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旅游,棒棒的身体是保证出游好心情的重要前提,由于长途跋涉、水土不服、饮食不当、天气变化等原因可能会引起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如晕车、腹泻、感冒发烧等。要避免或及时应对突发情况,就应该在出发前准备一些急用的药品。下面几种旅游常备药品您要记牢。
晕车药——适用于晕车、晕船、晕机的人
外出旅行,避免不了乘坐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如果出行队伍中有晕车、晕船、晕机的人,就需要准备晕车药。目前常用的晕车药有苯环壬酯片(飞赛乐)、地芬尼多片(眩晕停)、茶苯海明片(晕海宁)、晕车贴等。晕车药一般都是预防晕车,对于已经出现晕车症状的疗效欠佳。因此,应于出发前半小时服用。
这几种晕车药的成分不同,药理作用也不同,在选用晕车药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或咨询药师、医师,明确自己是否属于禁忌人群。不同的晕车药作用时间长短不同,如苯环壬酯片持续作用时间约4-5小时,晕车贴则可达12小时以上,可根据旅途时间长短选择。
此外,晕车药与很多药物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如苯环壬酯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合用可增加不良反应;茶苯海明服药期间不得饮酒或含酒精的饮料,不得与其他中枢神经抑制药及三环类抗抑郁药同服。如正在服用某种药物,加用晕车药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或咨询药师。
抗消化不良药——适用于吃货旅行者们
旅行时饮食种类、时间改变,暴饮暴食等都可能引起消化不良。抗消化不良药也叫助消化药,常用的有乳酶生、胃蛋白酶、胰酶等。还有一些中成药,如江中健胃消食片等,也是不错的选择。
乳酶生为活菌制剂,于饭前服用,对偶然性消化不良或进食蛋白过多者效果较好,不可放置于高温处,送服水温不应大于40℃,以免影响疗效;与抗生素合用应间隔2小时以上;不可与铋剂、活性炭等同服,避免其吸附杀灭活菌,降低疗效。胃蛋白酶、胰酶为消化酶,餐前服用,不宜与抗酸药同服。
止泻药
出门在外,饮食结构以及习惯的改变,常会引起腹泻。腹泻是指每日排便次数大于3次,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或含有未消化的食物等。常用的止泻药有地芬诺酯、洛哌丁胺(易蒙停)、蒙脱石散(思密达)、小檗碱等等。地芬诺酯及洛哌丁胺通过减弱肠道蠕动发挥止泻作用;蒙脱石散加强黏膜屏障的生理功能,防止有害因素对肠粘膜的侵害;小檗碱用于痢疾杆菌、大肠杆菌、金葡菌等引起的肠道感染,对于非感染原因引起的腹泻疗效不佳。
在服用止泻药的同时,应注意补充电解质,同时也可服用益生菌等微生态调节制剂调节肠道菌群,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服药3天后,症状仍未缓解,应及时就医。
感冒药及退烧药——适用于目的地昼夜温差大或与出发地温差较大的地区旅途劳累,再遇上不可预知的天气变化,很容易感冒,可在出行时准备一些常用的感冒药,如复方氨酚烷胺胶囊(快克)、复方氨酚烷胺片(感康)、氨酚伪麻美芬片Ⅱ氨麻苯美片(白加黑)、氨麻美敏片(新康泰克)等。此外,还有一些中成药制剂,如感冒清热颗粒、双黄连口服液、蒲地蓝口服液等。
感冒药品种多样,目前市售的西药感冒药多为复方制剂,其成分包括抗过敏药、收缩血管药、解热镇痛药、抗病毒药,同时服用多种感冒药,容易引起某一成分超量而产生不良反应。一般的感冒多由病毒引起,症状不严重可以不吃药,通过休息、多喝水、通风可以得到缓解。如果病情较重,服药3-7天后仍未缓解,应及时就医。
感冒发热超过38.5℃,就应服用退烧药,目前国际公认比较安全的退烧药有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在这里提醒大家,对乙酰氨基酚每日剂量不超过2g,服药间隔不小于4-6小时,由于很多感冒药中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因此用药前应计算药量,避免超量。
抗过敏药——适用于有过敏史的人们旅游地很多景区常常鸟语花香,过敏体质的人可能会出现鼻痒打喷嚏,眼睛痒,流泪,荨麻疹,甚至咳嗽呼吸困难。此类人群尽量少去花草、树木茂盛的地方,外出时最好戴上口罩。另外还有一些容易食物过敏的人,在饮食方面需格外注意。常用的抗过敏药有氯苯那敏(扑尔敏)、氯雷他定(开瑞坦)等。
需要注意的是,复方感冒药中常含有马来酸氯苯那敏、苯海拉明等抗组胺药,不应与抗过敏药物同服。多数抗过敏药可能引起嗜睡等不良反应,用药期间不得驾车。
对于户外运动较多的旅行者,建议准备创可贴、云南白药等以备不时之需;对于旅行队伍中患有慢性疾病的人,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出发前应检查药品数量及有效期,旅游期间应按时遵医嘱服药,另应准备急救药品,如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等;对于带宝宝旅行的家长,可准备一些常见儿童制剂。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妈咪爱)用于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腹泻、便秘、消化不良;退烧药对乙酰氨基酚滴剂(百服宁)和布洛芬混悬液(美林),分别适用于三个月和六个月以上的宝宝;另外,还应准备驱蚊虫液以及皮肤过敏的外用制剂。治疗皮肤病医院哪家好北京治疗白癜风要多少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