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疾病症状
治疗疾病
疾病后遗症
疾病诊断
预防疾病
疾病饮食

儿科诊疗小儿腹泻切莫轻视,纠正脱水牢

儿童,尤其是婴幼儿,消化道功能不全,胃酸和消化腺体分泌消化酶较少。同时,因儿童生长发育快,需要的各种营养素多,而各种营养素都要经过胃肠道消化才能吸收,如淀粉类食物要消化为单糖才能吸收,因此消化道负担重,同时对感染防御能力较差,因而易于发生腹泻。腹泻诊断标准是:大便次数>3次/d,同时有性质改变,如稀便、黏液便、脓血便等。一、明确原因小儿腹泻的病因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感染性腹泻1、病毒感染可引起腹泻的病毒很多,如轮状病毒、诺沃克病毒、肠腺病毒、嵌杯状病毒、星状病毒、小圆形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其中以轮状病毒最为常见。2、细菌感染最常见的有致病性大肠杆菌,此外还有空肠弯曲菌、沙门氏菌、梭状芽孢杆菌等。致病性大肠杆菌根据临床表现分为以下5型:①毒素性大肠杆菌:因细菌毒素影响大便水分吸收,大便为水样便。②侵袭性大肠杆菌:细菌侵袭肠黏膜,大便为脓血便。③致病性大肠杆菌:主要有几个大肠杆菌血清型,如OB4型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大便为水样便。④粘附性大肠杆菌:大肠杆菌粘附在肠黏膜上,使肠蠕动异常,为水样便。⑤出血性大肠杆菌:由大肠杆菌血清型OH7引起,大便带血。3、真菌感染主要由白色念珠菌引起,常见于长期使用抗生素后所引起的菌群失调。4、原虫感染主要由隐窝孢子虫引起,大便带黏液和血。此外还有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引起的腹泻,为水样便。5、肠道外感染呼吸道感染(包括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等)及中耳炎、泌尿道感染等疾病所导致的发热、毒素刺激,使胃肠道功能紊乱,胃肠蠕动加快,也可导致腹泻。非感染性腹泻1、饮食性腹泻以牛奶为主喂养的婴儿,或喂养不定时和过早、过量增加辅食,或突然改变饮食品种,都可能引起腹泻。2、过敏性腹泻有些婴幼儿对某些食物(以鱼虾类最常见)过敏,也可导致腹泻。3、某些消化酶缺失有些患儿由于缺乏某些消化酶,如脂肪酶、双糖水解酶、乳糖酶等,使这些食物不能消化吸收,也可引起腹泻。4、气候因素影响过冷或过热环境的刺激,也易诱发腹泻。生理性腹泻主要见于6个月以前母乳喂养的幼婴。由于母乳中前列腺素含量较高,因此婴儿吃奶后肠蠕动较快,使大便次数较多(每天可达六七次),性质较稀软,但不是水样便,婴儿的生长发育不受影响,称之为生理性腹泻,不必使用药物治疗。二、必要检查腹泻患儿需要做的检查包括以下几种:便常规检查每个腹泻患儿都要做大便常规检查。白细胞或脓细胞>5个/HP的,多为细菌性肠炎。而有些细菌性肠炎,如毒素性大肠杆菌肠炎,大便中没有白细胞或只有1~2个白细胞/HP。大便中有脂肪粒,表示肠蠕动较快,脂肪在肠道内没有完全吸收即排出体外。大便中有脂肪粒多见于腹泻患儿。病毒性腹泻血常规中白细胞和和中性粒细胞并不升高。而细菌能引起腹泻的多数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血常规中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也不升高,因此血常规对判断细菌和病毒性腹泻,没有帮助。大便病原检测有些细菌性肠炎,通过大便细菌培养可明确病原。轮状病毒肠炎可通过大便检测到轮状病毒的抗原或抗体。血生化检测对中及重度患儿很重要,通过患儿二氧化碳检测,可了解是否有酸中毒及其程度;通过渗透压及血钠,可了解脱水性质;通过血钾,可了解是否有低钾及其程度。心肌酶检测轮状病毒肠炎并发心肌炎的很多,因此对疑为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需检测心肌酶。明确类型判断脱水类型也是必不可少环节:按病情轻重分类可分为轻、中、重3型:1、轻型大便<10次/d,无明显脱水,无全身症状,精神尚好。2、中型大便>10次/d,有呕吐,但并不频繁,有发热、精神差,有脱水、酸中毒表现。3、重型大便>10次/d,呕吐频繁,有明显中毒症状,如发热或体温不升,烦躁,精神萎靡,嗜睡,面色苍白,四肢发凉,皮肤出现花纹及明显脱水、酸中毒的表现。按脱水程度分类可分为以下3型:1、轻度脱水口唇干燥,哭时有泪,皮肤弹性正常,眼眶及前囟稍有凹陷,脱水量占体重值<5%。

2、中度脱水患儿软弱无力,口唇干燥,哭时泪少,皮肤弹性差,眼眶及前囟明显凹陷,尿量减少,脱水量占体重6%~10%。

3、严重脱水精神萎靡,昏睡,口唇干燥,哭时无泪,眼眶及前囟极度凹陷,长时间无尿,皮肤弹性极差,脱水量占体重的>10%。按水及钠丢失比例分类可分为:1、等渗脱水占腹泻患儿大多数,血钠在~mmol/L,渗透压在~mOsm/L。2、低渗脱水占腹泻患儿小部分,主要见于原有营养不良患儿或迁延性腹泻患儿,血钠<mmol/L,渗透压<mOsm/L。3、高渗脱水很少见,主要见于腹泻伴高热、汗多,或静脉输入钠盐过多患儿,血钠>mmol/L,渗透压>mOsm/L。治疗方法小儿腹泻的治疗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病因治疗由于病因不易确定,因此治疗有困难,对病毒性肠炎,无特效抗病毒药。对大便白细胞>5个/HP,尤其是同时有红细胞、巨噬细胞者,多数为细菌性肠炎,可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真菌性肠炎应停用一切抗菌素,口服抗真菌药物,如制霉菌素、酮康唑、氟康唑。原虫性肠炎可选用甲硝唑、吡喹酮。液体疗法补液原则腹泻补液原则可归纳为4个点:①先快后慢:纠正脱水要快,维持阶段可慢一些。②先浓后淡:浓淡是指张力高低,纠正脱水用的液体用1/2张,维持阶段用1/5张。③纠酸优先:由于酸中毒对人体危害大,因此腹泻补液时,若有酸中毒要先用碱性药纠正酸中毒。④见尿补钾:患儿无尿时补钾,可能造成血钾突然升高,发生心跳骤停,必须有尿后才能补钾。

口服补液对呕吐和脱水不严重的患儿,可口服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补液盐(ORS),配方为:葡萄糖20g,氯化钠3.5g,碳酸氢钠2.5g或枸橼酸钠2.9g,氯化钾1.5g,加温开水mL。ORS液为2/3张,适用于大多数等渗脱水患儿,且含有葡萄糖、碱性液和钾盐。

预防脱水用20~40mL/kg,轻度脱水用50mL/kg,中度脱水用50~mL/kg,在4~6h内服完。重度脱水需静脉补液。静脉补液对有中度以上脱水、酸中毒或呕吐频繁,不能进食患儿,需静脉补液。中度脱水第1天补液总量为~mL/kg,其中纠正脱水用1/2张含钠液50~mL/kg,纠正脱水后,用维持量(1/5张含钠液)40~50mL/kg。重度脱水第1天补液总量为~mL/kg,其中纠正脱水用2/3张含钠液~mL/kg,后用维持量(1/5张含钠液)40~50mL/kg。根据酸中毒和低钾程度使用碳酸氢钠和氯化钾。补充钾盐,需待患儿有尿后才能进行,且液体中钾的浓度不能超过0.3%。重点讲解液体张力计算方法张力就是渗透压,等张就是等渗,就是1张。张力决定于溶解在液体中分子的多少,固体没有张力问题。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体液占体重的百分比,在新生儿为80%,1~6个月为75%,6个月~1岁为70%,1~2岁为65%,2岁~成人为60%。1毫克分子非电解质溶于1L水中,张力为1毫渗分子(1mOsm/L)。如葡萄糖(C6H12O6)分子量为,mg葡萄糖溶于1L水中,为1mOsm/L。在静脉注射时,由于葡萄糖进入体内很快被稀释、代谢、分解,血糖并不因此而升高,因此葡萄糖静脉注射时,不算张力。电解质如氯化钠(NaCl),分子量为58.5,溶解在水中,分解为Na+、Cl-两个离子,因此1毫克分子NaCl溶解在1L水中,产生2mOsm/L,即58.5mgNaCl溶解在1L水中产生2mOsm/L,29.25mgNaCl溶解在1L水中产生1mOsm/L。正常人体血中主要有Na+、K+、Ca2+、Cl-、HCO3-等离子成分,共有.3mOsm/L,因此以~mOsm/L为等张。葡萄糖等张为mg×mOsm/L=mg/L=5.4g%。NaCl的等张为29.25mg×mOsm/L=8.g/L=0.8g%,一般简化为0.9%为等张。同样原理,KCL分子量为74.5,1.12%为等张;NaHCO3分子量为84,等张为1.26%。作者山东医院儿科马沛然张静

内容转载自







































北京权威白癜风专家
北京白癜风权威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vtnw.com/yfjb/1473.html