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疾病症状
治疗疾病
疾病后遗症
疾病诊断
预防疾病
疾病饮食

李曼大会学习笔记三规模猪场流行性腹泻

全国白癜风爱心大使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842705.html

前言:年10月21日,第七届李曼中国养猪大会暨世界猪业博览会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落下帷幕。聚焦猪业,全国标杆,河北方田受邀安排公司10多位资深服务专家一行参会,经过三天的学习,收获满满,针对当前养猪业的热点话题,各位专家分专题系统整理参会学习笔记,与大家共勉。今天进行分享的是河北方田资深服务专家相力宾老师——规模猪场流行性腹泻根除方案。

河北方田资深服务专家:相力宾

农场生产系统PED成功根除

科斯·厄兰森博士于年在爱荷华州立大学获得兽医博士学位。分别于年和从爱荷华州立大学获得动物科学学士学位和兽医微生物硕士学。在年,他成为兽医从业者理事会在猪健康管理方面的专科医师。年他于南达科他州获得工商管理的硕士学位。厄兰森博士是一名私营养猪顾问,养猪生产公司兽医员工,在养猪行业拥有顶尖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提供专业的兽医服务,李曼中国郑州现场分享《农场生产系统PED成功根除》。

PEDV爆发时间线

Day0

1、妊娠舍母猪发现有腹泻

2、3号上午产房内40%的仔猪有腹泻,甚至下午6点产房内77%的仔猪腹泻

3、在育肥场1观察到腹泻。

Day1

1、实验室诊断确定猪场为PEDV感染。

2、对头母猪进行了反饲

Day2

育肥场1有超过头猪表现腹泻症状,

育肥场1为PEDV阳性场

最终决策,净化PED

Day3

-12日龄以上仔猪进行断奶,12龄以下仔猪进行安乐死。

-所有新生仔猪进行安乐死(还是对即将分娩的进行药物流产)。

-对母猪进行了首次全群反饲

Day4

对母猪进行第二次全群反饲

Day5

-种猪场母猪表现腹泻和厌食症状。

Day6

-种猪场母猪持续出现临床症状

Day7-9

继续观察母猪症状

Day10

-猪场母猪最后表现临床症状的时间

Day11....

在临床症状消失后开始做清洗及高强度消毒

Day23

-母猪不再排毒

-测母猪ELASA抗体,母猪不再排毒,停止对新生仔猪安乐死

-截止目前为止,没有观察到临床症状。

-产房内的仔猪在18日龄断奶,并持续一个周期,在此之后按照常规日龄进行断奶。

Day41

-第一批断奶仔猪正常

关键性的干预措施

关键性的干预措施-连续2天反饲。返饲是母猪群获得免疫力,阻止PEDV传播的关键,母猪全群进行返饲,12日龄以上仔猪全部提前断奶,对12日龄以下仔猪进行安乐死,实行这些措施的目的是减少产房内的PEDV感染,切断PEDV传播途径。

关键性的干预措施—洗消。猪场各区域的重点洗消来降低病毒污染以及再度感染病毒的可能。产房洗消三次方案(产房空置10天)第一次产房清洗直至通过兽医检查,消毒,干燥;第二次产房清洗,消毒,干燥;第三次产房清洗,消毒,干燥;妊娠舍/GDU/隔离舍洗消方案,第一次清洗各大栏,消毒;清洗母猪;第二次清洗各大栏,消毒。

关键性的干预措施—产房方案。密集大初乳管理(保证足够初乳);严格禁止交叉寄养;进产房前需要换靴和工作服;产房内设备严格的卫生要求。

控制疾病的关键

(1)仔猪提前断奶、安乐死,减少PED污染;

(2)反饲:让所有猪感染PEDV,缩短感染时间线,给仔猪提供最大的免疫保护。

(3)清洗、消毒,减少PEDV污染。

(4)生物安全(内围和外围),减少PEDV污染,恢复生产后杜绝疾病扩散!

(5)决定根除净化,兽医团队制定最佳净化病毒决策。

(6)兽医团队和生产团队保持密切的沟通,早期每日沟通,后期每周多次沟通。

总得来说,启动干预措施24天后,猪场彻底净化了种猪场病毒,着重决策过程、贯彻落实、持续沟通三个方面。

猪场病毒,着重决策过程、贯彻落实、持续沟通三个方面。

大型规模化猪场PED的管理:5年案例研究

PED在科罗拉多、俄克拉荷马州流行情况

年PED在科罗拉多、堪萨斯和俄克拉荷马州爆发。其中科罗拉多区域包含2头母猪+1个公猪站+8个保育舍+10个育成舍。年5月9日,农场60表现第一次出现PED临床症状,5月11日,农场57、58、59相继出现临床症状。5月13日,农场56出现临床症状。

俄克拉荷马一个狭长地带包含头母猪+2个公猪站+2个后备培育舍+35个保育舍+94个育成舍以及2个临近系统。

年5月22日首个病例出现在育成猪,直到5月29日育成猪中没有新的病例。6月2日后在不同地点持续出现三例母猪病例。6月14日大规模爆发于三个生产商,包括32个母猪场+1个公猪站+1个隔离舍。

针对病毒阴性母猪场PED爆发管理

1.10天断奶或对现有仔猪实施安乐死

2.实施进群-封群-均化,尽快实施所有母猪返饲粪桨或组织

3.仔猪出生后21天内系统化安乐死

4.在让仔猪存活之前,对农场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

初始PED病毒在科罗拉多州和俄克拉荷马州蔓延的风险因素

通过研究追溯科罗拉多州和俄克拉荷马州PED的发病规律,瑞贝卡·罗宾斯博士总结了初始PEDV在这2个州蔓延的风险因素。

1.特定区域的初始感染。主要是车间感染,车间员工进入拖车,拖车之前已经被PEDV感染区域接近。

2.位于该地区的邻近农场系统以相同的速度感染,原因在于邻近农场见基础设施的共享。

在最初的流行病期间,远离感染点(16公里以上)或不在流行的感染风道的系统中农场仍然是安全的。没有共享基础设施的农场,但共享饲料厂的农场仍存在感染风险。在距受感染场所16公里处发现阳性PCR空气样本说明PEDV有空气传播的可能性。

3.受污染的车辆和饲料可能是PEDV传播到新的地理区域的来源

与感染场之间的距离和养殖密度与PED是否爆发关系极大。同时PEDV载量高,难清除的特点,导致PEDV在农场间快速的传播,生长猪,加工厂和淘汰母猪市场成为病毒的储存库。分类管理和分段管理对于PED的防控非常重要。

后备母猪PEDV的驯化

在我们没有更好的工具来控制和根除PED之前,保持群体的免疫力是目前可采取的最好的解决方案。

通过后备母猪的驯化,在免疫群体中产生阴性断奶猪。

1.后备母猪的驯化要点

确保后备母猪接触PEDV的一致性

确保动物在引种进母猪舍时有足够的时间培养免疫力,并在此之前停止排毒

2.PEDV接种物的选择

驯化的质量离不开有传染性的物质。接种物需保持恒定剂量的PEDV,不含其它病原体,易于接种和保存。

瑞贝卡·罗宾斯博士分享了一种在禁食初乳仔猪上进行PEDV扩增以获得接种物的方案

1)仔猪使用PEDV17-20小时后收集肠道

2)均质化过滤肠道

3)离心收集上清液

4)测试以确保效力和不存再非目标微生物

3.后备母猪暴露

为避免对已有猪群的干扰,后备母猪的感染在距离邻近农场16公里外的地方进行。

在10-12周龄时首次暴露(在鼻口喷一次/5天后收集腹泻样品以确保足够的暴露时间)。

暴露的后备母猪在暴露地点停留6-8周。

4.后备母猪驯化总结

当再感染风险很高时,后备母猪驯化是保持母猪群稳定性的关键因素。

后备母猪不能再母猪场驯化。

只有未排毒的后备母猪才能进入母猪场。

在母猪场管理PEDV的再感染

研究显示,经过驯化的妊娠后备母猪重新接种6×至4·5×病毒拷贝数,7天内粪便和厌食症正常,17-21天之间,%的动物停止粪便排毒。

PEDV再次感染感染时怎么办?

1.在10-12日龄将所有受影响的猪舍仔猪断奶

2.将妊娠-天的母猪放入产房‘

3.将产房和其他区域隔离

4.暴露育种和妊娠中存在的剩余母猪

5.不要暴露产房

进行PEDV返饲后,在已知的排毒时间内,断奶死亡率是没有明显增加的。在分娩前7天暴露的免疫母猪分娩的仔猪断奶时无临床症状,PEDV阴性。

总结

根据瑞贝卡·罗宾斯博士的经验,PEDV的感染(和再感染)的风险主要受农场所在地区的影响(PEDV经空气传播)。通过后备母猪驯化维持群体免疫来进行农场的PEDV风险管理是有效的,在我们没有更好的工具来控制和根除PED之前,保持群体的免疫力是目前可采取的最好的解决方案。

反思

1、针对PED我们采取的预防措施;

2、PED爆发我们的处理方案;

3、国外爆发PED后23天恢复正常生产(PEDV转阴性),我们需要多久。

PRRS在中国的流行现状及其防控的思考

介绍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蔡雪辉博士分享了“PRRSV的流行现状与防控思考”。蔡雪辉博士分别从PRRSV的发生与演变、流行现状、防控思考等方面做了精彩分享。他指出,全世界除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巴西、古巴、芬兰、挪威、瑞典、瑞士等地方外都有蓝耳病,并介绍了年我国猪群疫病流行概况,年猪主要十病毒病的流行概况及蓝耳病在中国的流行情况和演变。他认为,蓝耳病五年一小变,10年一大变的规律还没有打破,并提到蓝耳病、非洲猪瘟等以免疫细胞为靶细胞的病毒病比较难防控。

蔡雪辉博士对高致病性PRRS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做了介绍

关于PRRSV的流行现状,蔡雪辉博士介绍了各类PRRSV毒株的流行和分布,对于疫苗的防控作用。他认为,蓝耳病不能只靠疫苗来解决,疫苗只能用来控制蓝耳病。对于PRRS的流行态势,目前形成多种毒株在我国同一地区流行的态势,且疫苗样毒株的出现,让情况更复杂。

目前,我国以北美洲型为主,出现新的PRRSV分支,在15省等地出现NADC30样PRRSV毒株,成为主流毒株,GM2株在一些猪场开始流行,欧洲毒株在我国局部地区悄然流行。

对于PRRS的防控路在何方,他从主管部门、科研机构、养殖企业3个方向给出了建议,他认为病毒防控不要问那么多所以然,发现问题,越快处理,损失越少。

对于PRRS防控思考,他认为关于PRRSV还有很多未知,如它的起源还没有完全清楚、对PRRSV的结构与功能尚未完全解析,如果把这些搞清楚了,蓝耳病的防控会更容易,且PRRSV具有独特的感染与免疫,经典PRRSV会干扰免疫,造成在猪场的持续感染。高致病性蓝耳病在免疫上与经典蓝耳病又有差异。对于PRRS疫苗的研发,还存在很多问题,做了很多尝试,还没有满意的结果,目前至少有8类疫苗在使用,对于疫苗安全性的问题还需要探讨,如疫苗是否会反强,是否会水平传染给猪只等等。

蓝耳病疫苗并不是和猪瘟疫苗、伪狂犬疫苗一样安全的疫苗,活疫苗存在风险,Hp-PRRS活疫苗对猪瘟疫苗免疫存在干扰,只要有蓝耳病野毒流行的猪场,猪瘟免疫是不稳定的,对于疫苗毒,可以通过打疫苗和不打疫苗的猪场比较来发现其影响。

最后蔡雪辉博士提出:PRRS的防控路在何方?

1、主管部门

*规范PRRS活疫苗的无序、盲目、高频使用;

*禁止携带PRRSV的种猪进入市场,严格市场检疫;

*组织进行种猪场PRRS的净化与验收工作。

2、科研机构

*着力解析其感染。致病与免疫机制,揭开其神秘面纱;

*以新的视角,采用新技术研发安全高效的新疫苗;

*创新PRRS净化的实用新型技术。

3、养殖企业

*科学规范使用PRRS疫苗,疫苗不是万能的“金钥匙”;

*制定PRRS防控的长期规划,种猪净化势在必行;

*建立以生物安全为主的PRRS综合防控措施。

供稿服务专家:相力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vtnw.com/zljb/137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