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鼻腔、口腔、咽部慢性炎症
鼻腔、口腔、咽部等部位的慢性感染性病灶,如齿槽溢脓、扁桃体炎,鼻窦炎等,细菌或其毒素吞入胃内,对胃造成长期慢性刺激,可引起胃黏膜炎症。
3、阻塞性充血
慢性心力衰竭或门脉高压症,可引起胃黏膜的慢性炎症。
4、胃酸缺乏
在缺乏胃酸的条件下,细菌易在胃内生长繁殖,为引起慢性胃炎的因素之一。
5、急性胃炎的遗患
急性胃炎若治疗未愈,或因其他原因使胃黏膜急性炎症病变经久不愈,均能导致慢性胃炎。
6、内分泌功能障碍
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垂体功能减退、糖尿病、阿狄森病等内分泌疾病,均可伴发慢性胃炎。
7、中枢神经功能失调
在过度的精神刺激、忧郁、劳累与其他精神因素的改变作用下,由于强烈的病理性冲动不断传入大脑皮层,使皮层神经细胞过度紧张,导致皮层兴奋与抑制过程之间的平衡失调,而皮层下中枢失去来自皮层的抑制,神经细胞长期处于兴奋状态,导致胃部出现病理变化。
8、十二指肠液反流
由于幽门功能紊乱(即幽门本身存在有内在的缺陷,导致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十二指肠液(主要包括有胆酸、溶血卵磷脂与胰酶)反流入胃,可使胃黏膜屏障遭到破坏,导致胃炎发生,或使浅表性炎症演变成萎缩性炎症。
9、自身免疫性损伤
因各种不同原因造成胃黏膜损伤,使自身抗原的结构发生改变,或因遗传因素使抗体免疫稳定性失常,胃组织可产生自身抗体,即壁细胞抗体(pca),致使胃黏膜发病。
10、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通过污染水或食物经口感染,其所分泌的酶和毒素进入上皮细胞,使胃黏膜损害造成炎症。一般幽门螺杆菌是导致胃炎、胃溃疡的罪魁祸首,该病容易反复感染。
儿童慢性肠胃炎预防从这些方面入手
1、生活规律
生活不规律,工作过于劳累,精神高度紧张,睡眠不足,是慢性胃炎发生的重要原因。每个人可根据自己的工作性质,制定出-份作息时间表,尽可能保持生活规律。如司机,中午往往不能返回驻地按时就餐,那么就可经常准备些面包、饼干之类的食品放在身边,中午时就可按时吃饭。
2、揉摩
用手掌在相应穴位的部位揉摩。揉摩是我国特有的传统保健方法,近代实验研究表明,揉摩腹部,能促进胃肠蠕动和排空,使胃肠分泌腺功能增强,消化能力提高,并有解痉止痛作用。
具体方法为:用手掌或掌根鱼际部在剑突与肚脐连线之中点(中脘穴)部位作环形安莫,节律中等,轻重适度。每次10-15分钟,每日1-2次。
3、饮食
紫花苦菜汤
取紫花苦菜15g洗一遍(一遍即可),放入锅(一般锅即可),加水约毫升;煮开后多煮5分钟左右,然后去渣,剩余汤入暖瓶或容器置入冰箱保存;饮用紫花苦菜汤时,必须温服。
每次50-毫升,每天三次,先把红糖放入杯内,把烧好的紫花苦菜汤倒入杯中充分搅拌,待温时喝下,红糖(最好是百货店里散装深颜色的普通红糖),红糖加两三勺。饭后30分钟服。
北京白癜风医院怎么样全国白癜风医院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