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油木,中药材名。别名:青香木、梅江。为漆树科紫油木PistaciaweinmannifoliaPoiss.的嫩叶尖。具有清热解毒,收敛止血的功效。主治痢疾,肠炎,腹泻,外伤出血,疮疡湿疹。”
性味归经
味微苦、涩,性凉。
01
—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解毒,收敛止血。
主治
痢疾,肠炎,腹泻,外伤出血,疮疡湿疹。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煎水洗。
相关论述
1、《四川常用中草药》:“行气止痛。治腹痛,下泻,赤痢,足部裂口等症。”
2、《云南中草药》:“清热解毒。主治痢疾,肠炎,腹泻,疮疡,湿疹,风疹,食积。"
02
—
临床应用
附注
紫柚木的树皮亦供药用,名紫油木皮。味涩、微苦,性凉。功能收敛止血,主治外伤出血。外用:适量,研末撒。
03
—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春季采收嫩叶尖,鲜用或晒干。
04
—
药材鉴别
鉴别区分
紫油木是市场上常见的冒充黄花梨的木材之一,对于刚刚接触黄花梨的朋友而言,有效鉴别区分开黄花梨与紫油木是非常必要的,要不然真会经常被商家们药的!
紫油木在木质构造上有什么特点呢?
一、木材宏观构造:散孔材,边材黄褐色至浅红褐色,心材暗红褐色,久露空中转深呈紫红色或黑褐色,常具黑色纵向条纹。木材具光泽。管孔略多,在放大镜下可见。心材管孔内侵填体丰富。轴向薄壁组织在放大镜下可见,傍管状。
二、木材微观构造:单管孔及径列复管孔(多数2~5个),导管内侵填体及晶体丰富,小导管具螺纹加厚。单穿孔,管间纹孔式互列。轴向薄壁组织环管状。木射线非叠生,单列射线少,高常为2~7细胞。多列射线宽2~4细胞,高常为8~15细胞。射线组织异形Ⅲ、Ⅱ型。胞间道正常者径向可见,位于射线中部。
三、材性和用途:气干密度0.82~1.00g/cm3,结构细;纹理斜,重而硬;强度较大,加工较难;天然耐腐蚀性强,并抗蚁蛀;油漆效果很好;颜色线条多变,具丰富花纹。制成家具色泽优美,线条流畅,鬼脸纹多处可见,因而被东南亚及广西南部地区广泛称为“越南黄花梨”,是商家仿冒降香黄檀(海南黄花梨)的常用木材。
05
—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漆树科紫油木。
形态特征
紫油木、又名清香木、昆明乌木、子油树、清香树、香叶树、细叶楷木。灌木或小乔木,高2-8米,稀达10-15米;树皮灰色,小枝具棕色皮孔,幼枝被灰黄色微柔毛。偶数羽状复叶互生,有小叶4-9对,叶轴具狭翅,上面具槽,被灰色微柔毛,叶柄被微柔毛;小叶革质,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较小,长1.3-3.5厘米,宽0.8-1.5厘米,稀较大(5×1.8厘米),先端微缺,具芒刺状硬尖头,基部略不对称,阔楔形,全缘,略背卷,两面中脉上被极细微柔毛,侧脉在叶面微凹,在叶背明显突起;小叶柄极短。花序腋生,与叶同出,被黄棕色柔毛和红色腺毛;花小,紫红色,无梗,苞片1,卵圆形,内凹,径约1.5毫米,外面被棕色柔毛,边缘具细睫毛;雄花:花被片5-8,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1.5-2毫米,膜质,半透明,先端渐尖或呈流苏状,外面2-3片边缘具细睫毛;雄蕊5,稀7,花丝极短,花药长圆形,先端细尖;不育雌蕊存在;雌花:花被片7-10,卵状披针形,长1-1.5毫米,膜质,先端细尖或略呈流苏状,外面2-5片边缘具睫毛;无不育雄蕊,子房圆球形,径约0.7毫米,无毛,花柱极短,柱头3裂,外弯。核果球形,长约5毫米,径约6毫米,成熟时红色,先端细尖。
分布区域
分布于西南及广西、西藏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m的石灰山林或灌丛中。
生长见习
喜温暖湿润气候,阳光充足,排水良好的地方栽培为宜。因植株主根深入土层,适宜在土层深厚、含腐殖质丰富的砂质壤土上种植。
繁殖方式
用种子繁殖。
栽培技术
采收成熟饱满的果实,晾干,沙藏。翌年春播于3月,开沟条播,行距30cm,种子粒距5cm,覆土后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当苗高35-40cm时移栽。按行株距cm×cm定植。
·中药材网·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