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女人九个寒,还有一个是体虚。
生活在充斥着雾霾,喝着污染的水,每天承受着压力的环境下,大部分人的身体都处于亚健康状态,尤其是女人,在体质上相对比男人差一些。十个女人九个寒,这里的寒是指宫寒、体寒、肠胃寒。
宫寒、体寒、肠胃寒已经成为现代女性患病的最大根源,各种各样古怪的疾病,小到痛经,大到癌症,生活当中感觉手脚冰凉、女人腰膝酸、气色差、房事冷淡不和谐、月经紊乱、痛经多、生理期紊乱、黄褐斑、黑眼圈、女人肥胖身材、穿再多也不发热、容易感冒且感冒恢复期长、睡眠质量差、关节部位易酸痛、皮肤干燥易干裂追根溯源都是宫寒、体寒、胃肠寒惹的祸,千万不能忽视。
可见,体寒、宫寒、胃肠寒的危害是多么的严重。所以女性朋友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做好保健,预防体寒、宫寒、胃肠寒的发生。
六个保健方法
1月经期间调养
用红糖、艾叶煮水喝,以暖宫散寒祛瘀。在例假前三天每天喝红糖水,以增加排量,更好的让月经排除干净,也活气血,暖宫。
2
日常进补
枸杞子、核桃、龙眼肉、大枣、桑椹子、当归、鸡血藤、红茶、红豆、生姜煲汤,汤水具有温肾助阳、填精养血之用。多吃补气暖身的食物例如核桃、枣、花生,让先天的不足由后天的高能量来补足,不用担心上火,体寒属于火气不足,不容易出现火大体热的症状。
3
茶饮调养
红姜茶,取红糖50克,去皮生姜4片,温火煮四到五分钟。月经来时坚持喝几天。平时一周左右喝一次。长期坚持,宫寒症状就会减轻。也可用黄芪、大枣、或者当归泡水喝或者煎服,补气调血,使得气血双盈,这样也是有效驱寒的方式。
4
中药泡脚
艾叶、肉桂、花椒煮水,用以浸泡双脚,具有温肾散寒、温经通络之功。
5
养巢包热敷法
养巢包纯中药配方,实实在在的中草药成分,直接可见,成分中的益母草、女贞子、当归、山药、生地、乳香、没药等都为名贵药材,对女性妇科、宫寒、怀孕困难以及流产都有很好的调理、康复作用!
6
日常运动
“动则生阳”,寒性体质者特别需要通过运动来改善体质。快步走是最简便的办法,步行,尤其是在卵石路上行走,能刺激足底的经络和穴位,可以疏通经脉、调畅气血、改善血液循环,使全身温暖。
四个部位,重点防寒保暖
1.胃部保暖:可避免胃痛
冬天,因寒冷刺激,胃肠道消化功能在天凉时会较为薄弱,加之低温下食物易受凉,这就使得原有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等疾病的患者极易出现胃痛、腹泻等症状,甚至加重病情。
寒冬季节,一定要注意饮食温度,少吃生冷食物,尤其是体质较弱者要多吃熟食和暖食,不要吃从冰箱刚拿出来的饮品等,最好等10分钟之后,饮品解冻再喝。水煮水果也是不错的选择。
另外,过甜食物产酸气,要少吃。烟酒会让肠胃受到过度刺激,如果一定要喝酒,最好喝红酒和加温的黄酒,切勿再饮冰啤酒,以避免加重溃疡。
2.脚部保暖:避免刺骨冰凉
俗话说“寒从脚下生”,气温低时,女性的血液循环降低,手足末梢因供血差成为最容易冷冰的部位。还有一些人的关节炎也开始复发,出现怕冷、怕风甚至刺痛的症状。
此时女性不宜再穿露脚面的春秋鞋,应当穿上球鞋等夹层鞋,垫上棉垫,但鞋要宽松,不宜过紧。
3.头颈保暖:帽子围巾不可少
“头为诸阳之会”,一方面头部是大脑神经中枢的所在地,每天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另一方面头颈部接近心脏,皮肤薄,血管粗,毛发多,散发的热能也较大。当头部受到风寒侵袭时,很容易诱发感冒、头痛、面瘫,甚至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而颈肩部受了风寒后,肌肉容易痉挛疼痛,甚至还会牵扯到背部。
因此,冬至节气后,人们就要注意头颈保暖。而到了严寒时节,一般伴冷风,外出时建议戴上帽子、围巾以防头颈部受寒。
4.腹部保暖:按摩或热敷
腹部是连接身体上下的枢纽,人体很多重要的穴位都在此,如神阙、气海、关元等。中医讲“背为阳,腹为阴”,腹部为阴则阳气少,更易受寒邪侵袭,故最怕受凉。
腹部受凉后除了会出现胃脘不适、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外,与腰部受寒一样,女性腹部受寒也会影响生殖系统。这时女性易出现手脚冰凉、痛经、月经不调等宫寒症状,而男性也可能出现前列腺症状或性功能障碍等。
腹部保暖,可通过按摩腹部来提高自身的驱寒能力,必要时可用热水袋或中药包热敷腹部以固气、驱寒。
小编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