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谈宝宝腹泻治疗之前,有必要先来扒一扒什么是腹泻。很多妈妈容易以大人的大便标准来判断宝宝是否腹泻,这是不正确的。
宝宝的大便在吃辅食之前都是不成形的,特别是母乳喂养的宝宝,大便会更加湿软,排便次数也更多,甚至一天拉五六次。
这跟宝宝胃肠容量小,蠕动不规律有关。
一些宝宝在一个月左右因为“胀气”的问题,放屁导致把一些稀便挤出来,同样也是正常现象。
以上都算不上腹泻。
那该如何来判断呢?最关键的是看宝宝的大便的性状是否突然发生了改变(粪水分离,蛋花汤样),并且这种情况是否持续发生。
此处的关键词是“突然”和“持续”。如果宝宝只是偶然一次大便从湿软状变成水样,其实并不要担心。
如果几天都是呈水样,且大便的次数明显增多,这才能断定:宝宝腹泻了!
母乳的营养成分超过小儿的生理需要量和消化功能的限度时,便会使小儿发生腹泻。
此种腹泻属于正常现象,添加辅食后会逐渐改善,无需治疗,顺其自然。
多为奶粉喂养儿,由于喂养不定时、量过多或过少或食物成分不适宜,如过早喂食大量淀粉或脂肪类食物、突然改变食物品种或断奶。
尽量按照科学的比例喂养,如若添加新的辅食所致,停止添加,一周后再慢慢一样一样重新添加,每样新添辅食至少观察三天,没有不适再添加下一样。
一般为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经常发生在5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身上,初期也类似感冒症状(咳嗽,流清鼻涕)。
轮状病毒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但是8-11月份为高发季节,所以也称为“秋季腹泻”。
一般是由于入口的东西被细菌感染导致的。有时伴有呕吐,同时有腹痛、血便、发烧,往往是细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引起的。
这种感染有些是可以自愈的,但有些也可能非常严重,比如由半生不熟的肉类里含有的大肠杆菌引发的感染。
喝太多果汁(尤其是含有山梨糖醇和高浓度果糖的果汁)或太多含糖饮料也可能会使宝宝肚子不舒服,大便变稀。
山梨糖醇,是一种不能被肠道吸收的糖,而且会像海绵一样把肠道内的水分吸入大便中,提高大便的含水量,使腹泻更严重。
牛奶过敏,牛奶过敏的现象并不少见,也能引起腹泻,有时候还能引起呕吐。
一般情况下,腹泻也是自限性的疾病,需要的只是时间,一般的病程为一周,时间到了,宝宝自己会痊愈,没有特效药。
所以宝宝腹泻时不建议使用止泻药,因为腹泻时可以把毒素排出体外,这是身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不该人为的制止它。
如果一定要吃,可以吃点蒙脱石散,其是一种吸附剂,可以保护肠道黏膜。
之前有一位宝妈她孩子在五个多月的时候因轮状病毒感染引发过腹泻,去医院化验完大便后,医生开了头孢克洛颗粒等其它一堆药,服用五天重新化验大便,轮状病毒呈阴性,腹泻也有所缓解,但是在停药的第三天,腹泻又复发了,症状与之前一模一样。
所以其实如果是病毒感染的腹泻的话,使用抗生素治疗是完全没有用的!使用抗生素特别是广谱抗生素,往往使体内各处的敏感菌受到抑制,并使耐药菌乘机在体内繁殖生长,导致二重感染。
调查研究表明,婴儿早期服用抗生素还和过敏、哮喘、肥胖、一型糖尿病的高发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儿童的抗生素用量过大,还会造成药物性耳聋。
那么当腹泻出现以下情况时,医院:
◆持续呕吐,严重脱水现象(见下文描述)
◆宝宝的体重减少了5%以上;
◆大便带血或颜色发黑;
◆精神状态越来越差,腹痛加剧;
◆高烧不退;
◆3个月以下的宝宝如果伴有发热,即使温医院。
重度脱水的症状只要符合3种及以上,孩子腹泻症状就已经很严重,应该立即送医。
腹泻不可怕,脱水才可怕。补水是处理宝宝腹泻最重要的一步。由腹泻导致的脱水,在极端的情况下会有致命的危险。
宝宝腹泻时,如果母乳喂养一定要增加喂奶的频率。
他想吃多少就吃多少,即使宝宝吐了,也可以继续让他吃,就算奶水只在肚子里待10~20分钟,也可以被身体吸收一部分,而且吐奶并不会伤害到宝宝。
如果是中度及以上的脱水,则必须口服补液盐(属于非处方药,一般药店就能买到)。
口服补液盐Ⅲ(ORSⅢ)是目前最新版本,是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经过20年研究改良的配方。
添加辅食后的宝宝即使腹泻,只要还有胃口,建议正常喂养。只要不吃刺激肠胃的食物即可。
中国传统观点认为:腹泻后应该吃清淡的食物,甚至要饿一饿,这种观点其实并不科学。
美国儿科学会指出:营养丰富的饮食(同时包含蛋白质,谷物和蔬菜),能够缩短腹泻的时间,因为补充营养素可以帮助宝宝对抗体内的感染。
补充乳酸菌
早期观点认为无论是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都存在肠道黏膜微生物屏障功能受损的情况,有益菌数量明显不足,补充足够的乳酸菌,有助于恢复肠道的微生物屏障功能,可有效恢复肠道健康。
注意臀部的护理
腹泻容易红屁股,所以一定要勤换尿不湿。每次换好后,要在宝宝的屁股上涂抹护臀霜。
如果宝宝已经出现红屁股的现象,每次更换尿不湿并清洗宝宝屁股,可以用电风扇吹干,然后涂上治疗红屁股的软膏。
大多数感染性腹泻,都是由于手接触了感染源如粪便后接触口腔而导致的,常见于还没有学会如厕的孩子。所以平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加强个人卫生习惯,上厕所后,换尿不湿后及处理食物前都需要洗手。
◆不要给1岁以下的孩子喂牛奶,不要给孩子吃生冷食物、未洗干净的食物、直接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隔夜食物、变质食物。
◆避免服用不必要的药物,特别是抗生素。
◆如果可能的话,1周岁之前尽量坚持母乳喂奶。
◆限制果汁和甜饮料的摄入量。
◆帮孩子接种轮状病毒疫苗。
声明免责:文章来自其他出处,侵删。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