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宝妈发现宝宝老是腹泻拉稀,看着也没什么其它症状,吃得下睡得着玩得欢。起初以为只是吃坏肚子或者着凉了,但是一两周还不停,去医院检查一看,竟然是因为乳糖不耐受。
这时候爸爸妈妈们往往会感觉不知所措。都说亚洲人很多都有先天的乳糖不耐受,难道我的宝宝也是这样吗?喝奶的宝宝成了喝奶困难户,该如何是好?
遇到乳糖不耐受宝宝,可真是遇到了喂养的难题。不过不要紧,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乳糖不耐受怎么判断,又该如何应对。
(图片源自网络)
一:为什么宝宝会发生乳糖不耐受?
乳糖是存在于牛奶和其他奶制品中的主要糖类,乳糖不耐受是由于乳糖酶分泌少,不能完全消化分解母乳或牛乳中的乳糖所引起的非感染性腹泻,又称乳糖酶缺乏症。
乳糖酶缺乏,也是乳糖不耐受,其实是广泛存在的,只是大部分人群不出现症状,但在以乳汁为主要饮食的新生儿及婴幼儿中常发生乳糖不耐受。
宝宝无法产生足够的消化乳糖所需的乳糖酶,未经消化的乳糖停留在肠道里,就会造成胃肠问题,使宝宝出现腹泻、腹胀、肠鸣、腹痛等症状,对宝宝的健康发育有一定的影响。
(图片源自网络)
二:宝宝属于那一种乳糖不耐受?
乳糖不耐受主要有三种类型,知道了宝宝属于哪一种乳糖不耐症,才能对症下药,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图片源自网络)
1、先天性乳糖酶缺乏。
顾名思义,先天性乳糖不耐受是由于乳糖酶先天性缺乏或活性不足引起,主要与遗传有关,我国新生儿的乳糖不耐受多属于此类。
由于酶缺乏的量和活性程度因人而异,所以症状的轻重也不一样,爸爸妈妈要观察自己孩子的情况来判断如何应对。
(图片源自网络)
2、继发性乳糖酶缺乏
导致继发性乳糖酶缺乏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感染性腹泻,乳糜泻,营养不良等等,往往适当的调养一阵就会好转。
不少新生儿和早产儿在新生儿期由于肠黏膜发育不够成熟以及乳糖酶活性暂时低下,对乳糖暂时不耐受,排便次数多,待活性正常后次数就会减少直至正常。
(图片源自网络)
3、原发性乳糖酶缺乏
表现为随年龄增长乳糖酶活性逐渐下降直至消失,引起乳糖不耐受或乳糖吸收不良,亚洲人比较常见的是在7—8岁年龄段的发现有这种症状。
(图片源自网络)
三:怎么判断宝宝是乳糖不耐受,
而不是单纯的腹泻?
婴幼儿乳糖不耐的常见症状为腹泻,临床表现为大便是黄色稀便,带泡沫及酸臭味。幼童以腹部不适,腹胀为多见。去乳糖饮食后数天腹泻症状消失。
TIPS:如何与由轮状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肠炎区别?
肠炎:起病急,症状重,常伴发热,大便有黏液,可能带脓血,大便镜检下检查有脓细胞和红细胞;
乳糖不耐受:腹泻起病缓慢、不发热、大便糊状,镜检阴性,而还原糖阳性。
妈妈还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观察宝宝的症状:
宝宝的便便是否为黄色或青绿色稀糊便
宝宝便便是否蛋花样,水便分离;
宝宝便便里是否泡沫多
宝宝便便里是否有奶瓣奶块;
宝宝是否容易一尿尿就排便
宝宝腹内是否有咕噜噜的肠鸣音及腹胀;
宝宝是否多屁;
宝宝口腔是否有酸臭味。
如果以上症状多数符合,则说明宝宝很有可能患有乳糖不耐受。
(图片源自网络)
四:宝宝乳糖不耐受该如何应对?
在明确了宝宝是乳糖不耐受之后,爸爸妈妈该怎么办呢?其实也不用过于紧张,按照以下两个方法来解决宝宝的问题即可。
1、症状较轻的宝宝:少量多次喂奶或吃替代物
妈妈可以采取少量多次的方法来喂养宝宝,一次不超过50毫升为宜,这样可以让宝宝逐渐适应乳制品。每天多喝几次,加起来仍然可达到宝宝必需的奶量,通过这种方法改善乳糖不耐受的情况。
对于1岁以上的宝宝,家长可以用豆浆、酸奶等代替乳制品并与其他食物一起食用,比如肉类、脂肪类食物,可减轻或避免出现乳糖不耐受症状。
(图片源自网络)
2、症状较重的宝宝:喝少乳糖或无乳糖奶粉
如果是6个月以内宝宝,还不能添加其他辅食,可以选择低乳糖或无乳糖奶粉来喂养宝宝,这种奶粉也叫腹泻奶粉,能够有效避免宝宝乳糖不耐受导致的拉肚子。
羊奶中的乳糖含量比较低,也比较适合乳糖不耐受的宝宝。
无乳糖奶粉在蛋白质等营养成分上尽量模仿接近母乳,但是缺乏了宝宝成长需要的乳糖,是不利于宝宝的生长发育的,不宜长期食用,腹泻好了之后还是要慢慢过渡到普通奶粉。
(图片源自网络)
如果经过以上方法并不能缓解乳糖不耐受的症状,家长可以在宝宝喝奶前或喝奶过程中给宝宝加服乳糖酶。
一般情况下,经过1~3周左右,宝宝肠道中的乳糖酶就会逐渐增多,乳糖不耐受导致的腹泻症状自然也就会消失了。
结语:
宝宝的消化系统功能不如我们成人完善,很容易就会出现乳糖不耐受的情况。所以如果宝宝出现了上述腹泻现象,妈妈们就要在给宝宝挑选乳制品和喂养宝宝的时候格外注意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