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回到症状学
腹泻很常见,俗称“拉肚子”,就是指排便次数增多(3次以上),粪质稀薄(g),水分增加(80%)。
腹泻分急性和慢性两类。
急性腹泻病程在2~3周之内。
慢性腹泻指病程在两个月以上。
1.急性腹泻
肠道疾病:常见的是由病毒、细菌、真菌、原虫、蠕虫等感染所引起的肠炎及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此外,还有Crohn病或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急性缺血性肠病等。也可因抗生素使用不当而发生的抗生素相关性小肠、结肠炎。
急性中毒:食用毒蕈、桐油、河豚、鱼胆及化学药物如砷、磷、铅、汞等引起的腹泻。
全身性感染:败血症、伤寒或副伤寒、钩端螺旋体病等。
生冷食物:喜食生冷食物,常饮冰啤酒,结果可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肠蠕动加快,引起腹泻。
食物滞留:消化不良,饮食无规律、进食过多、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或者由于胃动力不足导致食物在胃内滞留,引起腹胀、腹泻、恶心、呕吐、反酸、烧心、嗳气(打嗝)等症状。
着凉:夏季炎热,人们喜欢呆在空调房内或开着空调睡觉,腹部很容易受凉,致使肠蠕动加快导致腹泻。
其他:变态反应性肠炎、过敏性紫癜;服用某些药物如氟尿嘧、利血平及新斯的明等。某些内分泌疾病,如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危象、甲状腺危象。
2.慢性腹泻
消化系统疾病
(1)胃部疾病:慢性萎缩性胃炎、胃大部切除术后胃酸缺乏。
(2)肠道感染性疾病:①慢性阿米巴痢疾;②慢性细菌性疾病;③肠结核;④梨形鞭毛虫病、血吸虫病;⑤肠道念珠菌病。
(3)肠道非感染性炎症:①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②放射性肠炎;③缺血性结肠炎;④憩室炎;⑤尿毒症性肠炎。
(4)肿瘤:①大肠癌;②结肠腺瘤病(息肉);③小肠恶性淋巴瘤;④胺前体摄取脱羧细胞瘤、胃泌素瘤、类癌、肠血管活性肠肽瘤等。
(5)小肠吸收不良:①原发性小肠吸收不良;②继发性小肠吸收不良。
(6)胰腺疾病:慢性胰腺炎、胰腺癌、胰腺切除术后。
(7)肝胆疾病:肝硬化、胆汁淤积性黄疸、慢性胆囊炎与胆石症。
全身性疾病
内分泌及代谢障碍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胃泌素瘤、血管活性肠肽(VIP)瘤、类癌综合征及糖尿病性肠病。
其它系统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尿毒症、放射性肠炎等。
药物副作用:利血平、甲状腺素、洋地黄类、考来烯胺等药物。某些抗肿瘤药物和抗生素亦可导致腹泻。
神经功能紊乱:如肠易激综合征。
腹泻机制分类
一、渗透性腹泻(osmoticdiarrhea)是由于肠腔内含有大量不能被吸收的溶质,使肠腔内渗透压升高,大量液体被动进入肠腔而引起腹泻。
引起渗透性腹泻的病因可分成两大类。
一是服食不能吸收的溶质,包括某些泻药和其他一些药物,如硫酸镁、聚乙二醇、甘露醇、山梨醇、乳果糖等。另一大类为小肠对糖类吸收不良,临床表现为粪便含有大量脂肪(称脂肪泻),常伴有多种物质吸收障碍所致的营养不良综合症。
渗透性腹泻有两大特点:①禁食后腹泻停止或显著减轻;②粪便渗透压差(stoolosmticgap)扩大。
所谓粪便渗透压差是指粪便渗透压与粪便电解质摩尔浓度之差。由于粪便在排出体外时,渗透压一般与血浆渗透压相等,因此,可用血浆渗透压代替粪便渗透压。
计算公式为:粪便渗透压差=血浆渗透压一2×(粪[钠离子]+粪[钾离子]),
血浆渗透压取恒数即mOsm/L。正常人的粪便渗透压差在50~mOsm/L之间,渗透性腹泻患者粪便渗透压主要由不被吸收的溶质构成,正一价钠离子浓度往往少于60mmol/L,因此粪便渗透压差mOsm/L。
二、分泌性腹泻(secretorydiarrhea)是由于肠粘膜上皮细胞电解质转运机制障碍,导致胃肠道水和电解质分泌过多或(及)吸收受抑制而引起的腹泻。
见于下列情况:
(一)外源性或内源性促分泌物(secretagogue)刺激肠粘膜电解质分泌增加 促分泌物可分为3大类:①细菌肠毒素:如霍乱弧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素或内毒素,见于急性食物中毒或肠道感染。②内源性促分部物:血管活性肠肽瘤(VIpoma),又称胰性霍乱(pancreaticcholerasyndrome)。这是由于VIP瘤产生大量VIP而引起疾病,临床上以水泻、低血钾、无胃酸(或低胃酸)为特征。③内源性或外源性导泻物质:如胆酸、脂肪酸。
(二)先天性肠粘膜离子吸收缺陷如先天性氯化物腹泻、先天性钠泻。
(三)广泛的场粘膜病变乳糜泻、小肠淋巴瘤。
典型的单纯分泌性腹泻具有两大特点:①禁食后腹泻仍然持续存在;②粪便渗透压差一般小于50mOsm/L、粪便钠离子90mmol/L。
三、渗出性腹泻又称炎症性腹泻(inflammatorydiarrhea)是肠粘膜的完整性因炎症、溃疡等病变而受到破坏,造成大量渗出引起的腹泻。
渗出性腹泻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前者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真菌感染等,后者包括免疫因素、肿瘤、物理化学因素及血管性疾病等引起的肠道炎症病
渗出性腹泻的特点是粪便含有渗出液和血。
结肠特别是左半结肠病变多有肉眼脓血便。小肠病便渗出物及血均匀地与粪便混在一起,除非有大量渗出或蠕动过快,一般无肉眼脓血,需显微镜检查发现。
四、肠运动功能异常性腹泻(motilitydiarrhea)是由于肠蠕动加快,以致肠腔内水和电解质与肠粘膜接触时间缩短,而影响水分吸收,导致腹泻。
临床表现根据病因不同,腹泻的临床表现各异。急性感染性腹泻起病急,可伴发热、腹痛。病变位于直肠和(或)乙状结肠的患者多有里急后重,每次排便量少,有时只排出少量气体和黏液,粉色较深,多呈黏冻状,可混血液。小肠病变的腹泻无里急后重,粪便不成形,可成液状,色较淡,量较多。慢性胰腺炎和小肠吸收不良者,粪便中可见油滴,多泡沫,含食物残渣,有恶臭。霍乱弧菌所致腹泻呈米泔水样。血吸虫病、慢性痢疾、直肠癌、溃疡性结肠炎等病引起的腹泻,粪便常带脓血。
检查1.血常规和生化检查
可了解有无贫血、白细胞计数增多、糖尿病以及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情况。
2.粪便常规及培养
新鲜粪便检查时诊断急、慢性腹泻病因的最重要步骤,可发现红白细胞、吞噬细胞、原虫、虫卵、脂肪滴及未消化食物等,隐血试验可检测出血。粪培养可发现致病微生物。
3.X线检查
X线钡剂检查和腹部平片可显示胃肠道病变、肠道动力状态等。
4.选择性血管造影和CT检查
对诊断消化系统肿瘤如肝癌、胰腺癌等尤有价值。
5.内镜和活组织病理检查
6.小肠吸收功能试验
7.血清及尿中胃肠道激素与化学物质测定
治疗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都很重要。在未明确病因之前,要慎重使用止痛药及止泻药,以免掩盖症状造成误诊,延误病情。
1.病因治疗
(1)抗感染治疗根据不同病因,选用相应的抗生素。
(2)其他如乳糖不耐受症不宜用乳制品,成人乳糜泻应禁食麦类制品。慢性胰腺炎可补充多种消化酶。药物相关性腹泻应立即停用有关药物。
2.对症治疗
(1)一般治疗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和营养失衡。酌情补充液体,补充维生素、氨基酸、脂肪乳剂等营养物质。
(2)黏膜保护剂蒙脱石散、硫糖铝等。
(3)微生态制剂如双歧杆菌可以调节肠道菌群。
(4)止泻剂根据具体情况选用相应止泻剂。
(5)其他-2、阿托品等具解痉作用,但青光眼、前列腺肥大者、严重炎症性肠病患者慎用。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北京中科医院正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