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疾病症状
治疗疾病
疾病后遗症
疾病诊断
预防疾病
疾病饮食

国医经验穴位埋线,轻松治好您的便秘

穴位埋线

便秘是消化系统中常见的慢性功能性疾病,随着饮食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变,便秘发病率有逐年增长的趋势,据国外资料显示便秘的发病率在年轻人中为3%,中年人为8%,老年人为20%。北京地区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非病人人群便秘的发病率为6.07%。便秘严重者可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因此便秘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便秘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和(或)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指每周排便次数少于3次,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除困难、排便不尽感、排便费时、需手法辅助排便。便秘常作为一个症状而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包括肠神经官能症,肠道炎症恢复期,习惯性便秘,全身衰弱致便动力减弱,药物副作用等引起的便秘。

目前西医治疗便秘多用以西药,以各类泻剂、刺激肠道药物、润滑剂等为主,治标不治本,长期应用还产生药物依赖性。

在祖国医学中,“便秘”,在清《杂病源流犀烛》一书中首次被提出,便秘虽属大肠传导功能失常,但与脾、胃及肺、肾的关系甚为密切。其发病原因有:燥热内结、津液不足;情志失和,气机郁滞;以及劳倦内伤,身体衰弱,气血不足等。因此,中医在治疗便秘上,辨证施治,标本兼治,临床疗效确切,且副作用小。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原则以导滞通便为主,分型配穴。

那么埋线技术对于便秘具体怎么治疗呢?

根据辨证论治将便秘分为

肠胃积热型

气机郁滞型

阴寒积滞型

气虚型

血虚型

1胃肠积热

症状:大便干结、腹胀腹痛、面红身热、口干口臭、心烦不安、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治法:泄热导滞、润肠通便;

取穴:主穴,天枢、上巨虚、中脘、曲池、便秘点。配穴,腹胀腹痛加大横;口臭加胃俞;牙龈肿痛加合谷。

操作:采用穴位埋线的方法。高分子蛋白线选用1-0#1cm,埋线针选用9号针。a以中脘为例,用碘伏在穴位处常规消毒,将针芯后拉2cm,用镊子捏取一段高分子蛋白线,放置在埋线针针管的前端,线体要全部放入针体;b左手拇食指绷紧或提起进针部位皮肤,右手持针,快速透皮,缓慢进针,刺入到所需深度;c当出现针感时,边推针芯边退针体,要做到针尖在何深处,线体即在何深度,将线体埋在合适的位置。d快速出针,出针后,针孔处敷医用胶贴。其它穴位同样操作。

2气机瘀滞

症状:大便多不甚干结,欲便不得出,或便而不爽,肠鸣矢气,腹中胀痛,胸胁满闷,嗳气频作,食少纳呆,舌苔薄腻,脉弦。

治法:顺气导滞

取穴:主穴,肝俞、肺俞、气海。配穴,大便干结加便秘点;嗳气频作加胃俞;食少纳呆加足三里。

具体操作参考胃肠积热型。

3阴寒积滞

症状:排便困难,腹痛拘急,胀满拒按,胁下偏痛,手足不温,呃逆呕吐,舌苔白腻,脉弦紧。

治法: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取穴:主穴,肾俞,关元。配穴,排便困难加大肠俞;腹痛拘急加大横;呃逆呕吐加胃俞。三天后可在支沟、命门、关元、神阙、风门、大椎、中脘、腰阳关处进行艾灸治疗。

具体操作参考胃肠积热型。

4气虚

症状:粪质并不干硬,虽有便意,但临厕努挣乏力,排便困难,汗出气短,便后乏力,面白神疲,肢倦懒言,舌淡苔白,脉弱。

治法:补气润肠

取穴:主穴,气海、大肠俞。配穴,肢倦懒言加脾俞;自汗加风门;食少纳差加足三里。三天后可在气海、神阙、中脘处进行艾灸治疗。

具体操作参考胃肠积热型。

5血虚

症状:大便干结,面色无华,心悸气短,失眠多梦,健忘,口唇色淡,舌淡苔白,脉细。

治法:养血润燥

取穴:主穴,肾俞、太息、足三里、血海、便秘点。配穴,心悸加内关;气短加气海;失眠多梦加心俞;健忘加关元。

具体操作参考胃肠积热型。

穴位知多少气海

在下腹部,脐中下1.5寸,前正中线上。直刺1~1.5寸。

中脘

在上腹部,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直刺1~1.5寸。

便秘点

在腹部,脐中旁开3寸。直刺1~1.5寸。

曲池

在肘区,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直刺0.5~1寸。

大横

在腹部,脐中旁开4寸。直刺1~2寸。

风门

在脊柱区,第2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斜刺0.5~0.8寸。

肝俞

在脊柱区,第9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斜刺0.5~0.8寸。

胃俞

在脊柱区,第12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斜刺0.5~0.8寸。

大肠俞

在腰部,第4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直刺0.5~1.2寸。

足三里

在小腿外侧,犊鼻穴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直刺1~2寸。

血海

在股前区,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内侧肌隆起处。直刺1~1.5寸。

◆预防篇

1.练习提肛运动。小腹收缩,同时收缩肛门,便秘病人每天3次,每次60—下。

2.按摩腹部,每次顺时针按摩腹部36下、逆时针36下,每天3次,多多益善。

3.排便前,按压鼻翼两侧迎香穴,每天10分钟。

4.耳穴疗法,以双侧肺、大肠、直肠下段、便秘点为主穴,以胃、脾、小肠、肛门、三焦、肾等为配穴,根据病情随症加减。用手指快速捻动耳垂一两分钟,每天3次。

◆生活篇

1.饮食量不能太少,多吃粗纤维食物和顺气的食物,如洋葱和白萝卜。多吃芝麻、核桃、蜂蜜等润肠的食物。

2.多运动,增强肠动力,规律排便。

3.减少精神紧张,避免因生活规律改变和心理压力引起肠易激综合征而导致便秘。

4.合理安排生活,保证睡眠充足,多喝水,能促进新陈代谢,减少便秘。

国医·经验|带您细细解读流感的那些事儿

国医·经验|艾灸后上火是因为淤堵太重了!

国医·养生|带你解读晒太阳的妙处

赞赏

长按







































北京医院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精彩青春记告别白癜风行动


转载请注明:http://www.dvtnw.com/zljb/9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