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特点:
常见病种
病毒(胃肠炎TGEV、猪流行性腹泻PEDV、轮状病毒RV,博卡病毒、伪狂犬病毒PTV、)
继发原因
寄生虫(球虫、蠕虫)
细菌(胞内劳森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猪痢疾密螺旋体、魏氏梭菌C型
真菌
电镜下的传染性腹泻病毒
电镜下的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病料检测结果个发病猪场?TGEV检出率为29.19%(/)?PEDV检出率为73.76%(/)?RV检出率为6.79%(30/)??TGEV5.04%(6/)?PEDV39.5%(47/)?RV1.68%(2/)?
仔猪病毒性腹泻的病因主要是胃肠炎病毒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现在普遍认为是猪流行性腹泻(PEDV)的变异毒株,在中国还有轮状病毒
目前将PEDV分为3个群,发病的变异毒株与现用的疫苗毒株不是同一个群,因而导致免疫效力不高。
临床危害;?三种病毒在猪群不同阶段呈现不同程度的危害?母猪群和肥猪群主要表现食欲减退,肚胀,腹泻等症状,?哺乳仔猪和保育猪表现呕吐,发热,水泄,脱水,高死亡率等
?传染性胃肠炎TGE又称幼猪的胃肠炎,是一种高度接触传染性,以呕吐、严重腹泻、脱水,致两周龄内仔猪高死亡率为特征的病毒性传染病。?TGE病毒属于冠状病毒
病毒属?有双层膜,外膜覆有花瓣样突起?病毒核酸为单股RNA,
TGE病毒对乙醚、氯仿、去氧胆酸钠、次氯酸盐、氢氧化钠、甲醛、碘、碳酸以及季铵化合物等敏感不耐光照,粪便中的病毒在阳光下6小时失去活性
病毒耐酸,强毒在pH2时仍然稳定,病毒不能在腐败的组织中存活。
流行性腹泻是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疾病,以水泻、脱水为特征,主要发生在冬季
2周龄以内的仔猪感染后12-24小时会出现呕吐,继而出现严重的水样或糊状腹泻,粪便呈黄色,常夹有未消化的凝乳块,恶臭,体重迅速下降,仔猪明显脱水,发病2-7天死亡,死亡率达%;
断乳猪感染后2-4天发病,表现水泻,在5-8天后腹泻停止,极少死亡,但体重下降,常表现发育不良,成为僵猪。
有些母猪会体温升高,泌乳停止,呕吐、食欲不振,有些哺乳母猪不表现临诊症状。
病毒对初生仔猪危害
虽然仔猪能从免疫后或从母猪乳汁中获得被动免疫,但受到时间和免疫能力的限制
当病毒感染力超过猪的免疫力时,猪将会受到感染。所以TGE病毒能长期存在于这些猪群中,呈周期性流
初生小猪如果三天内出现拉稀,这类情况垂直传播的可能性很大,多为哺乳母猪奶水的带毒排毒。
?病毒扩散呈亚临床症状的猪场,如育肥猪场或不断有新生仔猪的猪场,TGE病毒可持续存在于这些猪场,一旦到了发病的适应季节,即可引起本病的爆发。
?狗猫、狐狸、燕八哥、苍蝇等带毒、排毒、机械的传播本病;?病猪通过鼻内分泌物、粪便、乳汁排毒?业已证明,血液和屠宰后的废弃物可将TGE病毒传入猪群。
临床防治困难
?1.返饲:效果难说,散毒?2.经典疫苗免疫:效果不佳,针对性不好?3.分离变异病毒制备疫苗免疫:预先确诊,效果好成本高4.近两年,三元母猪盛行隐性带毒母猪增多,临床流行复杂化
临床防治失败原因:
1.从猪群问题;母猪带毒:带PEDV/其他;种猪性能:三元混二元
后备猪无训化2.环境载毒量;一点式饲养;环消不达标;周边猪场拖累
3.母源抗体不足或排毒;肠道功能失调
立足综合防控;1.加强管理2.疫苗防控3.中西药针对治疗
如何做:1基础免疫和管理要加强:?做好基础免疫:猪瘟伪狂犬蓝耳圆环口蹄疫?后备驯化:天天天?经产:一年三次普免产前40天和20天分别加免?仔猪普免?严格的生物消毒和猪群净化
腹泻类疾病的中医防治原则;
整体调节防重于治辨证施药指导组方用药,个体治疗精准促进快速痊愈。
2.治疗方案是关键:?胃流二联病毒和轮状病毒:初期为湿热下泻湿热型:流二联病毒和轮状病毒,痢疾,回肠炎副伤寒?诊断:1,触:体温略高39.5度。?2,望:不食,里急后重,呕吐?3,闻:粪便腥臭,呈黄红,黑,绿色!
?治疗方案安利肽2公斤+内毒清2公斤+四黄颗粒1公斤十新霉素1公斤拌料1吨连用5到7天?:
肌注治疗:干扰素/聚肌胞十博落回针?配合阿托品/山莨菪碱()针?用量遵循产品使用说明
脱水衰竭肌注方案:樟脑针/黄芪多糖针
十复合B针
适当配合头孢/庆大霉素
总结:
理念: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综合防治
思路:环境控制与饲养管理是基础,疫苗与药物预防是手段,诊断与监测是保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