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十年来,从年的罗马Ⅰ标准到现在的罗马Ⅳ标准,世界权威学术机构相继制定了不同版本的罗马标准以帮助临床医生对功能性胃肠病(FGIDs)的治疗作出有效决策1,但实际上,FGIDs的诊治并未受到高度重视,传统的药物治疗效果并非都尽如人意。
常见的FGIDs包括肠易激综合征(IBS)、功能性便秘(FC)等。随着全球首个鸟苷酸环化酶-C受体激动剂利那洛肽的上市,临床医生又多了一个治疗IBS-C疾病的武器。年9月,中华医学会消化分会胃肠功能性疾病协作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副会长、亚洲神经胃肠病学和动力学会指导委员会常务理事、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消化科主任侯晓华教授接受了丁香园的采访,围绕目前中国FGIDs规范诊疗带来的推动意义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FGIDs:基于症状诊断的功能性疾病
侯晓华教授说,很多医生、患者对FGIDs并不熟悉。FGIDs是一组非器质性消化道紊乱性疾病,以腹痛、恶心呕吐、腹泻便秘、难以排出食物或粪便为特征,但胃镜肠镜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1。FGIDs是由动力紊乱、内脏高敏感、黏膜免疫功能改变、肠道菌群改变、中枢神经系统处理功能异常等因素引起的1。
根据罗马Ⅳ标准,FGIDs按症状区域及特点可分为以下几种疾病:功能性食管疾病(包括功能性烧心、功能性吞咽困难等)、功能性胃十二指肠疾病(包括功能性消化不良、嗳气症等)、功能性肠病2。其中,功能性肠病包括肠易激综合征(IBS)、功能性便秘、功能性腹泻等2。
侯教授指出,FGIDs在临床上非常常见,需结合患者症状并针对性地排除器质性疾病后诊断。比如诊断IBS时,通过问卷调查患者症状,结合罗马标准诊断,对有警报征象的患者,要有针对性地选择进一步检查(如结肠镜)排除器质性疾病。警报征象包括:年龄>40岁、便血、粪便隐血试验阳性、贫血、腹部包块、腹水、发热、体质量减轻、结直肠癌家族史3。
传统药物治疗: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根据排便习惯的改变,可以把IBS分为四个亚型,即便秘型IBS(IBS-C)、腹泻型IBS(IBS-D)、混合型IBS(IBS-M)、未定型IBS(unclassifiedIBS)2。
目前IBS不能治愈,只能对症治疗。如IBS-C给予渗透型泻剂等药物治疗,伴有腹痛症状的患者给予钙离子拮抗剂等解痉药物3。而传统泻剂可能导致电解质失衡、结肠黑变病,加重腹胀和腹痛症状等3,4。IBS的症状缓解在临床上还仍然有一定困难,通过传统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对于IBS-C的治疗,侯晓华教授提到,目前鸟苷酸环化酶-C受体激动剂是新一类的治疗IBS-C药物,这类新药既能增加肠液分泌、缓解患者便秘,又能降低痛觉神经敏感度,缓解腹痛和腹部不适3。侯教授也期待新的治疗方案能够造福中国的广大患者,成为消化科大夫的好帮手。
总结
FGIDs在临床上非常常见,在治疗方面,对症治疗是此类疾病的传统治疗方式。但在治疗过程中,传统的治疗方式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目前已有像利那洛肽这样的新药上市,给了临床医生和患者更多的选择。希望在不久的未来,有更多的药物上市,满足FGIDs患者的治疗需求。
封面来源:站酷海洛Plus
编辑:Vivian
参考文献
1.安婧,刘诗.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Ⅳ诊断标准解读[J].医学新知杂志,(5):-.
2.徐三荣.功能性胃肠道疾病罗马诊断标准的历史变迁及标准Ⅳ[J].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4(3):-.
3.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功能性疾病协作组.中国肠易激综合征专家共识意见(年,上海)[J].中华消化杂志,,36(5):-.
4.俞汀,姜柳琴,林琳.功能性便秘的新认识——罗马Ⅳ标准更新点解读[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2):-.
仅供医疗专业人士进行医学科学交流,不可用于推广目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