脐,纱布敷盖,隔日更换1次,治疗虚寒泄泻。
④理疗:腹部安放热水袋,可减轻肠痉挛引起的腹痛。这种方法能得到较好的临时效果。腹部按摩,温水沐浴或盆浴、温水游泳、日光浴对本病均有帮助。剧烈腹痛时用温水灌肠,有时可得到迅速而满意的效果。
5预防
让患者了解本病的起因,性质及良好的预后,以解除紧张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避免精神刺激,解除紧张情绪,保持乐观态度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少食多餐。不过饥过饱。腹泻患者应食少渣、易消化、低脂肪,高蛋白食物。对可疑不耐受的食物,如虾、蟹、牛奶、花生等尽量不食,辛辣、冰冻、油腻生冷食物及烟酒要禁忌。
适当参加文体活动,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预防疾病。鼓励病人劳逸结合,可参加适当的工作、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石家庄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北京医院治疗白癜风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