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疾病症状
治疗疾病
疾病后遗症
疾病诊断
预防疾病
疾病饮食

入夏后,我家小宝又开始ldquo拉肚

最近天热

许多家庭开起了空调或风扇

饮食也开始随意起来

这也让不少宝宝肠胃开始“闹脾气”

拉肚子的不少见

急坏了不少家长

为啥我家宝宝又腹泻了

那么,究竟怎样能预防宝宝“闹肚子”

腹泻了又该怎么办?

今儿,国医堂中医小儿体质调理部

给大家送健康指南啦~

什么是小儿腹泻?

腹泻俗称“拉肚子”,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的一种小儿常见病。以2岁以下小儿多见,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两季最为多见。

根据病程长短可将腹泻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

急性腹泻(约占70%):发病急剧,病程在2—3周之内。

慢性腹泻:是指病程在两个月以上或间歇性复发性腹泻,如出现慢性腹泻应及时就医。

腹泻的原因比较复杂,但基本原因不外乎外感、内伤两大因素,病理变化主要在脾胃。接下来,带大家从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角度上,了解一下为什么会发生泄泻?

传统医学角度

1、感受外邪:腹泻的发生与气候有密切的关系。寒湿暑热之邪均可引起腹泻,但又以湿邪为主,因为脾恶湿喜燥、湿困脾阳,运化不健,容易导致脾胃对饮食的消化吸收发生障碍,从而引起腹泻。

2、内伤饮食:由于喂养不当、饥饱无度或饮食不洁导致脾胃损伤,运化食滞,不能腐熟水而引起腹泻。

3、脾胃虚弱:小儿脏腑娇嫩,脾常不足,一旦喂养不当,就会损伤小儿脾胃,使运化功能失调,而导致腹泻。

现代医学角度

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尚未成熟,机体防御能力低:

①胃内酸度低(细菌杀灭能力减弱);

②血液中兔疫球蛋白较低;

③正常肠道菌群对入侵的致病菌有拮抗作用,而新生儿尚未建立或者长期使用抗生素等引起肠道菌群失调。

2.人工喂养:母乳含有许多体液因子,人工喂养的食物及食具易受污染,故易发生感染。

宝宝拉稀=腹泻???

经常有宝妈会问,“我家仔仔这几天拉稀,便便很软,你看看,这样是不是腹泻了?”

宝宝拉稀便便软≠腹泻

其要看宝宝是否腹泻,关键看孩子是否同时出现这两个条件:

1.大便性状的改变

突然稀软的水样便呈淡黄色,如蛋花汤样,或色褐而臭,可有少量粘液。或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

2.次数明显多于前几天(一般要多两到三倍以上)

比如宝宝只是偶尔的便便比较稀软,但并没有增加很多的排便次数;或是次数多,便便却不稀软,这两种情况都不能说宝宝腹泻了。也不需要给孩子吃止泻的药。

温馨提醒

小儿腹泻是很常见,也时常发生的,在治疗的过程中要注意给孩子补液不是止泻,肠道通过蠕动可将致病菌排出体外,止泻药抑制了肠道的蠕动,延缓了排出。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刚开始出现腹泻的情况的时候,家长就需要让孩子口服足够量的液体同时继续喂养,液体可以是糖盐水或者米汤加盐溶液。调节好饮食,轻者不必禁食,有哺乳的母亲可以适当多补充一些水分,可适当减少哺乳的次数,缩短喂乳的时间,停吃牛奶、巧克力等不易消化的食物,可饮用淡盐水、米汤、稀藕粉等。

小儿辅助使用益生菌,通过影响控制肠道运动神经,来促进食物通过肠道。一般分为乳酸菌和双歧杆菌。如果孩子感染了病毒而腹泻,生病早期可以吃一点布拉酵母菌或鼠李乳杆菌。妈咪爱为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也是可以使用的。

小儿脾虚腹泻在用老范志神曲时,可适当加少许盐巴一同食用(有盐的成分即可,不需要喝出咸味)。

小儿腹泻最危险的临床症状是脱水。一般治疗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和营养失衡,如:口服补液盐。

没有任何一种疾病是毫无来由的,腹泻也是一样的,孩子腹泻时,家长们需要认真回顾一下腹泻之前的症状,比如孩子有没有乱吃东西?腹部有没有受凉了?身边又没有其他孩子出现同样症状的?

要提醒大家的是,小儿在服用药物时,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牢记以下四种推拿小手法

在家也可以给孩子做治疗

01

揉天枢

位置:天枢穴在肚脐旁开三横指(宝宝的手指)处,左右各一。

操作:孩子平躺取卧位,妈妈用大拇指的指腹分别按揉两侧天枢穴。点揉-次。

功效:调中和胃、理气健康。

02

上推下七节骨

位置:位于腰骶正中,命门至尾骨端一线。

操作:用拇指或食、中二指指面稍稍用力自下向上推,即称推上七节骨,每次-下。

功效:上推止泻,温阳固涩。

03

揉肚脐

位置:肚脐即神阙穴(肚脐正中)。

操作:用中指端、大鱼际或掌根揉之,称揉脐。或用三指并拢或掌根摩之,称摩脐,1-3分钟。(次数根据宝宝大小调整)。

功效:温阳散寒,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消食导滞。

提示:如果小朋友可以很好的配合,也可以用艾条灸肚脐,15分钟为宜。

日常做好防护,让宝宝远离腹泻

1.只给孩子吃最新鲜的食物,避免食用生冷或隔夜食物。

2.不要觉得某种食物好,就不顾一切的给孩子吃。

3.让孩子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规律的作息。

4.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中医小儿体质调理部

国医堂中医小儿体质调理部以小儿体质保健及健康管理为核心,从小儿自身独特的生理病理特点出发,遵循古法辨证,采用中医外治法调理小儿体质。本部诊疗团队针对临床常见的小儿咳嗽、哮喘、呕吐、流涎、便秘、腹泻、厌食、遗尿、惊风、夜啼、近视、过敏性鼻炎、小儿斜颈、小儿多动症等呼吸、消化、神经系统常见疾病,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医、教、研一体的学科优势,采用小儿推拿、灸疗及药物敷贴等外治方法防治各类小儿常见疾病。

文字整理

五味子

图文编辑

菟丝子

精彩导读

5.12国际护士节

感谢最美的你们,携手共战疫情

精准避坑!产后修复那些“雷”可别再踩啦!

推荐指数:★★★★★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dvtnw.com/zljb/109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