芊芊今年6岁了,她从小就对花生过敏。2岁时第一次吃花生酱,芊芊就发生过严重的过敏反应,当时她眼结膜充血,不停流鼻涕,呼吸都受到影响,家人医院,医生判断是食物过敏,经过抢救才转危为安。
从此家人就对芊芊的饮食格外注意,不随便给她吃东西,特别是含有花生的食品。我们身边对某种食物过敏的人不在少数,那么造成食物过敏的原因是什么呢?如何才能避免儿童食物过敏?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食物过敏与食物不耐受
说到食物过敏,我们先要将它与食物不耐受区分开来。我们吃下的食物需要消化道中各种酶的分解才能被吸收利用,如果酶的数量不足,就会出现腹泻等消化不良的症状,称之为食物不耐受。
最常见的是乳糖酶不足造成乳制品中的乳糖消化不完全,从而引起腹胀、腹泻等症状。食物不耐受往往症状比较轻微,以消化道症状为主。
而食物过敏是由于食入过敏原引起的特异的免疫反应,与食入的数量无关,即使少量食入也可能引发皮疹、腹泻、喉头水肿、呼吸困难、休克等严重反应,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注意大分子
蛋白质
食物过敏产生的原因食物中大分子的蛋白质是造成食物过敏的主要原因。这类蛋白质多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即海鲜)、鸡蛋、牛奶、花生、坚果、小麦等食品中。
小宝宝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胃肠道不能很好的将食入的大分子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免疫系统会在第一次接触这类蛋白质时将其识别为外来入侵物质,产生特异性抗体。当再次食入这种蛋白质时免疫系统就会将它识别为过敏原,并与它结合,引发机体释放大量的组胺类炎性物质,目的是将它清除出去。
过度的免疫反应会对我们自身造成伤害,身体会表现为起红疹、咳嗽、打喷嚏、腹痛、甚至喉头水肿、休克等。
上文中提到的芊芊肯定是之前无意中食用过花生制品,在第二次食用花生酱时,机体的免疫系统做出应答,导致芊芊发生了严重的过敏反应。
哪类人群更容易食物过敏呢?过敏与遗传有很大关系,如果宝宝的父母或哥哥姐姐有过敏史的,就要特别留意,他们很可能也对某些物质过敏。
芊芊的爸爸有过敏性鼻炎,妈妈也对有些食物过敏,所以芊芊患过敏的概率要比其他孩子大得多。
另外,儿童是过敏症的高发人群,据世卫组织统计,成人患食物过敏症的比率为1%~3%,儿童为4%~6%,这一现象与儿童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有关。
随着年龄的增长,多数孩子对食物的过敏状况会有所减轻。但是有些特殊食品(如花生、海鲜、坚果)引起的过敏往往会伴随终身。
如何减少食物过敏可以通过检查过敏原明确过敏的物质,尽量避免食用这些东西。
目前检查过敏原的方法主要有抽血查抗体、皮肤点刺、划痕试验。但是不论哪种方法都不能涵盖所有的过敏原,检查过程还会给孩子带来一定痛苦。所以最简便可行的方法还是父母日常细心观察。
在最初给宝宝添加辅食时不要给宝宝吃的太多太杂,每添加一种要观察几天,没有异常反应之后再添加另外一种。如果宝宝有腹泻、起皮疹或其它异常反应,就要停止新添加的辅食。过几个月后可以再尝试添加这种辅食。添加量由少到多,最开始从黄豆粒大小尝试。
另外,生活中不要过于追求洁净,要让孩子多与大自然接触。有研究表明,生活中使用清洁剂更多的家庭,儿童患过敏的比率也会增加。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适当接触一些“脏东西”也并不是坏事呢!其他诸如母乳喂养、避免滥用抗生素等也都有利于减少过敏发生率。
发生过敏怎么办?
如果你确定孩子对某种食物有强烈的过敏反应,在生活中就要尽量避免食用这类食物。比如对鸡蛋过敏,除了不能食用鸡蛋,蛋糕、点心、蛋卷、冰激凌等含有鸡蛋的制品都要避免食用。
一旦误食引发过敏反应,要积极采取措施。一般过敏可以口服抗过敏药西替利嗪或氯雷他定。如果发生喘憋、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医院救治,医生会采取吸氧、注射肾上腺素、静脉滴注糖皮质激素等紧急抢救措施。
对于曾经因为过敏发生过生命危险的人来说,推荐随身携带肾上腺素急救包,危急时刻,成人大腿肌肉注射0.5ml,儿童上限0.3ml肾上腺素注射液可以迅速解除支气管痉挛造成的喘憋,缓解过敏性休克症状。
看过以上介绍,你对食物过敏是否有所了解呢?作为父母,也不用太过为此担心,因为真正对某种食物过敏的宝宝很少,多数人会随年龄增长接受这种食物。即使不能食用某种食物,只要做到均衡饮食,宝宝也能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1]胡燕,黎海蓖.0-24个月儿童食物过敏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38(7):-.
[2]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食物过敏相关消化道疾病诊断与管理专家共识[J].中华儿科杂志,,55(7):-.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