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疾病症状
治疗疾病
疾病后遗症
疾病诊断
预防疾病
疾病饮食

慢性腹泻诊疗浅悟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仍在疯狂地席卷全球,是以各项防疫措施不得松懈,全民务必要做好各项防疫工作,尽早截断传播,把疫情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而后收紧包围范畴,使感染人数逐渐减少,最终趋于零感染。新冠疫苗目前依然还在夜以继日的研发和试验中,在等待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做好防护措施,尽量保持社交距离,尽量不要扎堆聚集,出门在外尽可能地佩戴口罩,认真地做好清洁卫生,注意勤洗手。要注意按时休息,不要熬夜,适当地增加运动,强健体魄,养精蓄锐,使正气充沛!注意饮食忌口,特别是现在炎夏,气血因炎热气候外溢,而致脏腑气血空虚,务必要注意饮食有节,戒除不良饮食习惯!同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因为漫长的抗疫防疫而忧心忡忡,虽然生活因为疫情和洪涝灾害的影响会变得有些艰难,但是只要乐观的面对生活,苦难一定不会压倒我们,苦尽甘来一定不会等待太久!

慢性腹泻是中医脾胃系统常见病之一,俗称久泻,多与脾胃、肝肾密切相关,其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大便稀薄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多数起病缓,变化慢,泻下势缓,泻出量少,反复发作。其发病因素外则为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内伤饮食以及情志失调,脏腑运化失健,临床常分为脾虚型、肝郁型、肾虚型及血瘀型进行论治,常用成方为参苓白术散、痛泻要方、四神丸及膈下逐瘀汤。明代医家李中梓在《医宗必读》中总结治疗久泻九法:“曰淡渗、升提、清凉、疏利、甘缓、酸收、燥脾、温肾、固涩”,基本上囊括了中医治疗本病的概貌。结合“泄泻之本,无不由脾胃”的理论,临床上,凡遇见泄泻之症皆要以调理脾胃为要,健脾和胃始终要贯穿于治疗过程中。临床用药常用炒制之品,譬如煨葛根、煨防风、煨肉豆蔻、煨木香、金银花炭、乌梅炭、炒枳壳、炒白术(或焦白术更佳)、炒苍术、炒车前子、炒鸡内金、炒麦芽(或焦麦芽更佳)、炒神曲(或焦神曲更佳)、炒山楂(或焦山楂更佳)、炒地榆(或地榆炭更佳)、灶心土、姜炒厚朴、炒山药、九制香附、九制何首乌、炒白芍、炒吴茱萸、炒薏苡仁、炒石榴皮、炒柴胡、炒升麻、炒白扁豆、炒乳香、炒蒲黄、醋青皮、醋炒五灵脂、炒陈仓米等,一则炒制缓和药性,缓和中药对脾胃刺激作用,一则炒制增强燥湿之性,一则炒制可以矫味,通过不同炒制媒介改善药性,一则采用麸炒、土炒、醋炒等可以引药到脾胃,增强燥湿收敛、理气止痛之效。

治疗久泻要谨记“不可一味收敛止泻以免闭门留寇,分利水湿不宜过度以免耗气伤津”。临床常常使用茯苓、泽泻、车前、萹蓄、猪苓、木通分利水湿以达到“利小便、实大便”之效用,一旦病情缓解就要及时停用;罂粟壳、五倍子、五味子、诃子肉、石榴皮、赤石脂、乌梅炭、禹余粮、肉豆蔻等收敛止泻药不宜过早使用,以免闭门留邪,虽能一时止泻,少过一时,便有反复。久泻勿忘理气祛风,补气稍佐温阳:常在处方中加用柴胡、防风、升麻、葛根、秦艽等风药,风能胜湿,轻可去实,又可助肝疏泄,使气机条畅,水湿得化;加用炮附子、桂枝、仙灵脾、巴戟天以温振脾肾之阳,使得“肾脏恢复主水、司开阖之功,脾脏恢复运化水湿之效”,水土互助,沃野千里。

清热除湿是治疗泄泻常规疗法,久泻亦不例外,临床上常用白头翁、秦皮、川黄连、马齿苋、苦参、败酱草、鱼腥草、广藿香、辣蓼、白花蛇舌草、土茯苓、椿根皮、地锦草、岗梅根、凤尾草、鬼针草、酢浆草、岗稔根、铁苋菜、藤梨根、白槿花、薏苡仁等清热除湿,以除肠胃湿热。

著名已故国医大师朱良春治疗久泻惯用仙桔汤,药用:仙鹤草30克,桔梗6克,乌梅炭4克,白槿花9克,炒白术9克,广木香5克,生白芍9克,炒槟榔10克,生甘草4克,水煎服,日一剂,早晚温服。功能补脾敛阴、清化湿热,主治久泻(包括慢性菌痢、阿米巴痢疾及慢性结肠炎),经常泄泻,时轻时剧,时作时休,作则腹痛、腹胀,大便溏薄,夹有黏液,间见少许脓血,反复发作,久治不愈者。本方用治阿米巴痢疾时,应另加鸦胆子14粒,去壳分二次吞服;慢性痢疾、慢性结肠炎肝郁脾滞征象较著者,去槟榔,加柴胡4.5克,萆解15克,秦艽9克;腹痛甚者,应加重白芍与甘草用量:白芍15-30克、甘草9-15克;泄泻日久,体虚气弱,而腹胀不显者,去木香、槟榔,加炙升麻4.5克、党参12克、炙芪15克。凡久泻证属脾肾阳虚或为肾阳不振者,则非本方适应证,当以附子理中或四神丸治之。

名医陈苏生治疗久泻惯用四煨汤,药用煨葛根6克,煨防风6克,煨肉果6克,煨木香6克,水煎服,日一剂,早晚温服。功能升清降浊、暖胃和肠,主治慢性结肠炎及慢性阿米巴痢疾,症见腹痛、腹泻,体倦乏力,舌淡苔白腻,脉细。方中葛根入阳明升发脾胃清阳之气,即升清降浊;防风辛以散肝、香以舒脾、风以胜湿;木香行气导滞,平肝和脾,乃“郁者伸之”之意;肉果温中行气,暖胃固肠,即“寒者温之”之谓也。诸药合用,共奏升清辟浊,暖胃和肠之功。若见偏于脾虚者,可合参苓白术散加减;偏于肾阳虚衰者,可合四神丸加减;偏于肝郁乘脾者加郁金、菖蒲、白芍、甘草,柔肝解郁;寒重者加附子、吴茱萸;热重者加黄连;湿重者加苍术、厚朴;腹痛加左金丸;泄泻严重还可适当加石榴皮、诃子等固涩药。总之,还当根据每个病人的寒热虚实等具体不同的情况辨证论,方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中医对于久泻的治疗亦重视综合疗法,不仅仅使用中药内调,还常使用中药填脐及穴位敷贴外治疗法,以及针灸疗法,针刺常用腧穴:天枢、三脘(上脘、中脘、下脘)、关元、章门、长强、足三里、阴陵泉、上巨虚、下巨虚、三阴交、内庭、合谷、内关、八髎穴、背俞穴(脾俞、肝俞、肾俞、胃俞、膈俞、关元俞、大肠俞)等,艾灸百会、神阙、中脘、天枢、关元、足三里、涌泉等。

整肠止泻汤(张学礼):红参片10克,焦白术30克,金银花炭30克,炒车前子30克(包煎),白茯苓30克,煨木香10克,春砂仁6克(捣碎后下),草果仁6克(捣碎后下),炒升麻10克,炒柴胡10克,广藿香15克,炒鸡内金10克,焦神曲30克(包煎),生白芍10克,丁香6克,炙甘草10克,水煎服,日一剂,早晚温服。临证,根据辨证进行加减治疗各型久泻。

张玉龙,中医世家,毕业于安徽中医学院,本科。师从杨俊、杨任民、马俊、周楣声、潘嘉龙、董洪强、马山等国家级名老中医,精于切脉、面诊、舌诊诊断疾病,擅长中药(内治外治)、针灸、推拿、艾灸、刮痧、火罐、刺络放血等综合治疗疾病

擅长治疗:

内科:感冒、咳嗽、哮喘、支气管炎、高血压、糖尿病、中风、心血管疾病、肠胃疾病(腹痛、腹泻、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肠炎、萎缩性胃炎、肠道息肉)、肝胆疾病(急慢性肝炎、胆囊炎、胆道息肉、黄疸)、肾病(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肾盂肾炎等)、顽固性失眠、头痛(偏正头痛、头风、外伤性头痛)、结石及各系统肿瘤调治等。

妇科: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妊娠病(妊娠恶阻、妊娠外感、妊娠高血压、高血糖、妊娠便秘、尿潴留等)、崩漏、妇科炎症、产后病、乳腺病、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多囊卵巢综合症、子宫腺肌症及不孕症等。

儿科:感冒(反复性上呼吸道感染)、咳嗽(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腺炎、腹泻、虫症、小儿厌食症、遗尿、多汗症、湿疹、水痘、小儿多动症等。

男科:遗精、阳痿早泄、前列腺炎、不育、阴囊湿疹、生殖器疱疹等。

五官科:牙痛、口腔炎、鼻炎、咽喉炎、结膜炎、飞蚊症、中耳炎、耳鸣耳聋等。

皮肤科:皮炎、湿疹、黄褐斑、青春痘、带状疱疹、荨麻疹、白癜风、脱发、肥胖症等。

骨伤科: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膝关节炎、痛风、腰扭伤、股骨头坏死、神经痛、落枕、滑膜炎、筋膜炎、肩关节周围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骨质增生及各种痛症等。

坐诊时间:周二至周日坐诊,8:30~18:00坐诊

坐诊

转载请注明:http://www.dvtnw.com/zljb/116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