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养生,首先应调整的是作息,早睡早起。其次就是防风,再就是防秋燥,润肺是关键。这时候人们可通过运动,食疗来保养身体。见效最快的应属艾灸了。
秋天是养生的季节,古人认为艾灸能温阳扶正,秋天早晚温差较大,所以很适合艾灸,那么秋天艾灸有什么好处呢?
秋天艾灸的好处中医养生认为天人合一,外界阴气重了,人体的阳气便容易出现不足,就会出现爱起夜、怕冷、腰背发凉等阳虚症状。所以,秋季养生适当补充机体阳气尤为重要,而艾灸作为古老的中医疗法,具有温阳散寒的功效,是不错的选择。
立秋之后昼夜温差悬殊,当人体受到冷空气刺激后,就会令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血液中的化学成分组胺酸增多,胃酸分泌大大增加,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从而使得胃肠道免疫力下降,诱发腹泻等胃肠疾病。专家认为防治腹泻病,不妨试试艾灸绿色疗法。
艾灸对腹泻效果好
如在生活中出现轻度腹泻的症状,不要自行盲目禁食,而要根据自身情况适量补充水分和营养。很多人都认为“多吃多拉,不吃不拉”,便自作聪明地禁食,这无异于火上浇油,因为禁食只会加重体内脱水程度。因此,腹泻时更应多补充水分,特别是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粥、面条、牛奶、肉汤之类。同时,保持充足的睡眠和均衡的营养,可以有效提高人体免疫力,有助于预治肠道传染病。
大家出现腹泻的情况时,不要盲目使用收敛药。因为感染性腹泻是自身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有助于病原体和毒素的排出。症状较轻者可以通过饮食和生活习惯来调理,症状较重者应当寻求医生的帮助。此外,儿童得了感染性腹泻,应该引起注意。儿童由于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感受,往往延误治疗。如果外观是脓血便,家长就要高度警惕,可能是中毒性菌痢,治疗不及时容易引起生命危险。
灸疗就是用艾炷、艾条等材料置于人体的一定部位,借助高温对特定穴位产生影响,用以防治疾病、强身健体的保健方法,具有补气温阳、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尤其对腹泻、水肿、痛经等功能性疾病,效果较好。
给大家介绍几个人体健康黄金穴,长灸身体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改变。
1.促进肠道消化
气海穴为任脉的首要穴道,为丹田之所在,称为生气之海。按摩气海穴有强壮作用,还能促消化、益气通阳。
前人有“气海一穴暖全身”之誉称,是说气海穴有强壮全身的作用。临床验证,气海穴确有调整全身虚弱状态,增强免疫及防卫功能的作用。对先天体质虚弱、后天劳损太过者有很大的保健作用。按摩气海穴的好处可以帮助解决大便不通、月经不调、痛经等症状。
取穴: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下腹部,直线连结肚脐与耻骨上方,将其分为十等分,从肚脐3/10的位置,即为此穴。
艾灸:温和灸法,一周2-3次,每次30分钟。
2.调节内分泌治痛经
关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临床上多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疾患。按揉和震颤关元穴,主要是通过调节内分泌,从而达到治疗生殖系统疾病的目的。常常艾灸关元穴,可起到治痛经、补肾虚、促进血液循环、强身健体的功效。
取穴:在脐中下3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四指横放即为三寸)。
艾灸:温和灸法,一周2-3次,每次30-40分钟。
3.按摩足三里胜吃老母鸡
按摩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有些人吃东西就发胀、老是嗳气、胃痛,也可用来调理脾胃,达到一定的刺激量后,就能增加胃肠消化道动力。
取穴:从下往上触摸小腿的外侧,右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可摸到凸块(胫骨外侧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之处,还有另一凸块(腓骨小头)。这两块凸骨以线连结,以此线为底边向下作一正三角形。而此正三角形的顶点,正是足三里穴。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
艾灸:温和灸法,一周2-3次,每次30-40分钟。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