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轮状病毒(rotavirus,RV)胃肠炎是全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轮状病毒感染是临床上引起2岁以内小宝宝胃肠炎的最常见原因之一,也是我国5岁以下儿童腹泻的首要病因。
全球每年约有4亿人(1.11~1.35亿儿童)患有轮状病毒肠炎,其中大约有80万儿童死亡;我国每年约有万儿童发生轮状病毒肠炎,其中约有3~4万儿童死于该病。
接种口服RV减毒活疫苗(oralrotavirusattenuatedlivevaccine,ORV)是目前公认的预防RV感染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是降低婴幼儿RV腹泻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手段。
截至年1月,全球已有个国家或地区将RV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目前,国内对于正常健康状态儿童已进行广泛的ORV接种,但对于特殊健康状态儿童的ORV接种尚未形成共识。
特殊健康状态儿童接种的现状和建议
ORV是一种减毒活疫苗。针对减毒活疫苗的接种,年12月施行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年版)》中仅有对HIV感染的母亲所娩出儿童及其他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儿童预防接种的建议。
早产儿
早产儿指孕周37周的新生儿,其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母传抗体水平较低。研究显示,与足月儿相比,早产儿在出生后因RVGE所致的住院风险明显增加;且出生低体重(g)或极低体重(g)儿童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最高。
世界卫生组织(WHO)、美国免疫接种咨询委员会(AdvisoryCommitteeonImmunizationPractices,ACIP)、美国儿科学会(AmericanAcademyofPediatrics,AAP)欧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EuropeanCentreforDiseasePreventionandControl,ECDC)建议:
(1)胎龄32周且临床状况稳定的早产儿可以接种RV5,其接种时间表和注意事项与足月龄婴儿相同;
(2)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intensivecareunit,NICU)或病房的早产儿,如果接种年龄符合且临床状况稳定,当其从NICU或病房出院后即可接种RV5;
(3)已接种RV5的早产儿,如果在接种后2周内需再次收入NICU或病房,则需要隔离并持续至疫苗接种后的2~3周。多项临床试验结果均显示早产儿对RV5的耐受性良好。
早产儿对疫苗耐受性与足月儿相当,目前并未在早产儿或极早产儿(胎龄32周)中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或死亡增加的报告。建议健康早产儿应尽早接种。
HIV暴露或感染婴儿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年版)》将HIV感染母亲所娩出儿童分为HIV感染儿童、HIV感染状况不详儿童、HIV未感染儿童。
由于HIV感染者免疫力抑制,所以HIV阳性的婴,儿接种疫苗后,可能无法获得与正常婴儿同等水平的保护作用。
同时,HIV阳性儿童感染RV会增加其腹泻的严重程度,因此腹泻病也成为HIV阳性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ECDC建议感染HIV但无症状或轻症的儿童可以在咨询专业医生的前提下接种ORV。
美国CDC支持HIV暴露或感染的婴儿进行疫苗接种的2条理由:首先,在首剂ORV接种年龄之前,HIV感染母亲所娩出婴儿可能无法确定HIV诊断(在美国只有1.5%~3.0%的HIV暴露婴儿被确诊为HIV感染);其次,ORV的疫苗株为病毒减毒株。
关于ORV在已知HIV阳性婴儿中的安全性临床试验可获得的数据有限。Levin等在非洲4国对HIV阳性(93%在疫苗接种前接受了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和HIV暴露但未感染儿童(HIV-exposedbutuninfectedinfants,HEU)中开展的RV5安全性及免疫原性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结果显示,在--年期间,例HIV阳性和HEU的婴儿中,RV5和安慰剂组之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RV5组抗轮状病毒lgA应答率为81%(≥基线水平的3倍),约为安慰剂组的2.5倍(P0.);RV5组5种血清型中的3种中和抗体应答均显著升高,其中HIV阳性婴儿对所有5种血清型的应答均≥HEU婴儿,表明RV5在HIV暴露或感染婴儿中具有免疫原性。
对于免疫功能低下人群,RV自然感染-般不引起严重腹泻或全身性疾病,但排毒时间可能延长,一项研究显示,因感染RV住院的患儿中,HIV感染者与非HIV感染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该研究对29例HIV感染患儿和45例非HIV感染患儿完成了至少3周的随访,发现6例(21%)HIV感染患儿和2例(4%)非HIV感染患儿仍在排毒(相对危险度为4.7,95%CI:1.0~21.5,P=0.05),排毒未伴随腹泻。
免疫规划实施者应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接种ORV的潜在风险和收益,特别是疫苗株的毒力经减弱后,HIV感染的婴儿服用RV5发生不良事件的可能性不大,且大部分暴露于HIV的婴儿并不发生感染。
接受血液制品或免疫球蛋白的儿童
美国ACIP认为,对于适龄婴儿,在使用包括含抗体血液制品在内的任何血液制品之前、同时或之后的任何时间均可按照常规推荐的时间表接种RV5。
目前已证实免疫球蛋白会抑制麻疹疫苗的免疫原性,但免疫球蛋白(包括肌肉、静脉注射)不会干扰ORV的免疫反应,其主要原因在于被动获得的抗体(免疫球蛋白)可能难以灭活黏膜表面接种的疫苗。
因此,ORV可以同时接种或在注射免疫球蛋白之前或之后的任何时间进行接种。
急性胃肠炎病史(包括RVGE病史)婴儿
美国ACIP、AAP建议对未完成全程免疫程序之前患有RVGE的婴儿仍应根据患儿的年龄和推荐接种程序开始或完成RV5的接种,即既往有RVGE病史的婴儿仍然建议全程接种RV5,因为首次RV感染可能仅对后续RV感染产生部分保护作用。
同时,美国ACIP、AAP还明确中度或重度急性胃肠炎婴儿在病情好转前不应接种ORV,即在RVGE急性期的患儿应缓种。
轻度急性胃肠炎的婴儿可接种ORV,尤其是在接种延迟可能使儿童错过接种时间的情况下。
其他
除上述几类特殊健康儿童外,患其他一些常见疾病的儿童,如生理性或母乳性黄疸、食物过敏、心功能正常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及因护理不当所致的肛周脓肿患儿(非免疫缺陷)等,目前尚无证据显示接种包括ORV在内的疫苗后其不良反应风险会增加。
▍来源:预防界;图片:百度图片
在看点这里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