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霉菌性拉稀
牛饲喂发霉饲料极易引起霉菌性胃肠炎。病牛精神萎靡,食欲减退,反刍减少甚至停止,持续拉稀,粪便恶臭,混有泡沫、黏液和血液,但体温不升高,使用各种抗菌剂治疗无效。
治疗:每次可灌服0.9%食盐水~毫升,每日2~3次,同时供给新鲜青绿多汁饲料。重者需静注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毫升、VC2~4克。
二、中毒性拉稀
牛饲喂过酸的青贮料、酒糟,易引起瘤胃酸中毒。病牛精神沉郁,结膜呈淡红色,食欲减退甚至废绝,目光呆滞,步态蹒跚,后肢踢腹。严重者卧地不起,磨牙呻吟,肌肉颤抖,呈昏迷以至虚脱状。初期排灰色稀粪,继而转为绿色泡沫状水泻,如不及时治疗最后便血死亡。
治疗:取石灰50~克,加水~毫升,充分搅拌静置沉淀5~10分钟,取上层清液,一次灌服,每日3次,连用2~3天。重症者需静注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毫升。
三、不洁性拉稀
牛由于采食脏物、污水,极易引起细菌性胃肠炎。病牛精神沉郁,体温升高,食欲、反刍减少甚至废绝,持续拉稀,初期排粪如喷射状,后期排粪乏力,粪中混有泡沫、黏液和血液。
治疗:可用大蒜60克,捣碎,加适量水灌服,每日3次;严重时肌注氯霉素,每公斤体重每次5~10毫克,配合内服磺胺嘧啶,首次量每公斤体重0.2克,维持量为0.1克,每日2次。
四、草食性拉稀
牛采食过多的刚萌芽的嫩草或青料,导致胃肠功能失调而引起下泻,粪便稀薄呈青绿色,病牛精神、食欲良好,体温正常。
防治:轻者只需饲喂适量干草或稻草,控制嫩草和青料的采食量,即可康复。重者可取生姜50~75克,捣碎炒熟,加白酒50~毫升,1次灌服,每日3次,连服2~3天可愈,或者直接服用中药止痢散
五、过劳性拉稀
耕牛过冬后体质消瘦,开春后突然负重役,则筋骨和脏腑均易受伤。表现为整日卧地,疲惫乏力,食欲减少或废绝,长期持续拉稀,粪中混有泡沫、黏液和血液,但体温不升高。
防治:可取苏木50~75克,水煎温,加入切碎的鲜铁树叶50~75克,1次灌服,每日3次,连服3~5天可愈。
止痢散——清热解毒、化湿止痢、家禽肠毒综合征、仔猪黄白痢、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疾病防治止痢散清热解毒、化湿止痢、家禽肠毒综合征、仔猪黄白痢、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疾病防治白头翁、穿心莲、大青叶、雄黄、藿香、滑石等。
本品为浅棕红色的粉末;气香、味苦、微苦。
清热解毒,化湿止痢。
1、主治禽类各种肠道感染性疾病。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白痢、雏禽脐炎、拉黄绿色稀便、血便、肠毒综合症、过料为主的慢性习惯性腹泻等病症;肉禽、蛋禽采食功能下降、蛋壳质量下降,体质消瘦,羽毛倒立,无光等病症。鸭传染性浆膜炎、腹泻等,同时对禽不明原因造成的水样腹泻有显著疗效。
2、猪各种泄泻为主要症状肠炎、腹泻、脓痢、仔猪血痢、白痢、黄痢及乳糜样和黄绿色的下痢疗效显著。且对过奶母猪有好疗效。使用本品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并对猪的圆环病毒和蓝耳病、副伤寒、肠胃病等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1、各种病毒和细菌引起的腹泻、拉稀、黄白绿稀便、无名水泻、久痢不止。
2、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绿脓杆菌、魏氏杆菌等引起的心包炎、肝周炎、腹膜炎等。
3、肠毒综合症、梭菌、真菌、白念珠菌、厌氧菌等引起的肠道出血、肠粘膜脱落,肠道变黑形成坏死性肠炎、拉稀、粪便不成形、拉未消化饲料粪便或酱红色和烂西红柿样异常粪便。
4、仔猪黄、白、红痢和细菌性、病毒性肠炎等有好疗效。
g/袋*20袋/件
拌料:均匀拌于饲料中,本品g,拌料kg;治疗加倍使用,效果更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