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是一种症状,表现为排便困难和(或)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出困难、排便不尽感、肛门直肠堵塞感、排便费时。排便次数减少则指每周排便少于3次。慢性便秘的病程至少为6个月。
那引起便秘的原因有哪些呢?
包括功能性、器质性和药物性因素。功能性便秘主要由胃肠功能紊乱所致;器质性疾病主要包括代谢性疾病、神经源性疾病、结肠原发疾病(如结肠癌)等。药物性便秘主要由阿片类药、钙拮抗剂、抗抑郁药、抗组胺药、解痉药等诱发。
便秘的治疗1、医院就诊一般在便秘治疗中,切不可滥用泻药,一味地应用泻药,可能会掩盖或延误病情,医院就医,明确病因,排除其他器质性病变。
2、饮食调节排除器质性病变和功能性病变后,科通过饮食调节,饮食上要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谷类、蔬菜、水果等。每天摄入1.5L~2.0L水,会增强膳食纤维的通便作用。
3、规律运动规律的体育运动可缩短肠道传输时间,利于通便;有氧运动如步行、跑步、游泳等,对改善便秘也有效。
4、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大部分人群的排便行为在早晨,男性一般在上午7时~8时,女性则较男性晚一个小时左右。建议便秘患者在晨起和餐后两小时内尝试排便。另外,相比坐位,蹲位更有助于排便,建议使用坐便的家庭,在脚下垫小凳以达到蹲位效果。
5、遵医正确用药治疗便秘的药物有容积性泻剂、渗透性泻剂、刺激性泻剂等。其中容积性泻剂和渗透性泻剂主要用于轻、中度便秘患者。刺激性泻剂可以短期、间断使用,作为补救性措施。常见的容积性泻剂包括欧车前、聚卡波非钙和麦麸(代表药:小麦纤维素颗粒)等。这类药物主要通过滞留粪便中的水分,增加粪便含水量和粪便体积,起到通便作用,安全性较好,但潜在的不良反应也包括腹胀、食管梗阻、结肠梗阻,以及钙和铁吸收不良。因此,建议患者在服用容积性泻剂的同时应摄入足够水分。渗透性泻剂是另一类常用泻剂,代表药物主要包括聚乙二醇(如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IV、聚乙二醇散等)和不被吸收的糖类(如乳果糖)。它们主要通过在肠内形成高渗状态,吸收水分,增加粪便体积,从而刺激肠道蠕动发挥作用。聚乙二醇和乳果糖安全性均较好,目前认为可用于便秘的长期治疗。刺激性泻剂主要包括比沙可啶、酚酞、蓖麻油、番泻叶等药物。该类药物主要作用于肠神经系统,可增强肠道动力和刺激肠道分泌,有效缓解便秘相关症状,但长期使用易出现药物依赖、吸收不良和电解质紊乱,损害患者的肠神经系统而导致结肠动力减弱,甚至引起结肠黑变病。因此,仅用于短期补救性治疗。
6、微生态制剂的应用:微生态制剂包括益生菌、益生元和合生元,其中仅益生菌制剂有药品,其他两种多为保健品或食品。益生菌是指摄入足够数量后,能对宿主起有益健康作用的活的微生物。治疗慢性便秘常用的益生菌主要是双歧杆菌属和乳酸杆菌属(代表药: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等)。
7、特殊人群
儿童儿童便秘大多以功能性便秘为主,治疗上家庭干预与药物治疗同样重要,应合理膳食,充足饮水,适当运动,养成排便习惯。药物治疗上可选用聚乙二醇、乳果糖,容积性泻药也证实有效且耐受性良好。
孕妇有研究由于孕激素的作用,胃肠蠕动减慢,饮食及生活改变等因素致妊娠期便秘的发生率高达40%。一方面,建议患者改变生活方式;另一方面,聚乙二醇、乳果糖、容积性泻剂的安全性好,作用缓和,对胎儿无不良影响,可作为妊娠期便秘的首选。
老人老人膳食纤维摄入过少、运动量过少,合并慢性疾病及多种药物联合使用,是引起老年人便秘的主要原因。老年人便秘治疗应先增加膳食纤维和水分摄入、合理运动,尽量停用引起便秘的药物。药物治疗可首选容积性泻剂和渗透性泻剂,如聚乙二醇、乳果糖。对病情严重的患者,可短期、适量应用刺激性泻剂,或合用灌肠剂或栓剂。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