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体验——中医入门之道
第一讲初识中医
一、中医学都讲了什么
(一)关于人体的生理
(二)关于人体的病
(三)关于治疗
二、中医是怎样看病的
三、学习中医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古今思维方式的关系
(二)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三)自学与求师的关系
第二讲中医思想之谜——阴阳五行
一、体验阴阳五行
(一)体验阴阳
(二)细说阴阳
(三)体验五行
(四)细说五行
二、阴阳五行与中医学
(一)阴阳五行与人体
(二)阴阳五行与疾病
第三讲人体生理之谜——脏腑经络
一、脏腑
(一)五脏
(二)六腑
二、气血
第四讲人体病理之谜——正邪之争
一、对正气的解说
二、对邪气的解说
(一)外感之邪
(二)内生之邪
三、正邪之争
四、关于体质
第五讲中医诊法之谜——望闻问切
一、望诊
(一)望神
(二)望色
(三)望形
(四)望态
(五)望舌
二、闻诊
三、问诊
(一)系统问诊
(二)特定问诊
四、切诊
(一)脉诊的基础知识
(二)中医诊脉,诊什么
(三)脉诊的意义
(四)如何诊脉
第六讲中医辨证之谜——八纲脏腑
第七讲中药性味之谜——四气五味
第八讲中药配伍之谜——君臣佐使
第九讲名医成就之谜——医案解读
第十讲针灸奇效之谜——经脉原理
第十一讲针灸奇效之谜——经络辨治
第十二讲再识中医
附录A自学之入门必读
附录B辨证练习参考答案
附录C网友学习感言
后记
第六讲中医辨证之谜——八纲脏腑
气虚乏力倦愀言,血虚目涩多梦浅;;阴虚舌小细盗汗,阳虚清冷无力寒。热红黄数寒清寒,痰湿困重舌便黏风动歪斜善走窜,气滯胀满瘀紫暗。
两人同患风疹,瘙痒难耐,但中医处以寒热截然不同的两张处方,结果二人皆获全效。一人患腹泻多年,身体虚弱;一人发热月余,百般求治皆不效;中医同处以补中益气汤,结果腹泻止,发热退。同样的疾病,治法迥异;不同的疾病,洽法却相同。中医这种诊治疾病的方法,历来都令世人备感惊奇。中医依据怎样的道理,做出这种“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治疗决策呢?道理,就是本讲中我们要学习的——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诊治疾病的鲜明特征,也是精华所在,这里的“证”指的是什么呢?“辩证”究竟“辨”的是什么“证”呢?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证是中医对疾病发生机制(病机)的概括,具体内容包括疾病的位置、性质、原因等。其中,对病性和病位的辨识,是中医辨证的核心。”证”是疾病发生的内在本质,通过对患者出现的各种临床表现进行观察分析,我们可以对这些本质进行判断;这个过程,就是中医的辨证。
中医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在辨证方面,从理论到实践,都积累了丰富的知识。针对不同的疾病类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医形成了几套辨证论治的体系:针对外感发热性疾病为主的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针对内科疾病为主的脏腑辨证;用以指导针灸临床的经络辨证;以及最为基础的纲领性辨证方法——八纲辨证。经络辨证方法,我们在后面针灸的部分还会重点来讲。考虑到今天临床的大部分疾病属于内科病,所以我们对辨证的讲解,以脏腑辨证为主,配合八纲辨证。而六经辨证等其他三种辨证方法,主要用于外感热病,我们这里不作介绍。
一、八纲辨证
八纲,指中医诊断疾病所依据的八条最基本的纲领,分别是: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其中的虚实,我们在下面脏腑辨证中还要展开来讲;阴阳作为总纲,内容相对模糊,初学者较难把握和应用。所以我们此节所讲的八纲,以表里、寒热为主。
(一)辨表里
中医所讲的辨表里,是对病变部位、病变层次的辨识。前面我们学习过阴阳,表里就是阴阳。皮毛筋肉相比,皮毛就是表,筋肉就是里;筋肉六腑相比,筋肉就是表,六腑就是里;六腑五脏相比,六腑就是表,五脏就是里。实际上,中医对表里证的辨识,更加重视的、更有临床价值的是在诊治外感病时,对病位表里的判断。
今天我们生活在盛世,享受着太平年月的安详,所患的疾病,主要是以各种内科病证为主,病位大多在里,对病位表里的判断,似乎并不是那么的重要。但是就在几十年前,我们的父辈祖辈,他们所经历的生活,远比今天要艰苦得多。古人生活的环境中,战乱、饥荒时有发生,他们所患的疾病中,外感热病的比例就相当的髙。疾病表里的辨识,就显得格外重要。
辨表里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表里证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都是截然不同的;表里判断不清,导致误治的后果也会十分严重。在表之病,多由外邪人侵所致;在里之疾,常与气血不和有关。外邪入侵,正邪交争,矛盾性质属于敌我矛盾;气血不和,邪从内伤,矛盾性质属于人民内部矛盾。面对外敌,需要调动国防力量奋力相抗,速战速决;面对内部的不和谐声音,则需要协调安抚为主,不得己也只是调动公安维持秩序,以求长治久安。所以治表邪,以发汗驱邪为首务,多求速效,所谓“治外感如将”。治里证,以调和气血为重点,常须缓图,所谓“治内伤如相”。表证不解而攻里,正气本在表奋力抗邪,体内却遭毒药而混乱不堪,邪气必然乘机而入,病情也会随之加重。譬如大将御敌于外,国内政权哗变,大将家属尽遭不幸军心动摇,战事必败。里证不和而攻表,体内气血不和,不治里而反攻表,徒耗正气,里证更甚。譬如将相不和,调将外出,相得机尽数报复,将相关系更加恶劣,国家则难保。
那么在表在里,究竞如何判断呢?
给大家提供两条判别的依据,一是恶寒,二是脉浮。恶寒就是怕冷,不过这种怕冷即便多盖上很厚的衣被也不管用,仍然寒战不止。但凡见到恶寒的症状,一定说明有邪在表。所谓“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脉浮就是脉象非常表浅,手刚刚接触到寸口皮肤,就可以感觉到很强的脉动,用力按下去之后,脉的力度反而减小。也是正气奋起抗邪之象。
思考
既然靠恶寒一个症状,就可以准确地判断表邪存在了,还有什么必要再讲脉浮、舌苔薄、头痛、鼻流清涕等这些症状呢,岂不是多此一举
吗?你怎么看呢?
(二)辨寒热
这一条看上去似乎非常简单。寒热嘛,智力正常的人,都可以很好地辨识,还需要特殊地来讲吗?下面我们来看两则医案,让大家感受下实践中要辨别寒热,是否如想像中一样的简单。
病案1患者,男,58岁。患“胃病”近30年,在某医院行胃肠钡剂造影,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痛”患者于前日晚餐饮少量白酒后,当晚11时许胃脘部突然阵发性绞痛,向右胁放散,伴嗳气泛酸,口苦口干,喜手按压,面青肢冷,身微出汗,饮热开水疼痛可缓解。舌盾红润,苔淡黄、厚腻,脉象弦紧而教。
这是广西中医学院方显明老师的一则医案。这例患者出现的胃痛,究竟是寒,是热,还是寒热错杂?让我们来分析一下。患者口苦口干,舌红苔淡黄厚腻,脉数,似乎都是热证的表现。医院门诊就医时,应诊医生也是根据上述“热象”,结合胃脘痛,向右胁放散的症状特点,诊断为“肝火犯胃型胃痛”,予龙胆泻肝汤治疗。但是服药1剂后,胃痛加重,伴脘腹作胀,嗳气频作,纳呆,恶心,泛吐清涎,大便不畅。问题出在哪儿呢?
仔细观察我们可以发现,患者除了上述热象外,有一个症状格外的引人注意,就是“饮热开水疼痛可缓解”。试想一个大热的人,怎么会喜欢热饮,而且饮热水后疼痛缓解呢?再结合一些其他的表现如舌虽红但润泽不千,胃脘部疼痛为绞痛,面青肢冷等等,可以判断患者当前出现的疼痛,其性以寒为主。再有经服寒凉药龙胆泻肝后,疼痛加重的反应,可以进一步确诊疼痛是因寒而起。再结合全身症状综合诊断,该患者属寒热错杂夹湿,当前治疗当以散寒为主。
再尝试一个难度更大的。
病案2杨某,女,30岁。初患上腹疼痛,发高热,大便秘结。病已4日。曾用灌肠法通便,反致腹痛、吐泻、手足厥冷、烦躁不安、面青、詠微。经服大剂附子理中汤(重用附子),服后病情加剧。症见:面青,神烦,肢冷,吐泻,发热,口臭气粗,烦渴引冷,口唇焦燥。舌呈紫色,脉象闭伏。细审之:手背虽冷,但手心灼热。(云南戴丽三案)
这是一例中医所谓“真热假寒”案。无疾在此将如此疑难重症介绍给各位初学者,并非希望大家很快掌握救死济危的医术,而是以此示医者识证之难,绝非草率者可为。学习医术,非一般平和之养生法可比,面对疾患,心思必须缜密,目光必须犀利,才不致误人。
该患者表面看来,面青,肢冷,脉沉,都是寒象;又见发热,口臭气粗烦渴引冷,口唇焦燥,都是热象。似乎寒热并见,其实不然。该患者的问题,是体内阳热之气太盛,阴气弱小,根本无力制约亢盛的阳气,反而被阳气排斥在外,从而出现了体内真热,体表假寒的表现。即所谓真热假寒。
采用中药治疗时,我们就是利用药物的某种偏性,来纠正人体内出现的相应的问题。以寒药治热,以热药治寒;以补药治虚,以泻药治实。如果医生对疾病的寒热辨别不清,以寒为热,以热为寒,用药必然会错。后果轻则无效,重则害人,不可不谨慎小心。
二、脏腑辨证
脏腑辨证是今天中医临床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辨证方法,也是我们本次讲稿的重点所在。通过辨证,我们可以判断出患者当前的疾病是虚是实,哪种虚,哪种实;病变的位置是脏是腑,哪一脏,哪一腑。无疾在既往的教学过程中,总结出一套初学者很容易理解和掌握的脏腑辨证教学方法,现在介绍给各位中医爱好者朋友。
(一)辨病性
疾病的性质,大体可以分为虚实两大类。虚,是正气不足。实,是邪气有余。
正气的不足,主要体现在气血阴阳四个方面,出现气虚、血虚、阴虚、阳虚,这四种基本的虚证。当然这些虚证也可以相兼出现,常见的情况有:气血虚、阳气虚、阴血虚以及阴阳两虚等。邪气可以从外来,可以从内生,但总体不外乎寒、热、湿(痰)、燥、风、气滞、血瘀这几种。同样的,这些实邪也可相兼出现。常见的如:风寒、湿热、痰瘀、气血郁滞等。另有一些特殊的邪气,如食积、寄生虫、结石等,不具有普遍的意义,我们这里不作详细讲解。
中医辨证,首要的任务就是要辨别出患者当前的状况,究竟是虚证,还是实证,或者虚实夹杂?虚证,究竟是气虚、血虚还是阳虚?实证,究竞是痰湿,是寒、是热还是气滞血瘀?下面无疾将上述各种虚证实证中,最常出现的、最具有代表性的症状列在下面,供大家在实践过程中参考。
虚证
气虚:乏力、疲倦、懒言、脉沉无力;
血虚:失眠(多梦)、目千涩痛、女性月经量少色淡;
阴虚: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舌红体瘦,少苔少津,脉细;
阳虚:畏寒喜暖、四肢清冷、大便溏稀、小便清长、舌淡、多津液、脉沉迟无力。
下面对一些可能在理解上有困难的症状做些讲解。
关于气虚诸症的问题。气最重要的功能是推动人体内有形物质,如阴血、津液的运行,激发各脏腑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是人体的动力来源。现在气不足,无法提供充分的动力,从脏腑到肢体,就表现出一系列不喜动而喜静的现象,如上所示。
关于失眠多梦的问题。人体在运动时,血被输布到周身以荣养四肢百骸;在休息时,血液则流回到肝脏,所谓肝主藏血。随着神进入心脏,魂也会进入到肝脏中来休整。魂在休息时,需要大S的血液来营养,才能安心静修。现在肝脏中血液匮乏,魂不得养,躁动不安,我们就会在梦中见到各种各样的事物。
关于气血虚的问题。前面生理一章中曾有涉及,这里再稍作回忆。气血之间的基本关系是“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无形,无法孤立存在,必须依附在有形的血上,才不至于被耗散掉。现在血不足了,气无处依附,很容易同时出现虚损。所谓“皮之不存,毛将安附”。因此,血虚时,非常容易同时见到气虚表现。若反过来,在气虚时,就不一定同时兼见血虚表现了。
关于发热时间的问题。一般来说,发热是正邪相争的表现。既然要交战,就需要先准备好一切军需物资。如果体内阴虚,战略储备不足,最好就不要轻举妄动。等到午后,甚至天黑下来,天的阴气逐渐充盛;人体得到天的资助,阴气也逐渐强盛,正邪之间的战争才会真正开始。所以阴虚的发热,通常是在黄昏以后出现。热的时间越晚,说明阴虚的程度越重。所谓潮热,是指发热的时间很有规律,如潮水之涨退有时。
这些症状,是我们进行临床辨证的基础知识。为了帮助大家尽快地掌握这些知识,无疾特意编写了几句歌诀。希望有意学习中医的朋友可以加以背诵,相信对培养自己识证的能力有些帮助。以下的实证、五脏证,无疾同样采用编歌诀的形式,帮助大家记忆。不再赘述。
气虚乏力倦懒言,血虚目涩多梦浅;
阴虚舌小细盗汗,阳虚清冷无力寒。
实证
寒证:形寒肢冷、常年不溫、脉沉迟;
热证:面赤、身热、心烦、舌红、舌苔黄、脉数;
疚湿证:头重如裹,四肢困重、大便黏腻、舌苔腻;
燥证:口干渴、大便干燥;
风证:震顫、歪斜、走窜;
气滞:胸闷、腹胀、肋下胀满、喜叹气;
血瘀:口唇色紫暗,舌有瘀点或瘀斑,舌下静脉青紫粗大。
热红黄数寒清寒,痰湿困重舌便黏;
风动歪斜善走窜,气滞胀满瘀紫暗。
还是对几个问题作一点提示:
关于辨寒热的知识扩展问题。上面我们讲到的是进行证候辨识过程中非常典型的一些症状。实践中,还需要对上述知识进行一定的扩展,将死的知识逐渐活化。仅以寒热为例,为大家示范活化知识的一些方法。上述对热证的描述看上去已经比较详细,但实际上这些症状仅仅是一些典型的热象代表。从红色属热,除了舌红、面赤之外,还可以引申出痘痘的色红、斑疹的色红、皮肤牙龈的红肿热痛都属于热证;从黄色属热,除了舌苔黄之外,还可以引申出鼻涕和痰的黄稠、脓的黄稠、小便的色黄也都属于热证。反过来,清淡的颜色往往就是寒证的反应。如舌质色淡白,舌苔白多津液,肿块色暗淡,痰白清稀,小便清长,等等。以此法为例,大家可以在上述对各种症状的认识基础上,悉心观察各种生活中常见的症状,思考一下是虚是实,是寒是热。
关于燥证与阴血虚的关系问题。所谓燥,主要是由于人体内的阴血津液等物质缺乏,机体失于濡养所致。可由外邪引起,也可从内而生。但在治疗方面,与阴血虚的治疗方法大同小异。所以在以后的讲稿中,除特殊情况外,不再对燥邪做单独讲解。
辨证是中医临床诊疗疾病的关键环节,而辨病性又是中医辨证的重中之重。下面我们还是以两则医案为例,为大家展示中医如何辨別病性虚实。
病案3杨某,女,66岁,自诉半年前因阴道大流血而行子宫全切术。术后2个月逐渐出现周身乏力,形寒畏冷。20天前受凉后出现午后身热(体溫37.4C),发作时先畏寒,继之身热。静点抗生素(不详)无缓解。发病以来神疲乏力,口干不思饮,纳少,食后脘胀,时嗳气上逆,便难,日一行。舌质淡,舌苔薄白,脉细而略数。
无疾按:此例患者年纪较大,又经历手术之苦;使得本以日衰之气备受打击。观其全身表现:乏力,畏冷,口干不思饮,纳少,等等,一派气虚推动无力之象。其发热,即是气虚无力抗邪,必待正午后,阳气隆盛之时,得天之阳气相助,方见热起,同属气虚之象。治疗即当以益气为主导。抗生素之类,多属清热之品,对实热证效果较好。用于此类患者则多难以取效。
病案4赵某,男,46岁。半年来右胁阵发满痛,食欲不振,口苦,大便略干。近1周疼痛加剧,伴呕吐,口渴喜冷饮。舌尖红、苔黄腻,脉弦数。(山西杜艳丽案)
无疾按:此例患者与病案3同见食欲不振、大便不畅等表现。但本例出现的主要问题集中在胁胀满痛,口苦,口渴喜冷饮等,结合舌脉象,当属实证,无虚。实证之中,又包括气滞、热、湿等三条,综合分析,当属湿热中阻,气滞之证。法当清利湿热,理气止痛。
在辨识病性的过程中,还有一点是需要特别北京看白癜风效果好的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费用要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